儿童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7026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02:19
一种儿童推车,包括轮支架、位于轮支架左右两侧的左轮组件与右轮组件,还包括仅仅能够沿着左右方向滑动设置在轮支架的左右两侧部的左辅架与右辅架,左轮组件设置于左辅架的外端部,右轮组件设置于右辅架的外端部,轮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左辅架的内端部与右辅架的内端部同步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的控制机构。通过控制机构控制左辅架与右辅架移动,从而调节左轮组件与左轮组件之间的宽度,在正常使用,将左轮组件与右轮组件之间的宽度调节至较宽,即左轮组件与右轮组件之间置于远离状态,使推车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当需要过电梯等较窄的门时,将左轮组件与右轮组件之间的宽度调节至较窄,即左轮组件与右轮组件之间置于靠近状态,方便通行,简单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儿童推车,包括轮支架、位于轮支架左右两侧的左轮组件与右轮组件,还包括仅仅能够沿着左右方向滑动设置在轮支架的左右两侧部的左辅架与右辅架,左轮组件设置于左辅架的外端部,右轮组件设置于右辅架的外端部,轮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左辅架的内端部与右辅架的内端部同步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的控制机构。通过控制机构控制左辅架与右辅架移动,从而调节左轮组件与左轮组件之间的宽度,在正常使用,将左轮组件与右轮组件之间的宽度调节至较宽,即左轮组件与右轮组件之间置于远离状态,使推车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当需要过电梯等较窄的门时,将左轮组件与右轮组件之间的宽度调节至较窄,即左轮组件与右轮组件之间置于靠近状态,方便通行,简单实用。【专利说明】儿童推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儿童推车,包括轮支架、位于所述的轮支架左右两侧的左轮组件与右轮组件。对于推车而言,车身越宽推车的稳定性越好,但推车在过一些较窄的门时较小的车身宽度更为有利。而现有技术中,左轮组件与右轮组件之间的宽度是固定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儿童推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推车,包括轮支架、位于所述的轮支架左右两侧的左轮组件与右轮组件,还包括仅仅能够沿着左右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的轮支架的左右两侧部的左辅架与右辅架,所述的左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左辅架的外端部,所述的右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右辅架的外端部,所述的轮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的左辅架的内端部与所述的右辅架的内端部同步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的控制机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仅仅能够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的轮支架上的控制件、一端部与所述的控制件通过第一轴转动连接的左连杆、一端部与所述的控制件通过第二轴转动连接的右连杆,所述的左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左辅架的内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的右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右辅架的内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的控制件与所述的轮支架之间设置有状态保持机构。 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轴与所述的第二轴一上一下地设置于所述的控制件的转动轴心所在的水平面的两侧,并且所述的第一轴轴心、所述的控制件的转动轴心与所述的第二轴轴心在同一直线上。 再进一步的,当所述的左辅架的内端部与所述的右辅架的内端部处于远离状态下,所述直线与所述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a,所述的夹角a位于所述直线与水平面相交处的上半段,自所述水平面沿逆时针方向形成,所述的夹角a的角度为30度至80度。 在某些又一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控制件包括转盘、与所述的转盘相固定连接的供操作者踩踏的踏板,所述的左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的右连杆的一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的转盘上。 在某些又一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状态保持机构包括沿着平行于所述的控制件的转动轴心线滑动设置在所述的控制件上的定位销、开设于所述的轮支架上供所述的定位销插入的定位槽、设置于所述的控制件与所述的定位销之间使得所述的定位销与所述的定位槽的槽底抵触的定位销弹性件,所述的定位槽的长度方向与以所述的控制件的转动轴心为圆心的圆周方向一致,所述的定位槽槽底的两端部深于中间部,当所述的左辅架的内端部与所述的右辅架的内端部处于远离状态与靠近状态下,所述的定位销正好位于所述的定位槽槽底的两端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辅架的滑动轨迹、所述的右辅架的滑动轨迹分别与水平面相平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轮组件包括左车轮,所述的左车轮与所述的左辅架的外端部通过左轮轴转动连接,并且所述的左车轮与所述的左辅架之间设置有左刹车机构,所述的右轮组件包括右车轮,所述的右车轮与所述的右辅架的外端部通过右轮轴转动连接,所述的右车轮与所述的右辅架之间设置有右刹车机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轮支架包括长度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呈管状的安装部,所述的左辅架与所述的右辅架分别滑动插在所述的安装部的管腔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轮支架为位于儿童推车后部的后轮支架。 本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坐寸ο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通过控制机构控制左辅架与右辅架移动,从而调节左轮组件与左轮组件之间的宽度,在正常使用,将左轮组件与右轮组件之间的宽度调节至较宽,即左轮组件与右轮组件之间置于远离状态,使推车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当需要过电梯等较窄的门时,将左轮组件与右轮组件之间的宽度调节至较窄,即左轮组件与右轮组件之间置于靠近状态,方便通行,简单实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附图1为推车车架的后视图(左轮组件与右轮组件之间处于远离状态); 附图2为推车车架的后视图(左轮组件与右轮组件之间处于靠近状态); 附图3为左辅架、右辅架与轮支架之间连接示意图(安装部剖面,左轮组件与右轮组件之间的宽度处于调节过程中); 附图4为左辅架、右辅架与控制机构之间连接示意图(左轮组件与右轮组件之间处于远离状态); 附图5为左辅架、右辅架与控制机构之间连接示意图(左轮组件与右轮组件之间处于靠近状态); 附图6为状态保持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其中:1、轮支架;11、安装部;2、左辅架;3、右辅架;40、控制件;401、踏板;402、转盘;41、左连杆;42、右连杆;43、第一轴;44、第二轴;45、控制件轴;5、左轮组件;6、右轮组件;71、定位销;72、定位销弹性件;73、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儿童推车,包括推车车架、设置于推车车架下部的多个轮组件。而推车车架通常包括位于前部的前轮支架与位于后部的后轮支架,其中有的前轮支架的下部的左右两侧部分别设置有轮组件,有的前轮支架仅仅是其下部的中间位置下方设置一轮组件;而通常所有的后轮支架的左右两侧部都设置有轮组件。本技术中是以后轮支架为例,但以下方案同样适用于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轮组件的前轮支架。 以下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案: 如各附图所示,儿童推车,包括轮支架1、左轮组件5与右轮组件6,还包括仅仅能够沿着左右方向滑动设置在轮支架I的左右两侧部的左辅架2与右辅架3,左轮组件5设置于左辅架2的外端部,右轮组件6设置于右辅架3的外端部,轮支架I包括长度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呈管状的安装部11,左辅架2与右辅架3滑动插在安装部11的管腔内,外观较简洁。 其中左辅架2与右辅架3仅仅是能够沿着左右方向滑动设置在轮支架I上,是指左辅架2与右辅架3与轮支架I的之间只能滑动而不能转动,如可以是安装部11的管腔横截面呈方形,相应的,左辅架2与右辅架3的横截面也呈方形,左辅架2与右辅架3滑动插在轮支架I的安装部11的管腔内部。或者又可以是,在左辅架2与右辅架3上分别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而在安装部11的管腔内设置两个止转凸起,左辅架2与右辅架3滑动插在轮支架I的安装部11的管腔内部,并且两个止转凸起插在相应的滑槽内。 轮支架I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左辅架2的内端部与右辅架3的内端部同步相对靠近或相对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儿童推车,包括轮支架(1)、位于所述的轮支架(1)左右两侧的左轮组件(5)与右轮组件(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仅仅能够沿着左右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的轮支架(1)的左右两侧部的左辅架(2)与右辅架(3),所述的左轮组件(5)设置于所述的左辅架(2)的外端部,所述的右轮组件(6)设置于所述的右辅架(3)的外端部,所述的轮支架(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的左辅架(2)的内端部与所述的右辅架(3)的内端部同步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的控制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福生吴陈飞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