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郝强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传热学教学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69783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0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传热学教学实验装置,所述传热学教学实验装置包括真空罩、实验装置底座、传热导体、传热导体移动轨道、第一手柄、第二手柄以及升降手柄;所述真空罩设于所述实验装置底座上,且与所述实验装置底座之间形成真空腔,所述传热导体移动轨道包括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设于所述实验装置底座上,且位于真空腔内,所述传热导体位于所述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实验设备难以携带问题,同时实验台易操作,没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实验安全性评估较高,教师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能够辅以实验演示,将抽象理论具体化,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传热学教学实验装置,所述传热学教学实验装置包括真空罩、实验装置底座、传热导体、传热导体移动轨道、第一手柄、第二手柄以及升降手柄;所述真空罩设于所述实验装置底座上,且与所述实验装置底座之间形成真空腔,所述传热导体移动轨道包括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设于所述实验装置底座上,且位于真空腔内,所述传热导体位于所述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之间。本技术解决了传统实验设备难以携带问题,同时实验台易操作,没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实验安全性评估较高,教师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能够辅以实验演示,将抽象理论具体化,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专利说明】一种便携式传热学教学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热实验教学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传热学教学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传热学是高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传热实验又是该课程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目前传热教学实验装置大多功能单一,例如导热系数测量仪只能够测量物质的热导率,而体积较大的套管换热器又只能完成对整体换热器换热系数的测定。目前实验教学所用的设备一般都放在专门的实验室内,而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传热学相关知识时,学生大都感到比较抽象,对问题的理解不可能很透彻,当课堂之外再去实验室做实验则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间。 目前的传热教学实验设备较复杂,导致其不易搬取,更不可能将其拿到课堂的讲桌上,导致上课教学与实验教学分离,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式传热学教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学教学实验装置包括真空罩、实验装置底座、传热导体、传热导体移动轨道、第一手柄、第二手柄以及升降手柄;所述真空罩设于所述实验装置底座上,且与所述实验装置底座之间形成真空腔,所述传热导体移动轨道包括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设于所述实验装置底座上,且位于真空腔内,所述传热导体位于所述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之间,所述实验装置底座的侧面设有第一手柄、第二手柄以及升降手柄;所述第一手柄通过第一手柄连接件连接于第一轨道,所述第二手柄通过第二手柄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为螺纹状,所述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之间还设有若干加热电阻丝,所述加热电阻丝通过导线连接于电源,且所述各个加热电阻丝电阻不同; 所述传热导体包括第一传热导体、第二传热导体以及第三传热导体,所述第一传热导体、第二传热导体以及第三传热导体表面设有至少六个温度测量孔,所述第一传热导体的底部靠近第一轨道边缘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三传热导体的底部靠近第二轨道边缘设有第二螺纹; 所述真空腔内还设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包括支架杆、辅助收卷轮、链条、辅助轮以及收卷轴,所述支架杆一端固定摄于所述实验装置底座上,另一端设有辅助收卷轮,所述链条一端固定设于第二传热导体的一端;另一端设于通过辅助收卷轮以及辅助轮固定连接于收卷轴,所述收卷轴连接于所述升降手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热导体、第二传热导体以及第三传热导体对应的加热电阻丝所产生的温度为T1、T2以及Τ3,且所述Tl彡Τ2彡Τ3。 进一步的,所述实验装置底座高度范围为200mm?35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热导体、第二传热导体以及第三传热导体分别由三种不同的金属构成。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解决了传统实验设备难以携带问题,同时实验台易操作,没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实验安全性评估较高,教师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能够辅以实验演示,将抽象理论具体化,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一种便携式传热学教学实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便携式传热学教学实验装置的传热导体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传热学教学实验装置的传热导体移动轨道和加热电阻丝结构示意图; 图4为传热学教学实验装置传热导体升降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传热学教学实验装置加热电阻丝结构示意图; 图6为传热学教学实验装置其中一块传热导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传热学教学实验装置,所述传热学教学实验装置I包括真空罩2、实验装置底座3、传热导体4、传热导体移动轨道5、第一手柄6、第二手柄7以及升降手柄8 ;所述真空罩2设于所述实验装置底座3上,且与所述实验装置底座3之间形成真空腔,如图3所示,所述传热导体移动轨道5包括第一轨道51以及第二轨道52,设于所述实验装置底座3上,且位于真空腔内,所述传热导体4位于所述第一轨道51以及第二轨道52之间,所述实验装置底座3的侧面设有第一手柄6、第二手柄7以及升降手柄8 ;所述第一手柄6通过第一手柄连接件61连接于第一轨道51,所述第二手柄7通过第二手柄连接件71连接于所述第二轨道52,所述第一轨道51以及第二轨道52为螺纹状,所述第一轨道51以及第二轨道52之间还设有若干加热电阻丝9,如图5所述,所述加热电阻丝9通过导线91连接于电源,且所述各个加热电阻丝9电阻不同,这样保证各个传热导体被加热的温度不同,每个加热电阻丝还可以设有不同的档位,这样使加热电阻丝有不同的温度可选;其中加热电阻丝9分别对应传热导体,为传热导体提供温度。 如图2所示,其中,所述传热导体4包括第一传热导体41、第二传热导体42以及第三传热导体43,所述第一传热导体41、第二传热导体42以及第三传热导体43表面设有至少六个温度测量孔44,测量温度孔可以插入温度计,以观测温度的变化,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传热导体41的底部靠近第一轨道51边缘设有第一螺纹411,所述第三传热导体43的底部靠近第二轨道52边缘设有第二螺纹(图中未给出),其中螺纹与移动轨道上的螺纹相匹配,这样可以是两个传热导体在轨道内来回的移动,所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传热导体可以是铜、铁、铝等金属材料构成。 如图4所示,其中,所述真空腔内还设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包括支架杆421、辅助收卷轮422、链条423、辅助轮424以及收卷轴425,所述支架杆421 —端固定摄于所述实验装置底座3上,另一端设有辅助收卷轮422,所述链条423 —端固定设于第二传热导体42的一端;另一端设于通过辅助收卷轮422以及辅助轮424固定连接于收卷轴425,所述收卷轴425连接于所述升降手柄8;通过摇升降手柄是第二传热导体上升,这样第一、第三传热导体可以通过第一、第二手柄靠近,这要可以在实验中调节各个传热导体之间的传热关系。 另一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传热导体41、第二传热导体42以及第三传热导体43对应的加热电阻丝所产生的温度为Tl、T2以及T3,且所述Tl彡T2彡T3。 另一优选方案,所述实验装置底座高度范围为200mm?350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传热学教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学教学实验装置(1)包括真空罩(2)、实验装置底座(3)、传热导体(4)、传热导体移动轨道(5)、第一手柄(6)、第二手柄(7)以及升降手柄(8);所述真空罩(2)设于所述实验装置底座(3)上,且与所述实验装置底座(3)之间形成真空腔,所述传热导体移动轨道(5)包括第一轨道(51)以及第二轨道(52),设于所述实验装置底座(3)上,且位于真空腔内,所述传热导体(4)位于所述第一轨道(51)以及第二轨道(52)之间,所述实验装置底座(3)的侧面设有第一手柄(6)、第二手柄(7)以及升降手柄(8);所述第一手柄(6)通过第一手柄连接件(61)连接于第一轨道(51),所述第二手柄(7)通过第二手柄连接件(71)连接于所述第二轨道(52),所述第一轨道(51)以及第二轨道(52)为螺纹状,所述第一轨道(51)以及第二轨道(52)之间还设有若干加热电阻丝(9),所述加热电阻丝(9)通过导线(91)连接于电源,且所述各个加热电阻丝(9)电阻不同;所述传热导体(4)包括第一传热导体(41)、第二传热导体(42)以及第三传热导体(43),所述第一传热导体(41)、第二传热导体(42)以及第三传热导体(43)表面设有至少六个温度测量孔(44),所述第一传热导体(41)的底部靠近第一轨道(51)边缘设有第一螺纹(411),所述第三传热导体(43)的底部靠近第二轨道(52)边缘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真空腔内还设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包括支架杆(421)、辅助收卷轮(422)、链条(423)、辅助轮(424)以及收卷轴(425),所述支架杆(421)一端固定摄于所述实验装置底座(3)上,另一端设有辅助收卷轮(422),所述链条(423)一端固定设于第二传热导体(42)的一端;另一端设于通过辅助收卷轮(422)以及辅助轮(424)固定连接于收卷轴(425),所述收卷轴(425)连接于所述升降手柄(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郝强
申请(专利权)人:吴郝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