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67159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触控面板、一显示面板以及一第一透明粘结层。触控面板具有一第一图案化电极层。第一图案化电极层包括一图案部分及一非图案部分。第一透明粘结层设置于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之间。第一透明粘结层的折射率是大于等于1.65,且小于等于1.72,以使图案部分及非图案部分的光线反射率一致。藉此,使得触控显示装置中的电极图形可见度降低甚或不可见,从而改善触控显示装置的视觉外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触控面板、一显示面板以及一第一透明粘结层。触控面板具有一第一图案化电极层。第一图案化电极层包括一图案部分及一非图案部分。第一透明粘结层设置于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之间。第一透明粘结层的折射率是大于等于1.65,且小于等于1.72,以使图案部分及非图案部分的光线反射率一致。藉此,使得触控显示装置中的电极图形可见度降低甚或不可见,从而改善触控显示装置的视觉外观。【专利说明】 触控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触控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触控显示装置的应用也日益增加。目前触控显示装置的应用主要包括:可携式电子产品,如:平板电脑、手机、数位相机;金融商业用途,如:提款机、远端视讯会议;公共资讯用途,如:机场、车站导览、资料查询等。 传统的触控显示装置大致包括相互贴合在一起的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其中,触控面板又包含用于触控感应的电极层,电极层通常是由蚀刻一整层的导电层形成一图案化的电极层,由于电极层中有电极的区域(图案部分)和无电极的区域(非图案部分)对光线的折射率不同,使得外部光线入射至电极层再反射出来时,有电极的区域和无电极的区域反射率差异较大,将有可能导致电极图形可见,影响触控显示装置视觉外观效果。 习知解决电极图形可见的方法包括在触控面板结构中增加多层光学膜,通过调整多层光学膜的折射率与电极层的折射率相匹配,从而降低电极图形的可见度。但此方法需要多道镀膜制程,且会导致触控显示装置整体厚度增加,不利于制作工艺的简化及触控显示装置轻薄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装置电极图形可见,制作工艺复杂的问题。 依据本技术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触控面板、一显示面板以及一第一透明粘结层。触控面板具有一第一图案化电极层。第一图案化电极层包括一图案部分及一非图案部分。第一透明粘结层设置于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之间。第一透明粘结层的折射率是大于等于1.65,且小于等于1.72,以使图案部分及非图案部分的光线反射率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透明粘结层可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朝向触控面板,第二表面朝向显示面板。第一表面的折射率大于第二表面的折射率,第二表面的粘性大于第一表面的黏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透明粘结层厚度可介于150微米至200微米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可包括一保护基板。第一图案化电极层设置于保护基板上,且还位于保护基板与第一透明粘结层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可更包括一折射率匹配层,其设置于保护基板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折射率匹配层可包括一第一折射率匹配层和一第二折射率匹配层。第一折射率匹配层位于保护基板与第二折射率匹配层之间,且折射率介于2.0至2.5之间;第二折射率匹配层位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与第一折射率匹配层之间,且折射率介于 1.3至1.6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可包括一保护基板、一第一透光板材及一第二透明粘结层。第一透光板材与保护基板相对设置。第一图案化电极层设置于第一透光板材上,并位于保护基板与第一透光板材之间。第二透明粘结层设置于保护基板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可更包括一第二图案化电极层,其设置于第一透光板材上远离保护基板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可更包括一第二图案化电极层,其设置于保护基板上,并位于保护基板与第二透明粘结层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可更包括一第二透光板材、一第二图案化电极层及一第三透明粘结层。第二图案化电极层设置于第二透光板材上,并位于第一透光板材与第二透光板材之间。第三透明粘结层设置于第一透光板材及第二图案化电极层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透光板材包括玻璃基板、塑胶基板、蓝宝石基板、或聚酯薄膜。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透明粘结层可具有相对的一第三表面及一第四表面。第三表面朝向保护基板,第四表面朝向第一透光板材,且第四表面的折射率大于第三表面的折射率,第三表面的粘性大于第四表面的粘性。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可包括一保护基板、一第一透光板材及一第二透明粘结层。第一透光板材与保护基板相对设置。第一图案化电极层设置于第一透光板材上远离保护基板的一侧。第二透明粘结层设置于保护基板与第一透光板材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可更包括一折射率匹配层,其设置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与第一透光板材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折射率匹配层可包括一第一折射率匹配层和一第二折射率匹配层。第一折射率匹配层位于第一透光板材与第二折射率匹配层之间,且折射率介于2.0至 2.5之间;第二折射率匹配层位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与第一折射率匹配层之间,且折射率介于1.3至1.6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透光板材及第一图案化电极层是先形成于一承载板上,再转移贴合至保护基板上。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透光板材的厚度可介于0.1微米至15微米之间。 承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通过高折射率的第一透明粘结层贴合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第一透明粘结层不仅具有贴合的作用,更可通过其特有的高折射率使得图案化电极层中图案部分和非图案部分的光线反射率一致,使得触控显示装置中的电极图形可见度降低甚或不可见,从而改善触控显示装置的视觉外观,同时减少现有技术中的多层光学膜镀膜,使得触控显示装置更加轻薄化,且简化了制作工艺。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A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B为图1A所示第一图案化电极层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2、3、4、5、6:触控显示装置 11、21、31、41、51、61:触控面板 111、211、311、411、511、611:保护基板 112、212、312、412、512:第一透光板材 113、213、313、413、513、613:第一图案化电极层 1131:图案部分 1132:非图案部分 114、214、314、414、514:第二透明粘结层 1141、2141、3141、4141、5141:第三表面 1142、2142、3142、4142、5142:第四表面 115、215、315、415、515、615:折射率匹配层 1151,2151:第一折射率匹配层 1152、2152:第二折射率匹配层 116、216、316、416、516、616:遮蔽层 12、22、32、42、52、62:显示面板 121、221、321、421、521、621:第一基板 122、222、322、422、522、622:第二基板 123、223、323、423、523、623:显示介质 13、2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触控面板,具有一第一图案化电极层,该第一图案化电极层包括一图案部分及一非图案部分; 一显示面板;以及 一第一透明粘结层,设置于该触控面板与该显示面板之间,该第一透明粘结层的折射率是大于等于1.65,且小于等于1.72,以使该图案部分及该非图案部分的光线反射率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毅中徐国书卢凤华
申请(专利权)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