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包含其的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65576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包含其的终端设备。该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包括:基片,于其上形成有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中设置有导电材料;以及,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其形成于所述基片上,且与所述多个通孔中的导电材料电连接;其中,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包括:至少一第一感应电极;若干第一驱动电极,其与所述至少一第一感应电极间隔地相对设置,以定义多个第一检测间隙;至少一第二感应电极;若干第二驱动电极,其与所述至少一第二感应电极间隔地相对设置,以定义多个第二检测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包含其的终端设备。该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包括:基片,于其上形成有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中设置有导电材料;以及,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其形成于所述基片上,且与所述多个通孔中的导电材料电连接;其中,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包括:至少一第一感应电极;若干第一驱动电极,其与所述至少一第一感应电极间隔地相对设置,以定义多个第一检测间隙;至少一第二感应电极;若干第二驱动电极,其与所述至少一第二感应电极间隔地相对设置,以定义多个第二检测间隙。【专利说明】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包含其的终端设备
本技术涉及生物识别
,尤其涉及一种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包含其的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存储有大量个人信息等重要资料,其安全性变得更为重要。目前多使用口令、图形等形式来实现对其终端设备的密码保护。 然而,对于口令、图形等加密方式,用户需记住设定的口令和/或图形;此外,在公共场合,还存在密码泄露的危险。而为了提高安全性,往往需要增加口令和图形的复杂度,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用户记忆的难度,造成安全与易用之间的冲突。 指纹是由手指表面皮肤凹凸不平的纹路组成,是人体独一无二的特征,其复杂程度可提供用于识别的足够特征。指纹识别即是利用指纹唯一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来实现身份识别,而无需用户记忆。 电容式指纹识别传感器在基材衬底上形成导电电路,当手指与传感器接触时,通过指纹脊的凸起和指纹谷的凹陷所产生的不同电容值来探测并形成指纹图案。 在通过指纹识别传感器来进行指纹识别时,人的手指指纹面与指纹识别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不能过远,如果距离过远,则很难形成准确的指纹图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检测组件,以适用于终端设备上,尤其适用于透明盖板为一体式设计而无需内嵌实体按键的终端设备。 本技术的额外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变得显然,或者可以通过本技术的实践而习得。 本技术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包括:基片,于其上形成有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中设置有导电材料;以及,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其形成于所述基片上,且与所述多个通孔中的导电材料电连接;其中,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包括:至少一第一感应电极;若干第一驱动电极,其并列设置且彼此间隔,并与所述至少一第一感应电极间隔地相对设置,以定义多个第一检测间隙;至少一第二感应电极,其与所述至少一第一感应电极平行且并列设置,并位于所述至少一第一感应电极的、与所述若干第一驱动电极相反的一侧;若干第二驱动电极,其并列设置且彼此间隔,并与所述至少一第二感应电极间隔地相对设置,以定义多个第二检测间隙;所述若干第二驱动电极位于所述至少一第二感应电极的、与所述至少一第一感应电极相反的一侧。 于一个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检测组件还包括:电路板,于其上形成有多个导电接口且与所述多个通孔电连接,使得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于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的多个导电接口通过导电胶与所述多个通孔中的导电材料电连接。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分设于所述基片的两面,所述电路板通过所述多个通孔中的导电材料与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电连接。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检测组件还包括:保护层,其形成于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上。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的材料包括:类金刚石碳、二氧化硅、UV胶。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干第一驱动电极等间距设置及所述若干第二驱动电极等间距设置,且所述若干第一驱动电极的间距值范围及所述若干第二驱动电极的间距值范围均为40 μ m-60 μ m ;所述若干第一驱动电极的宽度及所述多个第二驱动电极的宽度彼此相等,且所述若干第一驱动电极的宽度值范围及所述若干第二驱动电极的宽度值范围均为20 μ m-45 μ m ;所述多个第一检测间隙的大小及所述多个第二间隙的大小彼此相等,且所述多个第一检测间隙大小及所述多个第二间隙大小均在20 μ m-40 μ m范围内;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宽度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的宽度相等,且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宽度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的宽度在20 μ m-45 μ m范围内。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还包括:所述指纹检测元件指纹识别传感元件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参考电极和至少一第二参考电极;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一参考电极与所述至少一第一感应电极平行地相对设置,并位于所述至少一第一感应电极的、与所述若干第一驱动电极相反的一侧;所述至少一第二参考电极与所述至少一第二感应电极平行地相对设置,并位于所述至少一第二感应电极的、与所述若干第二驱动电极相反的一侧。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还包括:若干第一虚设驱动电极和若干第二虚设驱动电极;其中,所述若干第一虚设驱动电极并列设置且彼此电连接,并与所述若干第一驱动电极对应地设置在所述至少一第一参考电极的、与所述至少一第一感应电极相反的一侧;所述若干第二虚设驱动电极并列设置且彼此电连接,并与所述若干第二驱动电极对应地设置在所述至少一第二参考电极的、与所述至少一第二感应电极相反的一侧。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为通过溅镀、蒸镀、网印形成于所述基片上的指纹识别传感元件。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通孔分一排或多排设置。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通孔为通过镭射蚀刻、化学蚀刻或深反应离子蚀刻形成于所述基片上的通孔。 于再一个实施例中,每个通孔的直径在20 μ m-45 μ m范围内。 本技术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任一种指纹识别检测组件。 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片为所述终端设备的透明盖板。 本技术提供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将指纹识别传感器(即指纹识别元件)置于终端设备的透明盖板上,并通过穿孔的方式,电连接透明盖板下的电路板,以在终端设备上实现指纹检测功能;并通过形成于指纹识别传感器上的保护层对指纹识别传感器进行保护。该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可适用于透明盖板为一体式设计的终端设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的剖面图。 图2为通孔于基片上的排列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指纹识别传感元件的排列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指纹识别传感元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指纹识别传感元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板的俯视图。 图7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检测组件的剖面图。 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包含指纹识别检测组件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9为本透明盖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 所描述的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片,于其上形成有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中设置有导电材料;以及, 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其形成于所述基片上,且与所述多个通孔中的导电材料电连接; 其中,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元件包括: 至少一第一感应电极; 若干第一驱动电极,其并列设置且彼此间隔,并与所述至少一第一感应电极间隔地相对设置,以定义多个第一检测间隙; 至少一第二感应电极,其与所述至少一第一感应电极平行且并列设置,并位于所述至少一第一感应电极的、与所述若干第一驱动电极相反的一侧; 若干第二驱动电极,其并列设置且彼此间隔,并与所述至少一第二感应电极间隔地相对设置,以定义多个第二检测间隙;所述若干第二驱动电极位于所述至少一第二感应电极的、与所述至少一第一感应电极相反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安鹏谭强丁国栋蒋亚兵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