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铰链座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63144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3D铰链座构造,其包括一壳座、一夹掣单元、一加强板及一盖板,该壳座上设置一凸柱,该夹挚单元螺设一导螺杆,该导螺杆套合于该凸柱上,该加强板则置设于该夹挚单元上方,并利用螺接件与该壳座连结,最后将该盖板螺设于该壳座上,利用上述螺接件及加强板强化铰链座强度,使该盖板或该壳座不会因使用时,冲击力量过大,而导致壳座或盖板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3D铰链座构造,其包括一壳座、一夹掣单元、一加强板及一盖板,该壳座上设置一凸柱,该夹挚单元螺设一导螺杆,该导螺杆套合于该凸柱上,该加强板则置设于该夹挚单元上方,并利用螺接件与该壳座连结,最后将该盖板螺设于该壳座上,利用上述螺接件及加强板强化铰链座强度,使该盖板或该壳座不会因使用时,冲击力量过大,而导致壳座或盖板变形。【专利说明】3D铰链座构造
本技术涉及一种3D铰链座构造,特别指具有加强铰链座强度之螺接件及加强板之铰链座构造。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已知的门板是枢接在门框上,但由于门板仅利用螺丝锁固在门框上,而当门板负荷较大时,则因为螺丝锁固在门框上,其所能承载之力量过小,而会造成螺丝松脱使门板脱落之状况发生。 因此,负荷力量较大的3D铰链座产生,其构造如图7所示,包括一壳座A、一夹掣单兀B及一盖板C,该壳座A上设置一导螺杆Al,且该壳座A两端分别延伸设置一第一固定片A2,该第一固定片A2上设置一第一固定孔A3,该夹掣单元B则螺入该壳(A之导螺杆Al上,又该盖板C设置一调整孔Cl,供该导螺杆Al穿伸,该盖板C两端分别延伸设置一第二固定片C2,该第二固定片C2上设置一第二固定孔C3,且该盖板C以一固定组件(C4)穿伸过该第一固定孔A3及第二固定孔C3而固定该第一固定片A2及该第二固定片C2,使该盖板C与该壳座A组设为一体,藉此将铰链锁入该夹掣单元B中,而能提供门板更大之承载力量。然其缺点在于:已知铰链座为固定该夹掣单元B使其不会产生晃动,造成门板随着该夹掣单元B晃动,而产生不易关紧之现象,会使该导螺杆Al穿伸入该盖板C之调整孔Cl,而于该第一固定片A2与该第二固定片C2相互锁紧时,该盖板C亦会压合固定该导螺杆Al位置使其不会摇晃,藉此,使该夹掣单元B亦能稳固夹持铰链,使门板不会有摇晃不易关紧之现象,但该第一固定片A2与该第二固定片C2锁紧而使该盖板C压合该导螺杆Al同时,会有两端压紧而中段之盖板C或壳座A隆起变形(如图8所示)之现象产生,长期开关门板而撞击时产生之应力,亦会使该盖板C或该壳座A产生变形,而使得门板因而产生晃动而不易关紧,使原本为固定夹掣单元B使门板不会晃动之美意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有鉴于已知铰链座的缺失,本技术提供一种3D铰链座构造,包括有一壳座,至少于其内部上、下二侧分别设置一凸柱,又该壳座上、下二侧分别延伸弯折形成一第一固定片,另该壳座内部上、下二侧分别设置至少一透孔,并于该壳座之透孔分别穿设一锁固件;一夹掣单元,包括一基板及一夹掣片,该基板螺设有一导螺杆,该导螺杆套合于该凸柱上,该基板设有对应该透孔之一补强孔,又该夹掣片则螺设于该基板上;一加强板,设有对应该补强孔之一穿孔,及对应该导螺杆之一限位孔,该导螺杆穿伸于该限位孔,一螺接件穿伸过该穿孔而螺固于该锁固件内;一盖板,设有对应该导螺杆之一调整孔,该导螺杆并穿伸于该调整孔,又该盖板上、下二侧分别延伸形成一第二固定片,该第二固定片并分别以一固定件固接于该第一固定片上。 上述之锁固件为中空铆接件,该中空铆接件嵌入该透孔,且穿伸过该补强孔,又该铆接件设有内螺纹,并分别以该螺接件穿伸过该穿孔而固定于中空铆接件。 上述之该基板上设有一限位件。 上述之壳座开设有至少一开孔。 上述之壳座开设有至少一凹陷。 本技术具有下列之优点: 1.本技术于夹掣单元之基板上设置补强孔,并藉由螺接件及锁固件连结,以避免盖板与壳座锁固为一体后,造成盖板或壳座隆起变形。 2.本技术具有一加强板而使铰链座强度更大,藉以分散盖板及壳座所承受之应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之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技术螺接件螺入铆接件之内螺纹之剖视图。 图3是本技术之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技术固定于门框上之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之立体分解图之另一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之立体组合图之另一示意图。 图7是已知铰链座之立体分解图。 图8是已知铰链座之变形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之固定片与补强片形成一体,且设有第一螺孔及第二螺孔之示意图。 图10是本技术之重型铰链立体分解图。 图11是本技术组合于门框及结合一铰链之示意图。 图12是本技术补强片连结于固定片及门框之局部剖视图。 图13是本技术补强片连结于固定片及盖板之局部剖视图。 图14是本技术打开盖板之使用状态图。 图15是本技术之立体状态图。 图16是本技术之立体分解图。 图17是本技术之护盖固定于门框上,并以点焊方式结合示意图。 图18是本技术护盖与门框灌注发泡体之示意图。 图19是本技术之示意图。 图20是本技术之叶片部与底座之使用组合剖示图。 图21是本技术之限位钩钩住于螺栓之使用状态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壳座 11:凸柱 12:凹陷 13:第一固定片 14:透孔 15:锁固件 151:内螺纹 5:固定板 2:夹掣单元 21:基板 22:夹掣片 23:导螺杆 24:限位件 25:补强孔 26:螺栓 3:加强板 31:穿孔 32:限位孔 33:螺接件 4:盖板 41:调整孔 42:第二固定片 43:固定件 A:壳座 Al:导螺杆 A2:第一固定片 A3:第一固定孔 B:夹掣单元 C:盖板 Cl:调整孔 C2:第二固定片 C3:第二固定孔 C4:固定组件 D:门框 17:连结座 117:底板 1117:固定片 1127:凸柱 127:补强片 137:第一螺孔 147:第二螺孔 1A7:连结座 11A7:底板 111A7:固定片 112A7:凸柱 12A7:补强片 13A7:第一螺孔 14A7:第二螺孔 15A7:夹掣部 151A7:夹掣片 152A7:压合片 153A7:迫紧件 154A7:螺柱 16A7:盖板 161A7:调整孔 162A7:固定孔 17A7:翼片 171A7:第三螺孔 A7:门框 A17:剖口 Al 17:透孔 A27:插置口 A217:穿孔 B7:铰链 C7:螺栓 18:护盖 118:封闭部 128:开口部 138:延伸片 28:铰链座 218:锁固组件 38:门框 318:剖口 328:插置口 D8:发泡体 E8:焊点 F8:硅胶 19:座体 119:叶片部 129:接合槽 1219:限位钩 139:槽口 149:阶段缘 29:底座 219:定制板 229: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3D铰链座构造,包括有:一壳座1,至少于其内部上、下二侧分别设置一凸柱11,及于该等凸柱11之间开设至少一凹陷12或至少一开孔(图中未不),又该壳座I上、下二侧分别延伸弯折形成一第一固定片13,另该壳座I内部上、下二侧分别设置至少一透孔14,并于该壳座I之透孔14处分别固设一锁固件15,该锁固件15可为中空铆接件固设于透孔14上,且该锁固件15开设有内螺纹151。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3D铰链座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壳座,至少于其内部上、下二侧分别设置一凸柱,又该壳座上、下二侧分别延伸弯折形成一第一固定片,另该壳座内部上、下二侧分别设置至少一透孔,并于该壳座之透孔分别穿设一锁固件;一夹掣单元,包括一基板及一夹掣片,该基板螺设有一导螺杆,该导螺杆套合于该凸柱上,该基板设有对应该透孔之一补强孔,该补强孔供该锁固件穿伸,又该夹掣片则螺设于该基板上;一加强板,设有对应该补强孔之一穿孔,及对应该导螺杆之一限位孔,该导螺杆穿伸于该限位孔,一螺接件穿伸过该穿孔而螺固于该锁固件内;一盖板,设有对应该导螺杆之一调整孔,该导螺杆并穿伸于该调整孔,又该盖板上、下二侧分别延伸形成一第二固定片,该第二固定片并分别以一固定件固接于该第一固定片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全尧
申请(专利权)人:裕泰兴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