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及其制成的储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6114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及其制成的储油装置。该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至少三层结构,包括一层第一静电消散层、一层阻隔层和一层导电层或第二静电消散层,其中阻隔层居中,第一静电消散层与导电层或第二静电消散层在所述阻隔层上、下面。该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制成的储油装置设置在金属储油罐内作为储油罐的内衬袋(油囊)其中,第一静电消散层为内层,与油接触,导电层或第二静电消散层为外层与金属储油罐的内壁接触。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软体复合膜制成的储油装置对于油品油气有超高阻隔性能,有效地防止了油气挥发,这就达到了节能、环保、安全和防渗漏的功能;并具有能最大限度的让静电消散的性能,有效地避免了油品在装卸运输过程中由静电累计产生的火花隐患,使用非常安全,安装更换也非常简单,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及其制成的储油装置。该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至少三层结构,包括一层第一静电消散层、一层阻隔层和一层导电层或第二静电消散层,其中阻隔层居中,第一静电消散层与导电层或第二静电消散层在所述阻隔层上、下面。该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制成的储油装置设置在金属储油罐内作为储油罐的内衬袋(油囊)其中,第一静电消散层为内层,与油接触,导电层或第二静电消散层为外层与金属储油罐的内壁接触。采用本技术软体复合膜制成的储油装置对于油品油气有超高阻隔性能,有效地防止了油气挥发,这就达到了节能、环保、安全和防渗漏的功能;并具有能最大限度的让静电消散的性能,有效地避免了油品在装卸运输过程中由静电累计产生的火花隐患,使用非常安全,安装更换也非常简单,省时省力。【专利说明】一种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及其制成的储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具体涉及一种可制成储油装置的阻隔油气挥发和抗静电(静电消散)的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及其制成的储油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储油方式是将油品直接注入金属储油装置(油罐)内储存,因油品具有挥发性,采用这种储油方式,当油品进出油罐时,油气就会从金属油罐的呼吸口挥发到空气中,这样就会造成油品的大量浪费,对环境极大的污染、并存在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对于埋在地下的金属储油罐还存在罐体被腐蚀氧化渗漏到地下的问题,而且非常难被发现。另外本专利技术人也有参与开发的有一项技术也是在金属罐内设置一层内衬袋,但是原设计的复合膜储油装置是:导静电层和阻隔层和耐磨聚氨酯层,最外层是没有导电或导静电功能。该技术中对于油品的导静电处理是采用导电条的方式,将导电条一端与内衬袋的层焊接,另一端与金属储油装置(油罐)连接,将静电导出在金属罐上。第一,这样对各处累积的静电,只用导电条的方式来将静电引出,这种点对点式的导电效果非常有限不彻底,仍存在打火的隐患,第二,这种结构的复合膜抗撕裂强度很差,如果顺着膜流延的方向用手可以撕开,因为这种内衬袋的大部分袋身是会随时跟着油品的液面不断的上升下降,如果没有设置权利10所述的上下移动的引导装置,经常内衬袋会自己压住自己,在往罐内注油时就会自己相互拉扯,经常被扯破,导致整个内衬袋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使用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制成的储油装置。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所述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至少为三层结构,包括一层第一静电消散层、一层阻隔层和一层导电层或第二静电消散层,其中所述阻隔层居中,所述第一静电消散层与所述导电层或第二静电消散层在所述阻隔层上、下面。根据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还包括一层第三静电消散层和织物增强层,其中,所述第三静电消散层与所述阻隔层贴合,所述织物增强层与所述第三静电消散层贴合。根据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中所述第一静电消散层为第一层,所述阻隔层为第二层,所述第三静电消散层为第三层,所述织物增强层为第四层,所述导电层或第二静电消散层为第五层。根据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织物增强层为编织物构成的织物层,具体为纤维编织层。根据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所述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还包括胶层,所述胶层贴合在所述织物增强层两侧。根据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胶层为热熔胶型聚氨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静电消散层和所述第二静电消散层为离子导电型聚氨酯;所述导电层为聚醚型的聚氨酯主要以添加离子剂和高导电炭黑混合或其中任一单个为主体造粒而成的导电聚氨酯;所述阻隔层为硬度邵氏80D至邵氏90D聚氨酯,聚氧化聚甲醛、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偏二氯乙烯和/或聚乙烯醇。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使用所述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制成的储油装置,该储油装置设置在金属储油罐内,作为储油罐的内衬袋,其中,所述第一静电消散层为内层,与油接触,所述导电层或第二静电消散层为外层与金属储油罐的内壁整体接触。根据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制成的储油装置的侧面与所述金属储油罐内侧壁接触,底面与所述金属储油罐底层接触固定。根据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储油罐的内侧壁设置有相对所述金属储油罐内侧壁上下移动的引导装置,所述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制成的储油装置的侧壁与所述金属储油罐内侧壁上设置的所述上下移动的弓I导装置连接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制成的储油装置设置在金属储油罐内作为储油罐的内衬袋(油囊),其中,所述第一静电消散层为内层,与油接触,所述导电层或第二静电消散层为外层与金属储油罐的内壁整体接触。根据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制成的储油装置与所述金属储油罐壁贴紧接触,金属罐体仍承载油品的负重,内衬袋(油囊)通过引导装置保证了内衬袋上表面和部分袋身会总是紧贴着油面,这样极大减少油品产生油气的空间。采用本技术软体复合膜制成的储油装置对于油品油气有超高阻隔性能,有效地隔离了油气挥发,没有了油气的挥发就达到节能减排、环保、安全和防渗漏的功能;并能最大限度的让静电消散的功能,有效地避免了油品在装卸运输过程中由静电累计产生的火花隐患。根据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储油罐的内侧壁设置有相对所述金属储油罐内侧壁上下移动的引导装置,所述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制成的储油装置的外侧面挂在所述金属储油罐的内侧壁的上下移动的引导装置上,当油面上升或下降时确保复合膜储油装置内衬袋的上表面及部分袋身会随着上升或下降,一直贴着油品或液体表面,这样就没有空间让油品产生油气了。采用本技术软体复合膜制成的储油装置对于油品有超高阻隔性能,有效地防止油气挥发;并能最大限度地让静电消散的功能,有效地避免了油品在装卸运输过程中由静电累计产生的火花隐患。而且本技术公开的软体复合膜可以灵活的制成不同大小、形状、规格的储油装置,这些储油装置非常轻便,在原有金属储油罐内的拆装都非常方便,适合自动化批量生产,生产效率很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一种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剖面结构示意图一;图2本技术一种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3本技术一种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剖面结构示意图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制成储油装置的防止油气挥发和抗静电的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及其制成的储油装置,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所述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至少为三层结构,包括一层第一静电消散层101、一层阻隔层100和一层导电层102或第二静电消散层103,其中所述阻隔层100居中,所述第一静电消散层101与所述导电层102或第二静电消散层103在所述阻隔层100上、下面。如图2所示,为了使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有更好的韧性,本技术还提供了另一方案:所述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还包括一层第三静电消散层104和织物增强层105,其中,所述第三静电消散层104与所述阻隔层100贴合,所述织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结构的软体复合膜至少为三层结构,包括一层第一静电消散层(101)、一层阻隔层(100)和一层导电层(102)或第二静电消散层(103),其中所述阻隔层(100)居中,所述第一静电消散层(101)与所述导电层(102)或第二静电消散层(103)在所述阻隔层(100)上、下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东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百事达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