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58642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其中,像素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驱动晶体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及发光元件,通过各个晶体管和两个电容之间的配合驱动,最终使得驱动电流与驱动晶体管本身的阈值电压和发光元件两端的跨压均无关系,消除了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而有效的改善了显示装置发光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显示装置发光均匀性和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设计有机发光显示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多媒体的不断发展,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器以简单的结构和极佳的工作温度、对比度、视角等优势,在显示器市场中受到瞩目。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括无源矩阵OLED显示器和有源矩阵OLED显示器,而有源矩阵OLED显示器由于功耗低被广泛使用。实际使用中,发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存在发光不均匀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了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通过补偿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消除阈值电压的影响,进而消除显示器件发光不均匀的现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像素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驱动晶体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及发光元件;其中,所述驱动晶体管用于确定驱动电流的大小,所述驱动电流的大小由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电压决定;所述第一晶体管由第一驱动信号控制,用于传输电源信号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由第二驱动信号控制,用于将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压传输至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极板和第二电容的第二极板,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连接至所述电源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由第三驱动信号控制,用于传输数据信号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一电容的第一极板;所述第四晶体管由第四驱动信号控制,用于将来自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电流传输至所述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的阴极连接至阴极低电位,并响应于所述驱动电流而发光。优选的,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连接至所述电源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第一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电极连接至第三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第二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三驱动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连接至所述数据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四驱动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所述发光元件的阴极连接至所述阴极低电位;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电源信号,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极板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极板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以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连接至所述电源信号,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极板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优选的,所述驱动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优选的,所述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均为N型晶体管;或者,所述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优选的,所述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和所述驱动晶体管均为薄膜晶体管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优选的,所述发光元件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上述的像素电路,所述驱动方法包括阈值抓取步骤、数据写入步骤和发光步骤,其中,在所述阈值抓取步骤,将所述电源信号传输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漏极;在所述数据写入步骤,将所述数据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极板,通过所述第一电容耦合,使得所述数据信号传输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在所述发光步骤,所述驱动晶体管产生驱动电流,以驱动所述发光元件发光。优选的,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连接至所述电源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第一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电极连接至第三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第二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三驱动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连接至所述数据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四驱动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所述发光元件的阴极连接至所述阴极低电位;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电源信号,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极板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极板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以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连接至所述电源信号,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极板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其中,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在所述阈值抓取步骤,驱动所述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导通,同时驱动所述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截止,所述第一节点和驱动晶体管的漏极电压均为所述电源信号提供的电源电压,所述驱动晶体管导通,直至所述第二节点的电压为所述电源电压减去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时截止,使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均存储有所述阈值电压;在所述数据写入步骤,驱动所述第三晶体管导通,同时驱动所述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截止,且保持所述第四晶体管截止状态,所述第一节点电压为所述数据信号提供的数据电压,所述第一电容将所述数据电压耦合至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发光步骤,驱动第二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导通,同时驱动所述第三晶体管截止,且保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截止状态,所述第一电容保持在所述数据写入步骤后的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的电压差,确定所述驱动电流,以驱动所述发光元件发光。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像素电路。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优点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其中,像素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驱动晶体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及发光元件,通过各个晶体管和两个电容之间的配合驱动,最终使得驱动电流与驱动晶体管本身的阈值电压和发光元件两端的跨压均无关系,消除了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而有效的改善了显示装置发光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显示装置发光均匀性和显示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现有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信号时序图;图4a为图3中T1阶段的电流通路图;图4b为图3中T2阶段的电流通路图;图4c为图3中T3阶段的电流通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研究人员发现,实际使用中,发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存在发光不均匀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驱动晶体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及发光元件;其中,所述驱动晶体管用于确定驱动电流的大小,所述驱动电流的大小由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电压决定;所述第一晶体管由第一驱动信号控制,用于传输电源信号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由第二驱动信号控制,用于将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压传输至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极板和第二电容的第二极板,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连接至所述电源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由第三驱动信号控制,用于传输数据信号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一电容的第一极板;所述第四晶体管由第四驱动信号控制,用于将来自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电流传输至所述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的阴极连接至阴极低电位,并响应于所述驱动电流而发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驱动晶体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及发光元件;其中,所述驱动晶体管用于确定驱动电流的大小,所述驱动电流的大小由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电压决定;所述第一晶体管由第一驱动信号控制,用于传输电源信号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其中,所述电源信号提供的电源电压驱动所述驱动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二晶体管由第二驱动信号控制,用于将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压传输至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极板和第二电容的第二极板,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连接至所述电源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由第三驱动信号控制,用于传输数据信号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一电容的第一极板;所述第四晶体管由第四驱动信号控制,用于将来自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电流传输至所述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的阴极连接至阴极低电位,并响应于所述驱动电流而发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连接至所述电源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第一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电极连接至第三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第二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三驱动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连接至所述数据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四驱动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所述发光元件的阴极连接至所述阴极低电位;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漏极连接至所述电源信号,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极板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极板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以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连接至所述电源信号,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极板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均为N型晶体管;或者,所述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和所述驱动晶体管均为薄膜晶体管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为有机发光二极管。7.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丽钱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