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橡胶斜交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5163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充气橡胶斜交轮胎,组成包括胎面[5]、缓冲层[4]、胎体[3]和胎圈[1],胎体[3]有数层相互交叉的橡胶补强帘布层[7]组成,在胎圈子口部[2],部分帘布层[7]要反包在胎圈[1]中的钢丝圈[8]上,其特征在于:胎体帘布层[7]在胎圈子口部[2]的层数为2(N-W)-L层,胎体帘布层[7]在钢丝圈底部[9]的层数为L+(N-L-W)/m层(帘布层数的计数位置在钢丝圈底部的虚线AA′位置上),其中N为胎体冠部[6]的帘布层数,L为胎体帘布层N中帘布端点经过计数位置但未包过钢丝圈[8]的胎体冠部[6]的帘布层数,W代表胎体帘布层N中帘布端点未到计数位置的帘布层数,且W>0,m为胎圈[1]中的钢丝圈[8]的个数。(*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充气橡胶斜交轮胎,它是对现有斜交轮胎的结构的改进。在现有技术中,充气橡胶斜交轮胎的结构包括胎面、缓冲层、胎体和胎圈,胎体有数层相互交叉的橡胶补强帘布层贴合而成。目前的帘布种类有合成纤维(尼龙和聚酯等)、人造纤维、玻璃纤维和金属帘布。在胎圈子口部,部分帘布层要反包在胎圈的钢丝圈上,以固定胎体,钢丝圈可以是一根或数根,因此,胎体帘布层在胎圈子口部的层数也随之增加。《橡胶工业手册》第四分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版)第72页中,介绍了国内外各类轮胎的胎圈的结构,其中,胎体帘布层在胎圈子口部的层数一般为2N-L层,胎体帘布层在钢丝圈底部的层数一般为L+(N-L)/m层,其中帘布层数的计数位置在钢丝圈底部位置上,N为胎体冠部的帘布层数,L为胎体帘布层N中帘布端点经过计数位置但未包过钢丝圈的胎体冠部的帘布层数,m为胎圈中钢丝圈的个数。经过应用现有的力学模型和成熟理论进行严格计算发现:现有的充气斜交轮胎的胎体帘布的帘线利用率只有70%左右,这样,既浪费了帘布,又增加了轮胎的重量。本技术的目的是提高胎体帘线的利用率、提供一种节约帘布、制造方便、性能优良的充气橡胶斜交轮胎。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这种充气橡胶斜交轮胎组成包括胎面、缓-->冲层、胎体和胎圈。胎体有数层相互交叉的橡胶补强帘布层组成,在胎圈子口部,部分帘布层要反包在胎圈中的钢丝圈上,其特征在于:胎体帘布层在胎圈子口部的层数为2(N-W)-L层,胎体帘布层在钢丝圈底部的层数为L+(N-L-W)/m层(帘布层数的计数位置在钢丝圈底部的虚线AA′位置上),其中N为胎体冠部的帘布层数,L为胎体帘布层中帘布端点经过计数位置但未包过钢丝圈的胎体冠部的帘布层数,W代表胎体帘布层N中帘布端点未到计数位置的帘布层数,且W>0,m为胎圈中的钢丝圈的个数。本技术的胎体帘布层在胎圈子口部的层数为2(N-W)-L层,胎体帘布层在钢丝圈底部的层数为L+(N-L-W)/m,且W>0,所以胎体帘布层在胎圈子口部的层数小于现有技术中的充气橡胶斜交胎的2N-L层,胎体帘布层在钢丝圈底部的层数小于现有技术中的充气橡胶斜交胎的L+(N-L)/m层。当本技术中的W=0时,即是现有技术中的充气橡胶斜交胎的结构。这样,在胎圈子口部和钢丝圈底部的帘布层数的减少,使帘布的用量减少,节省了帘布,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技术制造过程和设备与现有技术中的充气橡胶斜交胎的制造设备和过程基本相同,所以制造方便。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结构是:胎体帘布层在胎圈子口部的层数2(N-W)-L为8层,胎体帘布层在钢丝圈底部的层数L+(N-L-W)/m为2层。其中N为8层,L为0层,W为4层,钢丝圈m为2个。该具体结构是对现有的胎体冠部的帘布层为8层的充气橡胶斜交轮胎的结构的改进。现的有胎体冠部帘布层为8层的斜交轮胎为双钢丝圈,胎体帘布层由三个帘布袋组成,三个帘布袋层数分别是3,3,2。其中两个三层的帘布袋都分别绕过并反包在2个钢丝圈上,一个2层的帘布袋末包过钢-->丝圈,其端点在钢丝圈后趾部。其中胎体冠部的帘布层数N等于8,N中帘布端点经过计数位置但未包过钢丝圈的胎体冠部的帘布层数L等于2,N中帘布端点未到计数位置的帘布层数等于0,钢丝圈m=2。由是胎体帘布层在胎圈子口部的层数2N-L=2×8-2=14层;胎体帘布层在钢丝圈底部的层数为L+(N-L)/m=2+(8-2)/2=5层。在本技术的这个具体结构中,轮胎也为双钢丝圈胎体帘布层由三个帘布袋组成,三个帘布袋层数分别是3,3,2。其中两个三层的帘布袋只有2层绕过并分别反包在2个钢丝圈上,而其中一层的端点未到计数位置,一个2层帘布袋的端点也未过计数位置。这样N=8,L=0,W=4,由是:胎体帘布层在胎圈子口部的层数2(N-W)-L=2×(8-4)-0=8层,小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斜交胎的14层。胎体帘布层在钢丝圈底部的层数L+(N-L-W)/m=0+(8-0-4)/2=2层,小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斜交胎的5层。本技术与现有技术中的充气橡胶斜交胎比较,减少了胎圈子口部和钢丝圈底部的帘布层数,节省了帘布,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单根帘线的利用率,它具有安全可靠、重量轻、生热小、滚动阻力低、行驶里程高和节油等特点。而且本技术的制造过程和设备与现有技术基本相同,所以制造方便。本技术适用于对现有技术中各种规格和各种类型的充气橡胶斜交轮胎的结构改进。下面是本技术的性能测试和试验报告。表1是轮胎实际里程试验数据表-->第一轮里程试验(1991.9~1993.7)杨州地区里程试验行驶里程累计磨耗余磨平里程翻新率%考核胎数本技术104931(km)7466(km/mm)17149(km)88.2415条现有斜交胎103339(km)7419(km/mm)9537(km)77.7821条荆州地区里程试验行驶里程累计磨耗磨平里程翻新率%考核胎数本技术110247(km)10865(km/mm)14517710014条现有斜交胎100299(km)8646(km/mm)14439610014条-->表2是轮胎性能室内试验对比表国家标准现有斜交胎本技术压穿强度试验>2283(N.M)3464.33824.7耐久性试验>77小时A级80时41分86时03分水压爆破试验>35(Kg/cm2)3736充气外直径(mm)1018±1%1014~10171018~1023充气断面宽(mm)259±3%257~261259~261高速试验1#速度一时间120-30分120-40分高速试验2#>110km/h110-1分110-3时47分超负荷试验负荷率一时间160%-5时53分160%-4时47分快速耐久性试验91时15分92时-->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具体说明图1是斜交结构轮胎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胎圈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斜交胎胎圈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表示1-胎圈,2-胎圈子口部,3-胎体,4-缓冲层;5-胎面,6-胎体冠部,7-帘布层,8-钢丝圈,9-钢丝圈底部。实施例1参见附图1、附图2、这种充气橡胶斜交轮胎组成包括胎面[5]、缓冲层[4]、胎体[3]和胎体圈[1],胎体[3]有数层相互交叉的橡胶补强帘布层[1]组成,在胎圈子口部[2],部分帘布层[7]要反包在胎圈[1]中的钢丝圈[8]上,其特点是:胎体帘布层[8]在胎圈子口部[2]的层数为2N(N-W)-L层,胎体帘布层[7]在钢丝圈底部[9]的层数为L+(N-L-W)/m层(帘布层数的计数位置在钢丝圈底部的虚线AA′位置上),其中N为胎体冠部[6]的帘布层数,L为胎体帘布层N中帘布端点经过计数位置但未包过钢丝圈[8]的胎体冠部[6]的帘布层数,W代表胎体帘布层N中帘布端点未到计数位置的帘布层数,且W>0,m为胎圈[1]中的钢丝圈[8]的个数。该实施例的胎体帘布层[1]在胎圈子口部[2]的层数2(N-W)-L为8层,胎体帘布层[7]在钢丝圈底部[9]的层数L+(N-L-W)/m为2层,其中N为8层,L为0层,W为4层,m为2个钢丝圈。对比实施例1参见附图3,除了胎体帘布层[7]在胎圈子口部[2]的层数为2N-L等于14层,胎体帘布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充气橡胶斜交轮胎,组成包括胎面[5]、缓冲层[4]、胎体[3]和胎圈[1],胎体[3]有数层相互交叉的橡胶补强帘布层[7]组成,在胎圈子口部[2],部分帘布层[7]要反包在胎圈[1]中的钢丝圈[8]上,其特征在于:胎体帘布层[7]在胎圈子口部[2]的层数为2(N-W)-L层,胎体帘布层[7]在钢丝圈底部[9]的层数为L+(N-L-W)/m层(帘布层数的计数位置在钢丝圈底部的虚线AA′位置上),其中N为胎体冠部[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刚隆有明钱瑞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轮胎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