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5086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20:43
在电梯装置中,具有发热设备的轿厢室壁设置设备被设置于轿厢室壁上。在轿厢室的轿厢室壁设置设备的背部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连续的空间部。发热设备面对空间部内进行配置。在轿厢室的下部设有连通空间部与井道的至少1个下部开口。在轿厢室的上部设有连通空间部与井道的至少1个上部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在电梯装置中,具有发热设备的轿厢室壁设置设备被设置于轿厢室壁上。在轿厢室的轿厢室壁设置设备的背部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连续的空间部。发热设备面对空间部内进行配置。在轿厢室的下部设有连通空间部与井道的至少1个下部开口。在轿厢室的上部设有连通空间部与井道的至少1个上部开口。【专利说明】电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轿厢操作盘等具有发热设备的轿厢室壁设置设备被设置于轿厢室壁上的电梯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梯装置的轿厢操作盘设置于在轿厢出入口的侧方配置的翼墙上。在轿厢操作盘上,除了设有目的地层按钮之外,还设有LED指示器和液晶面板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近年来,随着信息提供设备等可选设备的增加,有时在轿厢操作盘上设有较多的电子设备。关于这些电子设备,基于针对机械外力的保护、针对粉尘的保护、电磁噪声的干扰的防止和处理的简便程度等目的,被组装到壳体内。 这样,在将电子设备组装到壳体内的情况下,由于来自电子设备的发热而使得壳体内的温度上升,可能会招致电子设备的动作不良、故障、短寿命化。作为抑制这种温度上升的方法,一般具有将冷却用的风扇安装于壳体上的方法。然而,这种情况下,由于风扇的耗电量,节能性会降低。此外,由于壳体的薄型化,有时还会制约风扇的安装。 另一方面,在现有的电梯的散热装置中,通过动力传递机构将导辊的旋转传递至风扇,通过该风扇的旋转,冷却设置于轿厢上的电路基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908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3419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欲解决的课题 上述现有的电梯的散热装置通过动力传递机构将导辊的旋转传递至风扇,因而结构大型且复杂,另外设置部位被限定,难以用于薄型的轿厢操作盘。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电梯装置,即使轿厢室壁设置设备为薄型,也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效率良好地冷却轿厢室壁设置设备的发热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具有:轿厢,其具有轿厢室,且在井道内升降;以及轿厢室壁设置设备,其具有发热设备,且设置于轿厢室壁上,在轿厢室的轿厢室壁设置设备的背部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连续的空间部,发热设备面对空间部内进行配置,在轿厢室的下部设有连通空间部与井道的至少I个下部开口,在轿厢室的上部设有连通空间部与井道的至少I个上部开口。 专利技术的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将在上下方向上连续的空间部形成于轿厢室的轿厢室壁设置设备的背部,在轿厢室的下部设置下部开口,在轿厢室的上部设置上部开口,因此从下部开口进入的空气通过空间部后向上部开口排出,即使轿厢室壁设置设备为薄型,也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效率良好地冷却轿厢室壁设置设备的发热设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轿厢室的立体图。 图3是放大表示图2的导入部的立体图。 图4是放大表示图2的排出部的立体图。 图5是通过箭头表不图2的轿厢停止时的空间部内的空气的流动的侧视图。 图6是通过箭头表不图2的轿厢上升时的空间部内的空气的流动的侧视图。 图7是通过箭头表不图2的轿厢下降时的空间部内的空气的流动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 第I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在图中,在井道I的上部设有机房2。在机房2设置了曳引机(驱动装置)3、返绳轮4和电梯控制装置(控制盘)5。曳引机3具有驱动绳轮6、使驱动绳轮6旋转的曳引机电动机、对驱动绳轮6的旋转进行制动的曳引机制动器(电磁制动器)。 在驱动绳轮6和返绳轮4上缠绕有悬架体7。作为悬架体7,使用了多根绳索或多根带。在悬架体7的第I端部上连接有轿厢8。在悬架体7的第2端部上连接有对重9。 轿厢8和对重9通过悬架体7而悬挂于井道I内,并通过曳引机3在井道I内升降。电梯控制装置5控制曳引机3,从而控制轿厢8的运行。 轿厢8具有与悬架体7连接的轿厢架10和支撑于轿厢架10的轿厢室11。在轿厢室11的前表面设有轿厢出入口。轿厢出入口通过一对轿厢门12开闭。 在多层的层站上分别设置有开闭层站出入口的一对层站门13。层站门13在轿厢8停靠时卡合轿厢门12,从而与轿厢门12联动地进行开闭动作。 在轿厢室11内设有作为轿厢室壁设置设备的轿厢操作盘14,该轿厢操作盘14用于供轿厢室11内的乘客登记目的地层。轿厢操作盘14设置于翼墙,该翼墙为配置于轿厢出入口的侧方的轿厢室壁。 图2是表示图1的轿厢室11的立体图。轿厢操作盘14具有面对轿厢室11内的面板15、和安装于面板15上的多个操作盘设备。操作盘设备包括LED指示器16、液晶面板 17、轿厢操作按钮装置18和控制箱19等。控制箱19包括用于驱动液晶面板17的面板驱动部。LED指示器16、液晶面板17和控制箱19是发热设备。 在轿厢室11的轿厢操作盘14的背部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连续的空间部21。SP,轿厢操作盘14构成包围空间部21的筒状体的一部分。由此,发热设备面对空间部21内进行配置。 在空间部21的下端部设有用于将井道I的空气导入空间部21中的导入部22。在空间部21的上端部设有用于将空间部21内的空气排出到井道I中的排出部23。 空间部21内的空气通过由发热设备产生的热所引起的自然对流而在空间部21内上升,并从排出部23排出。另一方面,从导入部22取入井道I的空气。由此,由发热设备产生的热通过在空间部21内从导入部22向排出部23流动的空气,被向井道I排热。 图3是放大表示图2的导入部22的立体图。在轿厢室11的下部设有连通空间部21与井道I的作为下部开口的上升时取入口 24和下降时取入口 25。上升时取入口 24和下降时取入口 25构成为通过轿厢8的行驶而取入井道I的空气。 具体而言,上升时取入口 24以在轿厢8上升时将沿着轿厢室11的侧面流动的空气取入的方式朝上方开口。此外,下降时取入口 25以在轿厢8下降时将沿着轿厢室11的下表面流动的空气(行驶风)取入的方式朝轿厢室11的下表面的中央开口。 在空间部21的上升时取入口 24和下降时取入口 25的内侧设有离心分离部26。离心分离部26通过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从通过轿厢8的行驶而取入的空气中分离异物(尘埃和垃圾等)并将其排出到外部。 离心分离部26具有第I分离板27和第2分离板28,该第I分离板27倾斜为将从上升时取入口 24取入的空气向斜下方引导,该第2分离板28倾斜为将从下降时取入口 25取入的空气向斜下方引导。此外,在导入部22的下端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设有一对下部异物排出口 29,该下部异物排出口 29用于排出在导入部22的底部堆积的异物。 图4是放大表示图2的排出部23的立体图。在轿厢室11的上部设有连通空间部21与井道I的上部开口 30。在排出部23设有与上部开口 30对置的对置板31。对置板31的下端部位于比上部开口 30的下缘部靠下方的位置。 排出部23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装置,其具有:轿厢,其具有轿厢室,且在井道内升降;以及轿厢室壁设置设备,其具有发热设备,且设置于所述轿厢室壁,在所述轿厢室的所述轿厢室壁设置设备的背部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连续的空间部,所述发热设备面对所述空间部内进行配置,在所述轿厢室的下部设有连通所述空间部与所述井道的至少1个下部开口,在所述轿厢室的上部设有连通所述空间部与所述井道的至少1个上部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田善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