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装置及终端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50333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2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终端设备。该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指纹识别组件,包括:柔性电路薄膜及形成于所述柔性电路薄膜上的传感器和控制芯片,其中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支撑件,包括上部分和下部分,其中所述上部分相对于所述下部分呈凸起状,从而所述支撑件具有倒T形,所述支撑件被所述指纹识别组件部分地包裹,且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上部分的顶表面;保护层,形成于至少部分的所述指纹识别组件之上且位于所述传感器上方;以及基环,具有顶开口,置于部分的所述支撑件之上,所述指纹识别组件至少部分地容置于所述基环之内;其中,所述保护层通过所述基环的顶开口暴露上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终端设备。该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指纹识别组件,包括:柔性电路薄膜及形成于所述柔性电路薄膜上的传感器和控制芯片,其中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支撑件,包括上部分和下部分,其中所述上部分相对于所述下部分呈凸起状,从而所述支撑件具有倒T形,所述支撑件被所述指纹识别组件部分地包裹,且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上部分的顶表面;保护层,形成于至少部分的所述指纹识别组件之上且位于所述传感器上方;以及基环,具有顶开口,置于部分的所述支撑件之上,所述指纹识别组件至少部分地容置于所述基环之内;其中,所述保护层通过所述基环的顶开口暴露上部分。【专利说明】指纹识别装置及终端设备
本技术涉及生物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包含其的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存储有大量个人信息等重要资料,其安全性变得更为重要。目前多使用口令、图形等形式来实现对其终端设备的密码保护。 然而,对于口令、图形等加密方式,用户需记住设定的口令和/或图形;此外,在公共场合,还存在密码泄露的危险。而为了提高安全性,往往需要增加口令和图形的复杂度,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用户记忆的难度,造成安全与易用之间的冲突。 指纹是由手指表面皮肤凹凸不平的纹路组成,是人体独一无二的特征,其复杂程度可提供用于识别的足够特征。指纹识别即是利用指纹唯一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来实现身份识别,而无需用户记忆。 电容式指纹识别传感器在基材衬底上形成导电电路,当手指与传感器接触时,通过指纹脊的凸起和指纹谷的凹陷所产生的不同电容值来探测并形成指纹图案。 然而,随着指纹识别技术广泛地被采用,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指纹识别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时,对其大小和高度的要求。随着手持式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电子设备的设计者或工程师一方面不断地追求电子设备最大地集成化及易用性,另一方面又要减小电子设备中的集成组件的尺寸并降低其成本。典型地,这些电子设备仅包含了对于核心功能而言必须的输入/输出元件,例如屏幕、及有限的按钮。 因此,需要实现一种可集成于手持式电子设备的指纹识别装置的封装,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集成于终端设备中的指纹识别装置及包含其的终端设备。 本技术的额外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变得显然,或者可以通过本技术的实践而习得。 本技术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指纹识别组件,包括:柔性电路薄膜及形成于所述柔性电路薄膜上的传感器和控制芯片,其中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支撑件,包括上部分和下部分,其中所述上部分相对于所述下部分呈凸起状,从而所述支撑件具有倒T形,所述支撑件被所述指纹识别组件部分地包裹,且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上部分的顶表面;保护层,形成于至少部分的所述指纹识别组件之上且位于所述传感器上方;以及基环,具有顶开口,置于部分的所述支撑件之上,所述指纹识别组件至少部分地容置于所述基环之内;其中,所述保护层通过所述基环的顶开口暴露上部分。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控制芯片分离地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薄膜的同侦U,并分别与所述柔性电路薄膜电连接。 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控制芯片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不同侧。 于再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芯片以倒装芯片的方式电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薄膜。 于再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的中心与所述传感器的中心在同一个垂直于所述支撑件顶表面的平面上。 于再一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组件包裹所述支撑件的上部分的顶表面、一个侧表面及所述支撑件的下部分的部分顶表面、一个侧表面。 于再一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组件包裹所述支撑件的上部分的顶表面、一个侧表面及所述支撑件的下部分的部分顶表面、一个侧表面和底表面。 于再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具有凹槽,以容置所述控制芯片。 于再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深度大于所述控制芯片的厚度。 于再一实施例中,所述基环的顶表面高于所述保护层的顶表面。 于再一实施例中,所述基环的顶表面具有朝向中心的倒角,或者所述基环的顶表面朝向中心一侧呈圆弧形。 于再一实施例中,所述基环包括侧部和连接于所述侧部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底表面接触所述保护。 于再一实施例中,所述基环的顶表面与所述保护层的顶表面的高度差为H,所述基环与所述传感器感应区域之间的最短距离为L,Η/L为1/5?2/3。 于再一实施例中,Η/L为1/4?1/2。 于再一实施例中,所述基环的顶表面与所述保护层的顶表面平齐。 于再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至少部分地通过粘合剂与所述柔性电路薄膜贴合。 于再一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剂包括PSA胶和/或热固胶。 于再一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颜色层,其涂覆于所述传感器的上方,并位于所述保护层与所述指纹识别组件之间。 于再一实施例中,所述颜色层包括油墨层。 于再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材料包括有机薄膜、玻璃、陶瓷、蓝宝石、石英、树脂硬质层或类金刚石镀层。 于再一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柔性电路薄膜通过ACF胶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 于再一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无源元件,其形成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 于再一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底板;其中包裹了所述支撑件后的所述柔性电路薄膜形成于所述底板之上,且所述传感器所在平面远离所述底板。 于再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具有一通孔,或者所述底板的侧面具有一豁口,以将所述柔性电路薄膜的一连接部穿出所述底板。 于再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具有凹槽,以容置所述控制芯片。 本技术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压敏元件,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的下方。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1,封装工艺简单,具有较小的结构,可满足终端设备对于其集成组件的轻薄化的需求,且易于安装在终端设备中,有效地提升了生产良率及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为本技术的指纹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C为本技术的指纹识别装置的爆炸图。 图3A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指纹识别模组沿图1中A-A’剖开的分解示意图。 图3B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指纹识别装置中的指纹识别模组与柔性电路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指纹识别模组沿图1中A-A’剖开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指纹识别模组沿图1中A-A’剖开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指纹识别模组沿图1中A-A’剖开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基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指纹识别组件,包括:柔性电路薄膜及形成于所述柔性电路薄膜上的传感器和控制芯片,其中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支撑件,包括上部分和下部分,其中所述上部分相对于所述下部分呈凸起状,从而所述支撑件具有倒T形,所述支撑件被所述指纹识别组件部分地包裹,且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上部分的顶表面;保护层,形成于至少部分的所述指纹识别组件之上且位于所述传感器上方;以及基环,具有顶开口,置于部分的所述支撑件之上,所述指纹识别组件至少部分地容置于所述基环之内;其中,所述保护层通过所述基环的顶开口暴露上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根初刘伟蒋芳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