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4830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导电端子,分别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中;一遮蔽壳体,包覆在所述绝缘本体上以及在所述遮蔽壳体的前端形成一插接口,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一第一侧壁以及与其相邻的一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前端缘向前弯折延伸一防呆片,所述防呆片的末端绕过所述第二侧壁的前端缘,并延伸位于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防呆片由所述第一侧壁朝对接方向向下延伸,其末端绕过所述第二侧壁的前端边缘并延伸于所述第二侧壁上,令其末端固定或者使其末端有一支撑点,使得所述防呆片的结构稳定,保证所述防呆片的防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导电端子,分别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中;一遮蔽壳体,包覆在所述绝缘本体上以及在所述遮蔽壳体的前端形成一插接口,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一第一侧壁以及与其相邻的一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前端缘向前弯折延伸一防呆片,所述防呆片的末端绕过所述第二侧壁的前端缘,并延伸位于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防呆片由所述第一侧壁朝对接方向向下延伸,其末端绕过所述第二侧壁的前端边缘并延伸于所述第二侧壁上,令其末端固定或者使其末端有一支撑点,使得所述防呆片的结构稳定,保证所述防呆片的防呆效果。【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防呆结构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如中国大陆专利CN200720052135.8揭示了一种连接器,该种连接器的遮蔽壳体的前端边缘邻近两侧边各向下弯折形成有一防呆板,该防呆板可防插错。该防呆板由所述遮蔽壳体的前端边缘向下延伸,其末端悬空于所述的插接口前方,使得该防呆板的结构不稳定。不正确插入对接头时,由于其末端没有固定或者支撑点,使得防呆板容易变形,影响了该防呆板的防呆效果。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防呆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导电端子,分别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中;一遮蔽壳体,包覆在所述绝缘本体上以及在所述遮蔽壳体的前端形成一插接口,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一第一侧壁以及与其相邻的一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前端缘向前弯折延伸一防呆片,所述防呆片的末端绕过所述第二侧壁的前端缘,并延伸位于所述第二侧壁上。进一步,所述防呆片包括一延伸臂自所述第一侧壁的前端边缘向前并向下弯折而成,一防呆臂由所述延伸臂向第二侧壁方向延伸,一挡臂由所述防呆臂向后延伸以及一固定臂由所述挡臂向后延伸。进一步,所述防呆臂靠近所述插接口的一边缘为一倾斜边。进一步,所述挡臂为一弯折段,所述挡臂的内侧面抵接所述第二侧壁的前端缘。进一步,所述固定臂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上。进一步,所述固定臂焊接于所述第二侧壁上。进一步,所述固定臂与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凸块以及与所述凸块相应的孔相互配合固定。进一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处的前端缘设有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设有一上段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上以及一下段位于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防呆片自所述上段的前端缘向前延伸,位于所述插接口的后方。进一步,所述下段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前端缘之间设有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上壁面承接所述挡臂的下端面。进一步,所述上段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前端缘平行,所述下段与所述第二侧壁的前端缘平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防呆片由所述第一侧壁朝对接方向向下延伸,其末端绕过所述第二侧壁的前端边缘并延伸于所述第二侧壁上,令其末端固定或者使其末端有一支撑点,使得所述防呆片的结构稳定,保证所述防呆片的防呆效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绝缘本体 11|131 I开口 [36 Wi11132 引脚37β111 mi133 凹陷部 38 112 导电端子 \^Tl 381 ~挡止部 113接触部 21 ~TS382~丽114 固持部 22~防呆片 4 定位柱 1141焊接部 23~延伸臂 Tl 收容腔 115遮蔽壳体 $ 防呆臂 42 Wp1151插接口 31 ~倾斜边 421 116第一侧壁巧~MW 43Wfe12 第二侧壁 $~固定臂^44 端子槽 121连接部 331 导引面 122 TH34?Ε13 导引部 35【【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I,多个导电端子2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I中,一遮蔽壳体3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I外面,一防呆片4设于所述遮蔽壳体3上。如图1所示,所述绝缘本体I包括一基座11和一舌板12,所述舌板12由所述基座11向前延伸,一后塞13位于所述基座11内。如图1所示,所述基座11的上壁面设有若干的肋条111与所述遮蔽壳体3干涉配合以防止壳体的松动,此外,所述基座11的上壁面还设有若干的凸台112。所述基座1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挡止部113,所述挡止部113位于所述基座11的末端。所述基座11的底壁向前延伸一突片114,所述突片114的前端向下延伸一定位柱1141,所述定位柱1141与一电路板(未图示)接触以固定所述绝缘本体I。所述基座11的前端面凹设一收容腔115,所述收容腔115的底壁位于所述突片114上,是由所述突片114向后延伸而成的。所述收容腔115的两侧均为一缺口 1151,所述缺口 1151的后端与所述收容腔115的后端平齐。所述收容腔115收容所述遮蔽壳体3的下壁34。所述基座11末端设有一缺槽116,所述缺槽116的两侧设有若干的卡台131与卡槽132。如图1所示,所述舌板12设有多个端子槽121,所述端子槽121由所述舌板12贯穿至所述基座11。所述舌板12为一“U”字型,所述舌板12的前端缘设有若干的导引面122以导引对接连接器的插入,减少由于多次插拔而损坏舌板12的机率。如图1所示,所述后塞13装设于所述缺槽116中,所述后塞13两侧设有若干的卡台131及卡槽132,所述后塞13与所述缺槽116中的卡台131及卡槽132相配合从而固定后塞13。所述后塞13中设有若干槽孔133以装设导电端子2。如图1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一接触部21位于所述舌板12的上下表面,一固持部22设于所述基座11内,一焊接部23部分插入所述后塞13中,部分外露于后塞13与电路板接触。所述接触部21末端设于所述端子槽121内,防止端子上翘。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端子2是组装在所述绝缘本体I中,但在其它实施例中,导电端子2可以埋入射出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I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遮蔽壳体3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I上以及在所述遮蔽壳体3的前端形成一插接口 31。所述遮蔽壳体3上设有第一侧壁32以及与其相邻的第二侧壁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32定义为所述遮蔽壳体3的上壁,所述第二侧壁33为所述遮蔽壳体3的右壁,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32以及所述第二侧壁33可任意定义。所述遮蔽壳体3的前端缘设有多个导引部35,使对接连接器能准确地插入。所述遮蔽壳体3的上壁面设有与所述凸台112相配合的开口 36,使所述遮蔽壳体3与所述绝缘本体I间稳定配合所述遮蔽壳体3的上壁面受到所述挡止部113的止顶,防止所述遮蔽壳体3往后滑动。所述遮蔽壳体3的下壁34两侧撕裂出若干的引脚37,所述引脚37插入一电路板(未图示)中。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防呆片4由所述第一侧壁32的前端缘向前弯折延伸而成,所述防呆片4的末端绕过所述第二侧壁33的前端缘并延伸位于所述第二侧壁3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导电端子,分别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中;一遮蔽壳体,包覆在所述绝缘本体上以及在所述遮蔽壳体的前端形成一插接口,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一第一侧壁以及与其相邻的一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前端缘向前弯折延伸一防呆片,所述防呆片的末端绕过所述第二侧壁的前端缘,并延伸位于所述第二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毅裴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