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衬套压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46399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衬套压装设备;气液增压压机安装在工作台面上方;压头装置安装在气液增压压机活塞杆的端部;上照相机安装在工作台面上方;下照相机安装在工作台面上;上照相机、下照相机、工件识别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联接。定位导向结构包括定位弹簧销、上衬套压装导向结构、下衬套压装导向结构;定位弹簧销安装在工作台面上;上衬套压装导向结构在水平面内沿光轴滑轨伸缩移动,以供压装;下衬套压装导向结构包括下衬套导向套、弹簧;下衬套导向套与中心支撑圆台滑动配合,弹簧安装于下衬套导向套下方。通过增加照相识别系统实现了对两种不同衬套的防错识别,解决了易混件的问题。通过送件台和导向套机构实现在同一孔位不同高度上两种衬套的压装,使得作业简单方便,易于操控和过程控制,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衬套压装设备;气液增压压机安装在工作台面上方;压头装置安装在气液增压压机活塞杆的端部;上照相机安装在工作台面上方;下照相机安装在工作台面上;上照相机、下照相机、工件识别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联接。定位导向结构包括定位弹簧销、上衬套压装导向结构、下衬套压装导向结构;定位弹簧销安装在工作台面上;上衬套压装导向结构在水平面内沿光轴滑轨伸缩移动,以供压装;下衬套压装导向结构包括下衬套导向套、弹簧;下衬套导向套与中心支撑圆台滑动配合,弹簧安装于下衬套导向套下方。通过增加照相识别系统实现了对两种不同衬套的防错识别,解决了易混件的问题。通过送件台和导向套机构实现在同一孔位不同高度上两种衬套的压装,使得作业简单方便,易于操控和过程控制,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专利说明】一种衬套压装设备
本技术属于机械装配
,涉及一种衬套压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零部件同一孔位处压装上下两个相似衬套的衬套压装设备;特别适用于零部件同一孔位处压装上下两个相似衬套机械装配。
技术介绍
某车型由于结构设计需要,有两种衬套,分别压于副车架同一孔位的上下不同位置。两种衬套外形尺寸颜色相似,从机械结构和颜色上用肉眼不能区分不同的种类。 零部件同一孔位处压装上下两个相似衬套传统的机械装配方法是两衬套分别压装,压完上面衬套后将工件副车架取下,工件副车架翻面后继续压装下面的衬套。这种方式需要工作人员付出相当大的劳动强度和时间,而且压装装配精度差,不能满足于大批量的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衬套压装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零部件同一孔位处压装上下两个相似衬套需要工作人员付出相当大的劳动强度和时间,而且压装装配精度差,不能满足于大批量的生产要求等问题。 本技术包括工作台面、气液增压压机、照相识别系统、送件装置、压头装置、定位导向结构;气液增压压机安装在工作台面上方;压头装置安装在气液增压压机活塞杆的端部;照相识别系统包括上照相机、下照相机、工件识别传感器,上照相机安装在工作台面上方;下照相机安装在工作台面上;上照相机、下照相机、工件识别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联接;上照相机和下照相机分别照相识别上下两个衬套上的不同字母标识,并交给系统判断上件是否合格。 工作台面包括中心支撑圆台;中心支撑圆台为一圆柱形凸台,固定于压装工作台面上,支撑整个压装力。 本技术压头装置包括压头、磁铁,压头带有凹槽,磁铁固定于压头凹槽处,待上衬套送件装置把衬套送到位后自动吸附住衬套工件。 本技术上衬套送件装置包括支座、光轴轨道、上衬套上件台、水平气缸、顶升气缸;支座安装在工作台面上,光轴轨道安装在支座上;水平气缸安装在光轴轨道上;上衬套上件台与水平气缸活塞杆紧固连接;上衬套上件台可随水平气缸活塞杆沿光轴轨道直线往复移动。上衬套上件台可随水平气缸活塞杆沿光轴轨道直线移至压装压头下方时,压装压头上的磁铁自动吸附住上衬套,以供压装;上衬套由磁铁吸附住后,上衬套上件台随水平气缸活塞杆沿光轴轨道直线移动回复原位;顶升气缸位于上衬套上件台下方,顶升气缸可沿垂直方向直线往复移动;上衬套送件台送件水平气缸伸出,顶升气缸顶起,将上衬套装于上安装槽上,上方压装压头内磁铁自动将上衬套吸附住,顶升气缸下降,送件水平气缸缩回。 本技术气液增压压机与电控系统电连接;由闭环控制系统构成,实时反馈压装压力信息,当橡胶衬套需要的压入力较小时,采用气压方式;当所需压力较大时,采用液压方式,可自动调节。 本技术定位导向结构包括定位弹簧销;定位弹簧销安装在工作台面上,定位弹簧销数量4个。 本技术定位导向结构还包括上衬套压装导向结构;上衬套压装导向结构包括支座、上衬套导向套、光轴滑轨、气缸;上衬套导向套与气缸伸缩端连接,上衬套导向套在水平面内沿光轴滑轨伸缩移动,以供压装。 本技术定位导向结构还包括下衬套压装导向结构;下衬套压装导向结构包括下衬套导向套、弹簧;下衬套导向套为缩口环状结构,与中心支撑圆台同轴固定套装于中心支撑圆台上,与中心支撑圆台滑动配合,弹簧安装于下衬套导向套下方,下衬套导向套在压装下面衬套时起导向作用。 本技术上照相机包括上照相机保护罩、上照相LED灯;下照相机包括下照相机保护罩、下照相LED灯,为相机照相提供良好光线环境。 工作过程如下: 1、安装副车架工件到工装; 2、取上下衬套放置到托盘上 3、照相识别下衬套,压装下衬套 4、送件台动作,将上衬套件就位;照相识别上衬套,压装上衬套 5、压装完毕,卸副车架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增加照相识别系统实现了对两种不同衬套的防错识别,解决了易混件的问题。通过送件台和导向套机构实现在同一孔位不同高度上两种衬套的压装,使得作业简单方便,易于操控和过程控制,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节约人员、设备与场地等。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 图3为本技术的工作台面俯视图; 图4为本技术的照相系统安装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面、2气液增压压机、3照相识别系统、4送件装置、5压头装置、6定位导向结构、1.1中心支撑圆台、3.1上照相、3.2下照相、3.3工件识别传感器、4.1支座、 4.2光轴轨道、4.3上衬套上件台、4.4水平气缸、4.5顶升气缸、5.1压头、5.2磁铁、6.1定位弹簧销、6.2下衬套导向套、6.3弹簧、6.5支座、6.6上衬套导向套、6.7光轴滑轨、6.8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 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包括工作台面1、气液增压压机2、照相识别系统3、送件装置4、压头装置5、定位导向结构6 ;气液增压压机2安装在工作台面I上方;压头装置5安装在气液增压压机2活塞杆的端部。 如图1、图2、图4所示,照相识别系统包括上照相机3.1、下照相机3.2、工件识别传感器3.3,上照相机3.1安装在工作台面I上方;下照相机3.2安装在工作台面I上;上照相机3.1、下照相机3.2、工件识别传感器3.3与控制系统电联接;上照相机3.1和下照相机3.2分别照相识别上下两个衬套上的不同字母标识,并交给系统判断上件是否合格。上照相机3.1包括上照相机保护罩、上照相LED灯;下照相机3.2包括下照相机保护罩、下照相LED灯,为相机照相提供良好光线环境。 如图1、图2、图3所示,工作台面I包括中心支撑圆台1.1 ;中心支撑圆台1.1为一圆柱形凸台,固定于压装工作台面I上,支撑整个压装力。 如图1、图2所示,压头装置包括压头5.1、磁铁5.2,压头5.1带有凹槽,磁铁固定于压头凹槽处,待上衬套送件装置把衬套送到位后自动吸附住衬套工件。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上衬套送件装置4包括支座4.1、光轴轨道4.2、上衬套上件台4.3、水平气缸4.4、顶升气缸4.5 ;支座4.1安装在工作台面I上,光轴轨道4.2安装在支座4.1上;水平气缸4.4安装在光轴轨道4.2上;上衬套上件台4.3与水平气缸4.4活塞杆紧固连接;上衬套上件台4.3可随水平气缸4.4活塞杆沿光轴轨道4.2直线往复移动。上衬套上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衬套压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面、气液增压压机、照相识别系统、送件装置、压头装置、定位导向结构;气液增压压机安装在工作台面上方;压头装置安装在气液增压压机活塞杆的端部;照相识别系统包括上照相机、下照相机、工件识别传感器,上照相机安装在工作台面上方;下照相机安装在工作台面上;上照相机、下照相机、工件识别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龙郝昕姜小峰王雁翎
申请(专利权)人:采埃孚富奥底盘技术长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