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冷料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4604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8:02
一种改进的冷料井结构,涉及注塑模技术领域,包括A模仁和B模仁,A模仁与B模仁配合形成模腔,A模仁开设有流道,流道靠近模腔的一端设置有进胶点,B模仁正对进胶点的位置开设有近似圆柱形的冷料井,冷料井的大端口过渡到小端口其横截面逐渐变小,B模仁开设有贯通B模仁的顶杆孔,顶杆孔内置有用于顶出冷料的顶杆,顶杆可在顶杆孔内滑动,小端口的端面设置有倒圆角。冷料井结构能够储存足够多的冷料,防止冷料进入模腔而导致冷料痕的产生,改善产品表面质量,冷料井还能够减缓进胶速度,有效防止进胶点处产生气纹;另外,顶杆方便了冷料井中冷料的顶出,倒圆角能够减小冷料与冷料井的摩擦,避免产生拖胶粉现象,进一步保证产品表面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冷料井结构,涉及注塑模
,包括A模仁和B模仁,A模仁与B模仁配合形成模腔,A模仁开设有流道,流道靠近模腔的一端设置有进胶点,B模仁正对进胶点的位置开设有近似圆柱形的冷料井,冷料井的大端口过渡到小端口其横截面逐渐变小,B模仁开设有贯通B模仁的顶杆孔,顶杆孔内置有用于顶出冷料的顶杆,顶杆可在顶杆孔内滑动,小端口的端面设置有倒圆角。冷料井结构能够储存足够多的冷料,防止冷料进入模腔而导致冷料痕的产生,改善产品表面质量,冷料井还能够减缓进胶速度,有效防止进胶点处产生气纹;另外,顶杆方便了冷料井中冷料的顶出,倒圆角能够减小冷料与冷料井的摩擦,避免产生拖胶粉现象,进一步保证产品表面质量。【专利说明】 一种改进的冷料井结构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
,具体的涉及一种改进的冷料井结构。
技术介绍
在塑料注射成型模具中,由于喷嘴最前端的熔融塑料温度较低,塑料容易在产品成型注射间隔期间凝固成固化或半固化状态,固化或半固化状态的塑料即为冷料,当冷料进入模腔后,易造成堵塞流道,减缓熔料的流速,当冷料混入产品后将导致产品表面光泽不良,有类似喷射的纹路、料花和表面浮纤等冷料痕缺陷产生,这些缺陷严重影响注塑产品的表面质量,并且这些缺陷无法通过打磨、喷涂、退镀等方法遮盖。为解决注塑过程中存在的冷料问题,通常在主流道末端开设有冷料井,当分流道长度较长时,在分流道末端也应开设有冷料井,当然也可在进胶点处设置冷料井。冷料井又称冷料穴,是一种用来储存冷料以防止冷料进入模腔而影响产品质量,并使熔料能顺利地充满模腔的结构。现有的冷料井10一般设置为弧形凹槽,如图1所示,该弧形凹槽状的冷料井I所能够存储的冷料有限,当塑料型号、种类,注塑压力、温度、速度等因素不同而导致冷料较多时,冷料井10不能容纳所有的冷料必将导致冷料进入模腔、混入产品中,同样会造成产品表面质量缺陷;另外,若以加深该冷料井10的深度而达到增加容纳冷料的体积,必然导致冷料难以从冷料井中脱离,增加产品的顶出难度,并因此可能在产品上产生顶白现象,对产品的表面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改进的冷料井结构,该冷料井结构能够储存足够多的冷料,防止冷料进入模腔,改善产品表面质量,并方便冷料井中冷料的顶出,还能够调整进胶速度,有效防止进胶点处产生气纹,提高产品品质。 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改进的冷料井结构,包括A模仁和B模仁,所述A模仁与所述B模仁配合形成模腔,所述A模仁开设有流道,所述流道靠近所述模腔的一端设置有进胶点,所述B模仁正对所述进胶点的位置开设有近似圆柱形的冷料井,所述冷料井靠近所述模腔的一端口为大端口,所述冷料井远离所述模腔的另一端口为小端口,由所述大端口到所述小端口所述冷料井的横截面的直径连续逐渐变小,正对所述冷料井、所述B模仁开设有贯通所述B模仁的顶杆孔,所述顶杆孔内置有用于顶出所述冷料井内冷料的顶杆,所述顶杆与所述顶杆孔为过渡配合,所述顶杆可在所述顶杆孔内滑动,所述顶杆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冷料井的最小直径,所述冷料井的小端口的端面与所述顶杆孔的端面形成台阶状的连接部,所述小端口的端面设置有倒圆角。 其中,所述冷料井设置为圆锥形冷料井。 其中,所述冷料井的深度为8?12mm。 其中,所述大端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小端口的直径2?6mm。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的冷料井结构,包括A模仁和B模仁,A模仁与B模仁配合形成模腔,A模仁开设有流道,流道靠近模腔的一端设置有进胶点,B模仁正对进胶点的位置开设有近似圆柱形的冷料井,冷料井靠近模腔的一端口为大端口,冷料井远离模腔的另一端口为小端口,大端口到小端口冷料井的横截面的直径连续逐渐变小,正对冷料井、B模仁开设有贯通B模仁的顶杆孔,顶杆孔内置有用于顶出冷料井内冷料的顶杆,顶杆可在顶杆孔内滑动,顶杆孔的直径小于冷料井的最小直径,冷料井的小端口的端面与顶杆孔的端面形成台阶状的连接部,小端口的端面设置有倒圆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冷料井能够储存足够多的冷料,进而防止冷料进入模腔而导致冷料痕的产生,改善产品表面质量;另外,顶杆的设置方便冷料井中冷料的顶出,小端口的端面设置有倒圆角,减小冷料与冷料井内壁的摩擦,避免产生拖胶粉现象,进一步保证产品表面质量,本技术的冷料井还能够起到增大进胶截面、减缓进胶速度的作用,有利于气体的排出,有效防止进胶点处产生气纹,整体提闻广品品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冷料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包括有:冷料井10。 图2为本技术中一种改进的冷料井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中包括有: A模仁1、B模仁2、模腔3、流道4、进胶点5、冷料井6、顶杆7、倒圆角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本技术的一种改进的冷料井结构的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包括A模仁I和B模仁2,A模仁I与B模仁2配合形成模腔3,A模仁I开设有流道4,流道4靠近模腔3的一端设置有进胶点5,B模仁2正对进胶点5的位置开设有近似圆柱形的冷料井6,冷料井6的深度为8?12mm,该冷料井6能够储存足够多的冷料,防止因塑料型号、种类,注塑压力、温度、速度等因素的不同而导致冷料较多时冷料进入模腔3而造成冷料痕的产生,进而改善产品表面质量。 冷料井6靠近模腔3的一端口为大端口,冷料井6远离模腔3的另一端口为小端口,大端口到小端口冷料井6的横截面的直径连续逐渐变小,优选的,大端口的直径大于小端口的直径2?6mm,使冷料井6呈一定的锥度。正对冷料井6、B模仁2开设有贯通B模仁2的顶杆孔,顶杆孔内置有用于顶出冷料井6内冷料的顶杆7,顶杆7与顶杆孔为过渡配合,顶杆7可在顶杆孔内滑动,并且顶杆孔的直径小于冷料井6的最小直径,冷料井6的小端口的端面与顶杆孔的端面形成台阶状的连接部,小端口的端面设置有倒圆角8。合模时,顶杆7处于复位状态,顶杆7的顶出端位于小端口处,从进胶口喷射出的前锋冷料全部进入冷料井6,然后合格的熔料流入模腔3内;开模时,顶杆7作用于冷料井6内的冷料上,顶杆7的顶出端从小端口向大端口滑动逐步将冷料顶出,由于冷料井6呈一定的锥度,便于将冷料顶出,并且小端口的端面设置有倒圆角8,减小冷料与冷料井6内壁的摩擦,进而有效避免拖胶粉现象的产生,进一步保证产品表面质量。本技术的冷料井6还能够起到增大进胶截面、减缓进胶速度的作用,有利于气体的排出,有效防止进胶点处产生气纹,整体提 1?广品品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冷料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A模仁和B模仁,所述A模仁与所述B模仁配合形成模腔,所述A模仁开设有流道,所述流道靠近所述模腔的一端设置有进胶点,所述B模仁正对所述进胶点的位置开设有近似圆柱形的冷料井,所述冷料井靠近所述模腔的一端口为大端口,所述冷料井远离所述模腔的另一端口为小端口,由所述大端口到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冷料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A模仁和B模仁,所述A模仁与所述B模仁配合形成模腔,所述A模仁开设有流道,所述流道靠近所述模腔的一端设置有进胶点,所述B模仁正对所述进胶点的位置开设有近似圆柱形的冷料井,所述冷料井靠近所述模腔的一端口为大端口,所述冷料井远离所述模腔的另一端口为小端口,由所述大端口到所述小端口所述冷料井的横截面的直径连续逐渐变小,正对所述冷料井、所述B模仁开设有贯通所述B模仁的顶杆孔,所述顶杆孔内置有用于顶出所述冷料井内冷料的顶杆,所述顶杆与所述顶杆孔为过渡配合,所述顶杆可在所述顶杆孔内滑动,所述顶杆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冷料井的最小直径,所述冷料井的小端口的端面与所述顶杆孔的端面形成台阶状的连接部,所述小端口的端面设置有倒圆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集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誉铭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