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秀链专利>正文

一种循环水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44880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水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受控电极和第二受控电极,分别用于产生正负离子;与第一受控电极和第二受控电极连接的主功率输出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受控电极和第二受控电极产生正负离子;与主功率输出模块连接的高频信号发生模块,用于产生一高频信号驱动主功率输出模块工作;以及与高频信号发生模块连接的主供电模块,用于为该循环水净化装置提供工作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循环水净化装置采用正负离子相互吸附后,除去水体中的水垢,避免了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水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受控电极和第二受控电极,分别用于产生正负离子;与第一受控电极和第二受控电极连接的主功率输出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受控电极和第二受控电极产生正负离子;与主功率输出模块连接的高频信号发生模块,用于产生一高频信号驱动主功率输出模块工作;以及与高频信号发生模块连接的主供电模块,用于为该循环水净化装置提供工作电源。本技术的循环水净化装置采用正负离子相互吸附后,除去水体中的水垢,避免了二次污染。【专利说明】一种循环水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净化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循环水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循环水净化大多数采用化学药物进行除垢和阻垢、杀菌等,这种方 式会产生二次化学污染。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结构的循环水净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水净化装置,该循环水净化装置采用正负离 子相互吸附后,除去水体中的水垢,避免了二次污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种循环水净化装置,所述循环水净化装置包括, 第一受控电极和第二受控电极,分别用于产生正负离子; 与第一受控电极和第二受控电极连接的主功率输出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受控 电极和第二受控电极产生正负离子; 与主功率输出模块连接的高频信号发生模块,用于产生一高频信号驱动主功率输 出模块工作; 以及,与高频信号发生模块连接的主供电模块,用于为该循环水净化装置提供工 作电源。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主供电模块连接的主控制模块,以及与主控制模块连接的 在线水质监测仪,所述在线水质监测仪用于监测水质参数,所述主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线水 质监测仪所监测的水质参数控制高频信号发生模块输出的频率大小。 优选地,所述主功率输出模块包括第一功率输出电路及第二功率输出电路,所述 第一功率输出电路与第一受控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功率输出电路与第二受控电极。 优选地,所述第一功率输出电路包括三极管Q1、Q2、Q7、Q8,电阻Rl、R2、R3、R4、R5、 尺6、1?12、1?13,二极管〇1、〇2、〇3、〇4、〇9、]\?)5管03、09、电容(:1、〇2、〇3以及芯片1(:1;其中, 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1连接,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与电阻R2连接;三极管Q2的基 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4与芯片IC1的第10端 子连接;三极管Q8的基极与电阻R3连接,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5与电阻R4 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与电阻R12连接,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 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还分别与芯片IC1的第12端子、第14端子连接; M0S管Q3的栅极通过相互并联的二极管D1和电阻R6后与芯片IC1的第8端子连接,其源 极与芯片IC1的第6端子连接;M0S管Q9的栅极通过相互并联的二极管D9和电阻R13后 与芯片IC1的第1端子连接,其源极与芯片IC1的第6端子连接;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串 联后连接于M0S管Q3的漏极与M0S管Q9的漏极之间;电容C2连接在芯片IC1的第6端子 和第7端子之间,二极管D2和电容C3串联后连接在芯片IC1的第7端子和第2端子之间, 且第一受控电极6连接在芯片IC1的第6端子与地线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功率输出电路包括三极管Q5、Q6、Q11、Q12,电阻R7、R8、R9、R10、 尺11、1?16、1?17、1?18,二极管05、06、07、08、010、]\?)5管〇4、〇10、电容04、05、06以及芯片1〇2 ; 其中,三极管Q6的基极与电阻R11连接,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与电阻R10连接;三极管 Q5的基极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8与芯片IC2的第 7端子连接;三极管Q11的基极与电阻R17连接,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9与电 阻R8连接;三极管Q12的基极与电阻R18连接,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与三极管Q11的基 极连接;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还分别与芯片IC1的第3端子、第5端子 连接;M0S管Q4的栅极通过相互并联的二极管D8和电阻R7后与芯片IC2的第9端子连接, 其源极与芯片IC2的第11端子连接;M0S管Q10的栅极通过相互并联的二极管D10和电阻 R16后与芯片IC2的第16端子连接,其源极与芯片IC2的第11端子连接;二极管D5和二 极管D6串联后连接于M0S管Q4的漏极与M0S管Q10的漏极之间;电容C5连接在芯片IC3 的第10端子和第11端子之间,二极管D7和电容C4串联后连接在芯片IC2的第10端子和 第15端子之间,且第二受控电极7连接在芯片IC2的第11端子与地线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循环水净化装置采用正 负离子相互吸附后,除去水体中的水垢,避免了二次污染。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技术所述循环水净化装置的框架图。 图2是本技术所述循环水净化装置中主供电模块的电路图。 图3是本技术所述循环水净化装置中主功率输出模块的电路图。 图4是本技术所述循环水净化装置中主控制模块和高频信号发生模块的电 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 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 的界定。 参阅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 循环水净化装置,所述循环水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受控电极6和第二受控电极7,分别用于 产生正负离子;与第一受控电极6和第二受控电极7连接的主功率输出模块3(如图4所 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受控电极6和第二受控电极7产生正负离子;与主功率输出模块3 连接的高频信号发生模块2 (如图4所示),用于产生一高频信号驱动主功率输出模块3工 作;以及,与高频信号发生模块2连接的主供电模块1 (如图2所示),用于为该循环水净化 装置提供工作电源。 为了实现自动控制,本技术还包括与所述主供电模块1连接的主控制模块4, 以及与主控制模块4连接的在线水质监测仪5,所述的在线水质监测仪5用于监测水质参 数,所述主控制模块4用于根据在线水质监测仪5所监测的水质参数控制高频信号发生模 块2输出的频率大小。通过在线水质监测仪5监测水质8情况,主控制模块4再根据在线 水质监测仪5所监测的水质参数控制高频信号发生模块2输出的频率大小,进而能够在最 少耗能的情况下达到净化循环水的目的。 作为优选,在线水质监测仪5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的在线水质监测仪而不影响本 技术的实施。 参阅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环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受控电极(6)和第二受控电极(7),分别用于产生正负离子;与第一受控电极(6)和第二受控电极(7)连接的主功率输出模块(3),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受控电极(6)和第二受控电极(7)产生正负离子;与主功率输出模块(3)连接的高频信号发生模块(2),用于产生一高频信号驱动主功率输出模块(3)工作;以及,与高频信号发生模块(2)连接的主供电模块(1),用于为该循环水净化装置提供工作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秀链
申请(专利权)人:程秀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