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升降可折叠式踏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3626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升降可折叠式踏板装置,包括操作台支撑座(1)、调节支架(2)、踏板(3)和支撑架(4),操作台支撑座前部自后往前依次水平设有销孔(1.1)和定位孔Ⅰ(1.2);定位销Ⅰ(1.3)穿在定位孔Ⅰ上;拱形结构上设有限位机构Ⅰ(1.4);调节支架的“H”型支架支腿上端侧面自上往下依次竖直设有铰接孔Ⅰ(2.1)和定位孔Ⅱ(2.2),其上端铰接于销孔;踏板后端通过连接定位机构(3.1)连接于调节支架;支撑架是具有伸缩机构的“H”型支架,其顶端连接于踏板的前端,支撑架上设有定位机构(4.1)。本踏板装置能够在稳固支撑操作人员的前提下实现舒适操作,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操作人员,且运输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踏板装置,具体是一种适用于履带式全液压岩心钻机的双升降可折叠式踏板装置,属于资源勘探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岩心钻探是固体矿产资源勘探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岩心钻探施工中岩心钻机是关键设备,通过向地层钻进不同深度的钻孔将钻孔中切削或破碎形成的岩心或岩屑从地层深部取出,供分析研究以便查明矿床的储量和品位,为固体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可靠依据。目前,由于全液压岩心钻机具有给进行程长、启动时工作平稳、施工效率较高、孔内事故或隐患较少、钻头寿命长、易于操控等优点,因此传统的立轴式岩心钻机已逐步被全液压岩心钻机所代替。为了便于观察钻杆的工作状态,履带式全液压岩心钻机的操作台一般设置于整个岩心钻机的前方、桅杆竖直状态时桅杆的旁边,由于履带式全液压岩心钻机特定的工作环境导致其无法方便的配置驾驶室等提升操作者舒适性的部件,而目前国内外为了操作者能够操作设备,普遍采用固定的踏板结构,使操作人员可以站在踏板上操作设备,或者在固定的踏板结构上设置固定的座椅,使操作人员可以坐在座椅上操作设备,这种传统的踏板装置,还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履带式全液压岩心钻机底部设有行走履带系统,其操作台底面距离地面有一定距离,固定设置的踏板结构或带有座椅的固定踏板结构的一端一般是固定在操作台底面上,另一端是悬空的,因此操作人员站在踏板上或者坐在座椅上时会对踏板支撑部件产生向下的扭力,对踏板支撑部件刚性要求高,且岩心钻机在工作状态时震动大,踏板悬空一端易随着机体震动产生弹性形变、乃至共振,操作人员会感觉不舒适且不安全;2.由于踏板结构是固定设置的,且操作台的高度是一定的,因此不能满足不同身高操作人员均能舒适操作的条件;3.由于固定设置的踏板结构的一端一般是固定在操作台底面上,因此在操作台底面前方必须额外占用部分空间,造成运输时必须考虑这一部分额外空间,运输不太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升降可折叠式踏板装置,能够在稳固支撑操作人员的前提下实现舒适操作,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操作人员,且运输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双升降可折叠式踏板装置包括操作台支撑座、调节支架、踏板和支撑架;所述的操作台支撑座,固定连接于履带式全液压岩心钻机的机架,其截面是拱形结构,操作台支撑座的前部自后往前依次水平设有销孔和定位孔Ⅰ;定位销Ⅰ与定位孔Ⅰ尺寸配合并穿在定位孔Ⅰ上;拱形结构上设有限位块,操作台固定安装在操作台支撑座上;所述的调节支架是“H”型支架,“H”型支架支腿上端侧面自上往下依次竖直设有铰接孔Ⅰ和定位孔Ⅱ,调节支架上端通过铰接销铰接于销孔;所述的踏板后端通过连接定位机构连接于调节支架;所述的支撑架是具有伸缩机构的“H”型支架,其顶端连接于踏板的前端,支撑架上设有定位机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的销孔是沿操作台支撑座水平方向横置的滑道,所述的铰接销与所述的铰接孔Ⅰ固定连接,所述的定位孔Ⅱ设置在调节支架的下部,且定位孔Ⅱ距调节支架底端的距离大于当连接定位机构处于调节支架最底端时连接定位机构顶端距调节支架底端的距离,滑道的长度尺寸大于调节支架上的铰接孔Ⅰ中心至定位孔Ⅱ中心的距离尺寸;所述的踏板前端下方设有铰接座,所述的支撑架顶端铰接连接于铰接座,踏板上设有限制支撑架在受限角度范围内旋转的限位机构。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限位机构Ⅰ是固定设置在操作台支撑座上的限位板块。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限位机构Ⅱ是固定设置在铰接座上的限位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的受限角度是95o~120o。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的连接定位机构上设有定位销孔Ⅰ和定位销Ⅱ,所述的调节支架上设有不同高度尺寸的调节孔Ⅰ;所述的定位机构上设有定位销孔Ⅱ和定位销Ⅲ,所述的支撑架的伸缩机构上设有不同高度尺寸的调节孔Ⅱ。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的连接定位机构是连接套结构,其内部形状、尺寸与调节支架“H”型支架支腿的外形、尺寸配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的踏板的前端上表面设置有可拆卸的围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的操作台上设置可翻折定位的护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的支撑架的底端安装减震胶套,所述的限位块与调节支架的接触面上设置减震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双升降可折叠式踏板装置由于采用活动连接的踏板,且设有与地面接触并稳固支撑的支撑架,因此降低对踏板支撑部件的刚性制作要求,且可防止踏板随着机体震动产生弹性形变、乃至共振,增加操作人员操作的舒适度,同时提高操作设备的安全性;由于调节支架与支撑架均设置成可调节长度的结构,因此能够满足不同身高操作人员均能舒适操作的条件;由于踏板是可折叠结构,需要运输时可直接将调节支架向上翻折90°并定位,即可实现操作台底面前方占用的部分额外空间缩小,方便设备的转场运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折叠前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完全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采用滑道结构并完全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采用滑道结构并完全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操作台支撑座,1.1、销孔,1.2、定位孔Ⅰ,1.3、定位销Ⅰ,1.4、限位机构Ⅰ,2、调节支架,2.1、铰接孔Ⅰ,2.2、定位孔Ⅱ,2.3、铰接销,2.4、调节孔Ⅰ,3、踏板,3.1、连接定位机构,3.2、铰接座,3.3、限位机构Ⅱ,3.4、定位销孔Ⅰ,3.5、定位销Ⅱ,3.6、围栏,4、支撑架,4.1、定位机构,4.2、定位销孔Ⅱ,4.3、定位销Ⅲ,4.4、调节孔Ⅱ,5、操作台,5.1、护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双升降可折叠式踏板装置包括操作台支撑座1、调节支架2、踏板3和支撑架4(以下描述以操作人员操作时位于操作台的所在方向为操作台的前方)。所述的操作台支撑座1,固定连接于履带式全液压岩心钻机的机架,其截面是拱形结构,操作台支撑座1的前部自后往前依次水平设有销孔1.1和定位孔Ⅰ1.2;定位销Ⅰ1.3与定位孔Ⅰ1.2尺寸配合并穿在定位孔Ⅰ1.2上;拱形结构上设有限位机构Ⅰ1.4,操作台5固定安装在操作台支撑座1上。所述的调节支架2是“H”型支架,“H”型支架支腿上端侧面自上往下依次竖直设有铰接孔Ⅰ2.1和定位孔Ⅱ2.2,铰接孔Ⅰ2.1至定位孔Ⅱ2.2的距离与销孔1.1至定位孔Ⅰ1.2的距离相同,调节支架2上端通过铰接销2.3铰接于销孔1.1,由于限位机构Ⅰ1.4的限制,调节支架2可沿铰接中心90°范围内旋转。所述的踏板3后端通过连接定位机构3.1连接于调节支架2,踏板3通过连接定位机构3.1实现踏板3在调节支架2上不同位置的定位,进而实现整体平面在高度方向上的变换。所述的支撑架4是具有伸缩机构的“H”型支架,其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升降可折叠式踏板装置,包括操作台支撑座(1)和踏板(3),操作台支撑座(1)固定连接于履带式全液压岩心钻机的机架,操作台(5)固定安装在操作台支撑座(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台支撑座(1)截面是拱形结构,操作台支撑座(1)的前部自后往前依次水平设有销孔(1.1)和定位孔Ⅰ(1.2);定位销Ⅰ(1.3)与定位孔Ⅰ(1.2)尺寸配合并穿在定位孔Ⅰ(1.2)上;拱形结构上设有限位机构Ⅰ(1.4);还包括调节支架(2)和支撑架(4),调节支架(2)是“H”型支架,“H”型支架支腿上端侧面自上往下依次竖直设有铰接孔Ⅰ(2.1)和定位孔Ⅱ(2.2),调节支架(2)上端通过铰接销(2.3)铰接于销孔(1.1);所述的踏板(3)后端通过连接定位机构(3.1)连接于调节支架(2);支撑架(4)是具有伸缩机构的“H”型支架,其顶端连接于踏板(3)的前端,支撑架(4)上设有定位机构(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升降可折叠式踏板装置,包括操作台支撑座(1)和踏板(3),操作台支撑座(1)固定连接于履带式全液压岩心钻机的机架,操作台(5)固定安装在操作台支撑座(1)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操作台支撑座(1)截面是拱形结构,操作台支撑座(1)的前部自后往前依次水平设有销孔(1.1)和定位孔Ⅰ(1.2);定位销Ⅰ(1.3)与定位孔Ⅰ(1.2)尺寸配合并穿在定位孔Ⅰ(1.2)上;拱形结构上设有限位机构Ⅰ(1.4);
还包括调节支架(2)和支撑架(4),调节支架(2)是“H”型支架,“H”型支架支腿上端侧面自上往下依次竖直设有铰接孔Ⅰ(2.1)和定位孔Ⅱ(2.2),调节支架(2)上端通过铰接销(2.3)铰接于销孔(1.1);
所述的踏板(3)后端通过连接定位机构(3.1)连接于调节支架(2);
支撑架(4)是具有伸缩机构的“H”型支架,其顶端连接于踏板(3)的前端,支撑架(4)上设有定位机构(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升降可折叠式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销孔(1.1)是沿操作台支撑座(1)水平方向设置的滑道,所述的铰接销(2.3)与所述的铰接孔Ⅰ(2.1)固定连接,所述的定位孔Ⅱ(2.2)设置在调节支架(2)的下部,且定位孔Ⅱ(2.2)距调节支架(2)底端的距离大于当连接定位机构(3.1)处于调节支架(2)最底端时连接定位机构(3.1)顶端距调节支架(2)底端的距离,滑道的长度尺寸大于调节支架(2)上的铰接孔Ⅰ(2.1)中心至定位孔Ⅱ(2.2)中心的距离尺寸;所述的踏板(3)前端下方设有铰接座(3.2),所述的支撑架(4)顶端铰接连接于铰接座(3.2),踏板(3)上设有限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永杰刘通王业文常玉佩卢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