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世先专利>正文

自充气车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3499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充气车胎,其特征是在车胎内具有一个气囊,气囊上具有装有进气单向阀的气嘴和排气单向阀,在进、排气单向阀之间具有弹簧。本车胎的外形、安装形式、使用方法及用气泵充气等与市售车胎性能完全兼容。由于有结构简单、保安功能齐全、造价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适宜各种车辆使用。它是现市售各型充气车胎的换代技术。并适宜大、中、小橡胶厂生产。(*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交通运输
,是一种自动充放气车胎。现有的自动充气车胎虽然做到了不停车就能给车胎(内胎)充气,但有体积大,零部件多,结构复杂,使用不便和在车胎气压饱和至缺气的一长段时间里不能自动脱离工作状态(即不消耗功率)以及制造工艺性能差,导致造价高等缺点,使各类自动充气车胎(包括自动充气装置)无法推广和普及使用。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报》上公开了一种“自动放气补气内胎”(申请号为91209574.1),主要由内胎内腔的放气、补气两个气囊,放气气囊的进、放气单向阀和补气气囊的充气气咀及蛇形气囊构成。这种车胎虽在结构上有所改进,但仍存在前者所述不足,而且因其构造不尽合理,故制作自行车用胎困难及不能被重载车辆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意在克服上述技术的缺点,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方便,且用于各种车辆的自充气车胎。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在车胎内腔设有吸、充气共用的气囊,该气囊上具有伸出车胎外的气咀,在气咀内具有与气囊内腔相通的进气单向阀,气囊上还具有与车胎内腔及气囊内腔相通的排气单向阀,并在进、排气单向阀之间具有弹簧。进气单向阀用过压溢流阀替代。进、排气单向阀均用过压溢流阀替代。排气单向阀用高度限位开关阀替代。-->气囊为高弹性材料,其气囊的弹力强度满足气囊和弹簧的张开作用力之和时省去弹簧。气囊在设计、制作上应满足两项技术指标:一、气囊在弹簧作用下克服车胎内腔气饱和的压力始终处于张开状态,其张开高度等于车胎气饱和状态之高度。这样,车胎在无气或缺气状态时,车轮在地上每转动一转,气囊便被压扁一次,即对车胎腔内充气一次。而气囊在弹簧作用下的回复过程又是吸气过程,为第二次充气作好了准备。这种吸气(进气),充气(排气)的周期性工作过程直至达到车胎的充气饱和高度时为止。由于此时气囊不再被压扁,使充气系统自动脱离工作状态。因此起到限充气的防暴胎作用。二、气囊的横截面积应满足车胎腔内气压过饱和时承受的上抬力能将弹簧压缩一段距离,而且气压过饱和越多弹簧被压缩距离越大,使气囊底平面与车胎完全脱离接触,即使气囊失去被压扁条件而不能对车胎腔内再充气,起到过饱和的限制充气作用。该过饱和限制充气保护功能能有效地避免车轮行驶在凹凸不平路面,或刹车时产生瞬间过载导致过饱和充气现象。也使充气系统彻底地脱离了工作状态。本技术与现有的自动充气车胎和自动放气补气内胎相比,具有零部件减少,保安功能齐全(防暴胎功能,自动脱离工作状态功能及空气滤清功能)、气囊和进排气单向阀三大主件构造紧凑简单、造价低(自行车用胎造价约高现有自行车用胎造价0.7-2元,摩托车用胎造价约高出现摩托车用胎造价3-5元,汽车用胎造价约高出现汽车用胎造价5-8元)、通用性强(车胎外形、安装形式、使用方法及用气泵充气、用手放气等与市售车胎性能完全兼容)等优点。本车胎除启始的第一次充气使用气泵充气外,以-->后只要车胎不破、不漏就永远处于气饱和状态,因此不会因缺气而折坏内外车胎。由于气囊在车胎气饱和状态时能自动脱离工作状态,故能有效地延长车胎使用寿命。同时还能有效地减小车辆行驶的驱动功率,即节能。本车胎适宜小到自行车、摩托车,大到拖拉机、汽车等任何车辆使用。它是现市售车胎的换代技术。并适合大、中、小各橡胶厂生产。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过压溢流阀结构示意图。图3是高度限位开关阀结构示意图。图4是将车胎与气囊组作成一体示意图。图5是自充气式无内胎车胎示意图。实施例1:参见图1。本技术包括伸出车胎8外的气咀3和在车胎8内腔的橡胶气囊9及进、出气单向阀。其气囊9上部具有内装进气单向阀4的气咀3,该气咀3外上端装有具有滤芯2的塑料空气过滤罩1,进气单向阀4与气囊9的内腔和过滤罩1相通,气囊9下部具有与车胎8相通且与进气单向阀4位置相对应的排气单向阀11,并在进、排气单向阀(4、11)之间装有弹簧10。在气咀3外下部的垫圈7上装有用以压紧气囊9、车胎8及气咀3的压紧螺母6,气咀3外还有将其固定在轮辋上的背紧螺母5。这种结构由气囊9、气咀3、进气单向阀4及弹簧10构成吸气系统,由气囊9,排气单向阀11及车胎8内腔构成充气系统。并在设计上保证气囊9,弹簧10的张开作用力之和(记作P张)与车胎8腔内的充气饱和压力通过气囊9下部平面(截面积)的反作用力(记作P反)在高度等于H位置上相平衡(即高度等于H时:P张+P反=0)。这样,当车胎8腔内无气或缺气时,即当P张≥P反时,只要车轮在地上转动,装有气囊9段车胎8必然是每转着地一次。即在载荷(记作P载)作-->用下使P反+P载>P张,气囊9被压扁,囊内气体经排气单向阀11排入车胎8腔内,即充气一次。随着车轮转动,气囊9随车胎8逐渐离开着地面使外加的载荷卸去,在P张>P反作用下气囊9向H高度回复,使气囊9腔内产生吸的作用,将气咀3外面气体吸入气囊9腔内,为下一次充气作好准备。这种充气、吸气工作过程直至达到P张。P反两力平衡在H的高度位置为止。这时气囊9不再被压扁,故工作系统脱离工作状态,起到高度限制充气的保险作用。若车辆行驶在凹凸不平、或刹车等因素造成对车胎8瞬间过载,使气囊9被压扁造成过饱和充气,即P反>P张,气囊9底部平面在P反上抬压力作用下离开设计平衡高度H而上移。因P反压力越大上移越多,使气囊9底平面D完全与车胎8脱离接触而悬空,导致气囊9完全失去被压扁条件而不能对车胎8腔内再充气起到过压限制充气的保险作用和使充气系统完全脱离工作状态而自动停止工作的功能。排气单向阀11在设计上,制造上应保证正向压力(记作P正)达0.01-0.2MPa才开启导通。它将使气囊9内腔气体压力永远高出一个P正值才能对车胎8腔内充气,这一性能能有效地抑制车辆高速行驶时经常出现的轻微过载而导致的轻微过饱和充气现象,即压差限制充气的保险作用。实施例2:参见图1、图2。在重载车辆,又行驶在路面极坏的情况下(如矿山用车、越野车、军车等)应将进气单向阀4换装为过压益流阀,该过压溢流阀12包括内装有进气单向阀13。并使过压益流阀12的溢流开启压力(记作P溢)调整到P反值。这样,当车辆在极坏路面行驶时造成经常性严重过载导至气囊9被压扁时,因P反+P正>P溢压力值,故气襄9内腔气体经过压溢流阀12排出,从而起到过压溢流的绝对保险作用。在更特殊(如温-->差大)使用环境可将进、排气单向阀均用过压溢流阀12替代。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参见图1、图3。在使用要求不高,又方便车胎8在制造工艺中的硫化处理,可将排气单向阀11用高度限位开关阀14替代。由于高度限位开关阀14的开启条件是上接触面m被压下,故气咀下平面c与m之间的距离就是气襄9被允许压扁的距离,也且车胎8使用时最大的允许缺气状态距离,使车胎8腔内的充气饱和程度始终在最大允许缺气状态至饱和状态徘徊,起到防充气过压作用。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4:参见图1、图4。在车胎8直径小,充气压力要求不高或充气频率较低(车轮转数低),为进一步降低充气车胎零件总数及造价,将气襄9和车胎8作成为一个整体(这有利于分解P反上抬力),将弹簧10用弹簧片15直接铸在气襄9里。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5:参见图1、图5,将车胎8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括进、排气单向阀(4、11)和气囊9及气咀3伸出车胎8外的自充气车胎,其特征在于:在车胎8内腔设有吸、充气共用气囊9,该气囊9上具有气咀3,在气咀3内具有与气囊9内腔相通的进气单向阀4,气囊9上还具有与车胎8内腔及气囊9内腔相通的排气单向阀11,并在进、排气单向阀(4、11)之间具有弹簧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括进、排气单向阀(4、11)和气囊9及气咀3伸出车胎8外的自充气车胎,其特征在于:在车胎8内腔设有吸、充气共用气囊9,该气囊9上具有气咀3,在气咀3内具有与气囊9内腔相通的进气单向阀4,气囊9上还具有与车胎8内腔及气囊9内腔相通的排气单向阀11,并在进、排气单向阀(4、11)之间具有弹簧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充气车胎,其特征在于:进气单向阀4用过压溢流阀12替代。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先
申请(专利权)人:张世先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