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干辊除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31390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5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挤干辊除液装置,包括支架、均设置在支架上的挤干辊和若干传送辊,挤干辊包括下辊和与下辊相配合的上辊,支架上还设置有前辊,前辊包括前辊本体和对称设置在前辊本体两侧的转轴,前辊轴线和上辊轴线组成的平面与若干传送辊轴线组成的平面平行,前辊直径不小于上辊直径,支架上开设有条状通槽,转轴架设于通槽内,通槽长度大于转轴直径,可以在铜板运动方向任意时都可以去除大部分铜板表面的液体,可根据铜板的厚度自动调节,极大地减少了挤干辊被腐蚀程度,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挤干辊除液装置,包括支架、均设置在支架上的挤干辊和若干传送辊,挤干辊包括下辊和与下辊相配合的上辊,支架上还设置有前辊,前辊包括前辊本体和对称设置在前辊本体两侧的转轴,前辊轴线和上辊轴线组成的平面与若干传送辊轴线组成的平面平行,前辊直径不小于上辊直径,支架上开设有条状通槽,转轴架设于通槽内,通槽长度大于转轴直径,可以在铜板运动方向任意时都可以去除大部分铜板表面的液体,可根据铜板的厚度自动调节,极大地减少了挤干辊被腐蚀程度,节约成本。【专利说明】挤干辊除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铜板生产制造领域,具体涉及铜板生产线中挤干装置。
技术介绍
铜板连续退火生产之前要经过碱洗、酸洗、水洗工艺清洗铜板,然后将清洗后的铜板由挤干辊挤掉铜板表面带出的液体,再有热风干燥机将铜板烘干。 挤干辊通常分为金属层和套设在金属层外表面的挤干层,挤干层通常由硬橡胶或其他易出现刮痕材质制成。然而,生产中由于铜板表面的缺陷经常会刮伤挤干辊的表面,铜板表面的液体便会腐蚀挤干辊,造成挤干辊大块掉皮,寿命降低,不得不频繁更换挤干辊,导致频繁停机,减少作业时间,增加能耗。同时,表面刮伤后的挤干辊对铜板表面的液体挤干效果大大降低,造成铜板表面携带大量液体,使热风干燥机无法将铜板烘干,铜板将液体带到炉内烧结,产生污溃,影响铜板质量,严重时还会造成生产线停车,生产成本大量增加。 申请号为201120092864.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挤干辊前部吹风装置,在挤干辊前舍友一端弦长1400-1800mm、高度300-400mm的弧形风管,弧形风管上均匀布置有至少20个风嘴,风嘴轴线与板材上表面呈40° -50°角,且倾斜方向与板材运行方向相反。由于在挤干辊前部增设了弧形风管,可吹掉板材表面的积水和碱液,减少对挤干辊的腐蚀,避免因腐蚀而造成的挤干辊大面积掉皮问题,但生产线中板材运动速度较快,此装置由风吹掉板材表面的液体需要较强的动力,耗费能源,增加成本开支,同时对于板材在水平方向运动时,板材表面液体将不易被吹掉,依然有大量的液体通过挤干辊,从而腐蚀挤干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挤干辊除液装置,可以在铜板运动方向任意时都可以去除大部分铜板表面的液体,可根据铜板的厚度自动调节,极大地减少了挤干辊被腐蚀程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支架、均设置在支架上的挤干辊和若干传送辊,挤干辊包括下辊和与下辊相配合的上辊,支架上还设置有前辊,前辊包括前辊本体和对称设置在前辊本体两侧的转轴,前辊轴线和上辊轴线组成的平面与若干传送辊轴线组成的平面平行,前辊直径不小于上辊直径,支架上开设有条状通槽,转轴架设于通槽内,通槽长度大于转轴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有液体的铜板经过挤干辊除液装置时,首先经过前辊,前辊将与铜板表面贴合,保证铜板表面的大部分液体被除去,不因前辊与铜板角度和铜板上带有液体的量多少而影响除液效果,使得到达挤干辊处的铜板带有少量的液体,从而减少液体对挤干辊的腐蚀,延长挤干辊寿命,避免频繁更换挤干辊,保证生产线生产的顺利,同时支架上开设有条状通槽,前辊可根据铜板的厚度自动调节高度,若铜板较薄,则前辊由于重力自然下降,若铜板较厚,则前辊可沿条状通槽被挤压至高出,依然可以将铜板上的液体去除。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转轴上套设有与转轴配合的转轴座,转轴座与通槽滑移连接,转轴座侧面设置有凸起,支架上设置有与凸起相配合的滑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辊工作时转轴在转轴座上转动,限定前辊工作位置,同时可减少转轴的摩擦,使前辊转动正常,除液效果好,前辊在根据铜板厚度而上下活动时,凸起在滑道内滑动,使得前辊动作灵敏,防止卡辊。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转轴座与通槽底面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板通过前辊将前辊顶起时,压缩弹簧可辅助向上作用,使得前辊容易根据铜板的变化而变化,达到良好的除液效果。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前辊外表面套设有牛皮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牛皮较厚,有一定弹性同时韧性很大,即使铜板表面不光滑,也可以与铜板表面紧密贴合,同时经久耐用。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前辊及传送辊均由耐腐蚀硬质钢材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前辊与传送辊长时间与铜板表面液体接触而被腐蚀,铜板与前辊直接接触时,增加前辊的硬度,降低被刮损的程度,从而使前辊寿命更久减少维护频率及维护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在铜板运动方向任意时都可以去除大部分铜板表面的液体,可根据铜板的厚度自动调节,极大地减少了挤干辊被腐蚀程度,节约成本。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挤干辊除液装置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技术挤干辊除液装置主视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技术支架与轴承座和弹簧配合部分切面图。 附图标记:1、挤干辊;11、上辊;12、下辊;2、前辊;21、转轴;22、牛皮层;3、传送辊;4、支架;31、转轴座;32、压缩弹簧;33、通槽;35、滑道;36、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技术挤干辊除液装置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挤干辊除液装置,包括支架4、均设置在支架4上的挤干辊I和若干传送辊3,挤干辊I包括下辊12和与下辊12相配合的上辊11,支架4上还设置有前辊2,前辊2包括前辊2本体和对称设置在前辊2本体两侧的转轴21,前辊2轴线和上辊11轴线组成的平面与若干传送辊3轴线组成的平面平行,前辊2直径不小于上辊11直径,支架4上开设有条状通槽33,转轴21架设于通槽33内,通槽33长度大于转轴21直径,当带有液体的铜板经过挤干辊I除液装置时,首先经过前辊2,前辊2与铜板表面贴合,保证铜板表面的大部分液体被除去,不因前辊2与铜板角度和铜板上带有液体的量多少而影响除液效果,使得到达挤干辊I处的铜板带有少量的液体,从而减少液体对挤干辊I的腐蚀,延长挤干辊I寿命,避免频繁更换挤干辊1,保证生产线生产的顺利,也可使铜板表面液体除去更加彻底,同时支架4上开设有条状通槽33,前辊2可根据铜板的厚度自动调节高度,若铜板较薄,则前辊2由于重力自然下降,若铜板较厚,则前辊2可沿条状通槽33被铜板挤压至高出,依然可以将铜板上的液体去除。 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优选方式,转轴21上套设有与转轴21配合的转轴座31,转轴座31与通槽33滑移连接,转轴座31侧面设置有凸起36,支架4上设置有与凸起36相配合的滑道35,转轴21在转轴座31转动连接,转轴座31上设置的凸起36与滑道35配合,使得转轴座31只能沿滑道35上下滑动,限定前辊2工作位置,同时可减少转轴21的摩擦,使前辊2转动正常,除液效果好,前辊2在根据铜板厚度而上下活动时,前辊2沿滑道35上下滑动,使得前辊2动作灵敏,防止卡辊。 进一步的转轴座31与通槽33底面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32,铜板通过前辊2将前辊2顶起时,压缩弹簧32可辅助向上作用,使得前辊2容易根据铜板的变化而变化,达到良好的除液效果。 进一步的前辊2外表面套设有牛皮层22,牛皮较厚,有一定弹性同时韧性很大,即使铜板表面不光滑,也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挤干辊除液装置,包括支架、均设置在支架上的挤干辊和若干传送辊,挤干辊包括下辊和与下辊相配合的上辊,其特征是: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前辊,前辊包括前辊本体和对称设置在前辊本体两侧的转轴,前辊轴线和上辊轴线组成的平面与若干传送辊轴线组成的平面平行,所述前辊直径不小于上辊直径,所述支架上开设有条状通槽,转轴架设于通槽内,通槽长度大于转轴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崇连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荣兴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