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钩脱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2972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4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倒钩脱模机构,包括上顶针板、下顶针板、顶出块、斜销座、斜顶、回位销、限位柱及顶出件,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固接;顶出块限位于下顶针板内;斜销座的一端固定于顶出块,另一端穿过上顶针板与斜顶的一端固定连接,斜顶的另一端穿过公模板和公模仁与型腔内的产品接触;顶出件的一端固定于上顶针板上,另一端与产品接触;回位销的一端固定于顶出块上,另一端设置于公模板与上顶针板组成的空腔内;限位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顶针板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回位销的上表面与公模板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限位柱的上表面与公模板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斜顶和顶出件将产品顶出后,斜顶下降,实现产品与斜顶的脱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倒钩脱模机构,包括上顶针板、下顶针板、顶出块、斜销座、斜顶、回位销、限位柱及顶出件,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固接;顶出块限位于下顶针板内;斜销座的一端固定于顶出块,另一端穿过上顶针板与斜顶的一端固定连接,斜顶的另一端穿过公模板和公模仁与型腔内的产品接触;顶出件的一端固定于上顶针板上,另一端与产品接触;回位销的一端固定于顶出块上,另一端设置于公模板与上顶针板组成的空腔内;限位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顶针板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回位销的上表面与公模板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限位柱的上表面与公模板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本技术中,斜顶和顶出件将产品顶出后,斜顶下降,实现产品与斜顶的脱离。【专利说明】倒钩脱模机构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倒钩脱模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塑料制品在工业、生活应用中的推广和使用要求的不断提高,塑料制品的结构越来越趋于复杂多样化。对于带有倒钩的产品,成型时通常采用斜顶来实现,模具中的斜顶又名斜销,是模具设计中用来成型产品内部倒钩的机构,但是,当产品成型完成,需要脱模时,往往会由于模具内的空间较小,斜顶无法避开倒钩完全退出,使得开模后产品与斜顶不能完全脱离,增加了产品从模具中取出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倒钩脱模机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倒钩脱模机构,包括上顶针板、下顶针板、顶出块、斜销座、斜顶、回位销、限位柱以及顶出件, 所述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固定连接; 所述顶出块限位于所述下顶针板内,并能够在所述下顶针板内沿垂直方向滑动; 所述斜销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出块上,另一端穿过所述上顶针板与所述斜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斜顶的另一端穿过公模板和公模仁与型腔内的产品接触; 所述顶出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顶针板上,另一端穿过公模板和公模仁与型腔内的产品接触; 所述回位销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出块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公模板与所述上顶针板组成的空腔内; 所述限位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顶针板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空腔内; 所述回位销的上表面与所述公模板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限位柱的上表面与所述公模板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较佳地,所述回位销与所述上顶针板之间设有弹簧。 较佳地,所述弹簧的承载力大于所述顶出块、斜销座以及斜顶的重量之和。 较佳地,所述回位销的上表面与所述公模板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限位柱的上表面与所述公模板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等于倒钩的垂直长度。 较佳地,所述回位销通过固定于所述顶出块内部的等高螺丝与所述顶出块螺纹连接。 本技术提供的倒钩脱模机构,包括上顶针板、下顶针板、顶出块、斜销座、斜顶、回位销、限位柱以及顶出件,所述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固定连接;所述顶出块限位于所述下顶针板内,并能够在所述下顶针板内沿垂直方向滑动;所述斜销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出块上,另一端穿过所述上顶针板与所述斜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斜顶的另一端穿过公模板和公模仁与型腔内的产品接触;所述顶出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顶针板上,另一端穿过公模板和公模仁与型腔内的产品接触;所述回位销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出块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公模板与所述上顶针板组成的空腔内;所述限位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顶针板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回位销的上表面与所述公模板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限位柱的上表面与所述公模板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本技术中,上、下顶针板顶出,推动顶出件和斜顶将产品从公模仁中顶出;当回位销的上表面与公模板的下表面接触后,上、下顶针板继续顶出,但顶出块在回位销的压力下相对于下顶针板向下运动,斜顶不再上升;上、下顶针板继续顶出,直至限位柱的上表面与公模板的下表面接触,此时产品完全脱离斜顶,产品脱模完成。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倒钩脱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合模状态); 图2a?2b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倒钩脱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开模状态)。 图中:100-母模板、110-母模仁、200-公模板、210-公模仁、300-产品; 410-上顶针板、420-下顶针板、430-顶出块、431-等高螺丝、440-斜销座、450-斜顶、460-回位销、461-弹簧、470-限位柱、480-顶出件、500-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详尽的表述上述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列举出具体的实施例来证明技术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本技术提供的倒钩脱模机构,所述如图1、图2a和2b所示,应用于注塑模具中,具体地,注塑模具至少包括母模板100、母模板100内的母模仁110、公模板200、公模板200内的公模仁210以及后板500,所述公模仁210与母模仁110形成用于产品300成型的型腔,所述倒钩脱模机构设置于所述公模板200与后板500之间,用于带有倒钩的产品的顶出。 具体包括上顶针板410、下顶针板420、顶出块430、斜销座440、斜顶450、回位销460、限位柱470以及顶出件480, 所述上顶针板410和下顶针板420固定连接; 所述顶出块430限位于所述下顶针板420内,并能够在所述下顶针板420内沿垂直方向滑动; 所述斜销座44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出块430上,另一端穿过所述上顶针板410与所述斜顶45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斜顶450的另一端穿过公模板200和公模仁210与型腔内的产品300接触; 所述顶出件48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顶针板410上,另一端穿过公模板200和公模仁210与型腔内的产品300接触; 所述回位销46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出块430上,具体地,所述回位销460通过固定于所述顶出块430内部的等高螺丝431与所述顶出块430螺纹连接,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公模板200与所述上顶针板410组成的空腔内; 所述限位柱47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顶针板410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空腔内; 所述回位销460的上表面与所述公模板200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限位柱470的上表面与所述公模板200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应用本技术的倒钩脱模机构的模具开模过程如图2a和2b所示,具体的过程为: 首先,上、下顶针板410、420顶出,推动顶出件480和斜顶450将产品300从公模仁210中顶出; 当回位销460的上表面与公模板200的下表面接触后,即上、下顶针板410、420向上运动A距离时,上、下顶针板410、420继续顶出,但顶出块430在回位销460的压力下相对于下顶针板420向下运动,斜顶450不再上升; 上、下顶针板410、420继续顶出,直至限位柱470的上表面与公模板200的下表面接触,即上、下顶针板410、420向上运动B距离时,此时产品300完全脱离斜顶450,产品300脱模完成。 较佳地,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回位销460与所述上顶针板410之间设有弹簧461,当产品300顶出完成,顶出块430在弹簧461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复至初始位置,即回复至下顶针板420内部。较佳地,所述弹簧461的承载力大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倒钩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顶针板、下顶针板、顶出块、斜销座、斜顶、回位销、限位柱以及顶出件,所述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固定连接;所述顶出块限位于所述下顶针板内,并能够在所述下顶针板内沿垂直方向滑动;所述斜销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出块上,另一端穿过所述上顶针板与所述斜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斜顶的另一端穿过公模板和公模仁与型腔内的产品接触;所述顶出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顶针板上,另一端穿过公模板和公模仁与型腔内的产品接触;所述回位销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出块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公模板与所述上顶针板组成的空腔内;所述限位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顶针板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回位销的上表面与所述公模板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限位柱的上表面与所述公模板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善红
申请(专利权)人:圣美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