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天会专利>正文

阻水排气内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28305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4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阻水排气内盖,它主要由盖体、弹性胶套管、中空管状内塞和透气阻水垫片构成,其显著的结构特点是:在盖体上设置有阻水进气座和排气管柱组成的双重阻水排气结构,透气阻水垫片由中空管状内塞固定压装于阻水进气座内即可阻止水体外流,而带压气体却能穿过透气阻水垫片进入排气管柱的管腔内,配装于排气管柱上的弹性胶套管能在气压升高时自动进行排气,在排气释压后又能快速封堵住排气管柱上的疏气孔对容器进行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经过试用表明:它具有结构简捷、生产制造成本低、单向阻水排气效果好、运行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的突出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阻水排气内盖,它主要由盖体、弹性胶套管、中空管状内塞和透气阻水垫片构成,其显著的结构特点是:在盖体上设置有阻水进气座和排气管柱组成的双重阻水排气结构,透气阻水垫片由中空管状内塞固定压装于阻水进气座内即可阻止水体外流,而带压气体却能穿过透气阻水垫片进入排气管柱的管腔内,配装于排气管柱上的弹性胶套管能在气压升高时自动进行排气,在排气释压后又能快速封堵住排气管柱上的疏气孔对容器进行密封。本技术经过试用表明:它具有结构简捷、生产制造成本低、单向阻水排气效果好、运行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的突出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专利说明】阻水排气内盖
本技术涉及容器盖,尤其涉及一种阻水排气内盖,它特别适合在腌制加工泡菜、咸菜以及存贮食品的容器上配装使用,具有很好的单向阻水排气自动释压的功能。
技术介绍
在加工腌制咸菜、泡菜的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生产技术要求是:将选用的食材和按一定比例调配的腌制原料混匀放入玻璃瓶、塑料瓶、陶瓷罐体等容器内,再用盖子将容器进行封闭,使食材在密闭的容器内充分吸收调配的腌制原料进行怄制发酵后即可制得合格的咸菜、泡菜等菜品。采用盖子严密封闭瓶罐容器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外界空气进入容器内对食材造成过度氧化污染,避免腌制的咸菜、泡菜因过度氧化污染而损坏变味。但是,在密闭容器内腌制食材进行怄制发酵以及食材成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存贮运输作业过程中,食材都会在容器内产生一定数量的气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容器内生成的气体逐渐增多聚集又不能外泄释放时,就会导致容器内的气压升高,当容器内的气压升高至某一临界值时就会发生“冲盖”现象,严重时还会发生“炸瓶”的事故。发生“炸瓶”时不仅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有时还会酿成伤人的恶性事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 申请人:曾于2008年8月提出过一种名称为“自动排气盖”的实用专利技术(专利号为:200820064769.X)。客观地说,按照该技术方案生产制作的瓶盖在实际运用中也有一定效果,但是它仍存在“排气时阻水效果较差”的使用缺陷。这正是该项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这也是本技术还想要继续解决的一个技术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阻水排气内盖。 本技术的目的是按照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阻水排气内盖,它包括盖体、弹性胶套管、透气阻水垫片和中空管状内塞,在盖体的上壁面设置有排气管柱,排气管柱的柱壁上设置有与管腔相通的疏气孔,所述的弹性胶套管紧配套装于排气管柱上,其特征在于:在盖体的下壁面设置有与排气管柱相通的阻水进气座,所述的透气阻水垫片是由中空管状内塞压装于阻水进气座的座腔内。其显著的结构特点是:在盖体的上下壁面分别配装透气阻水垫片、弹性胶套管组成“阻水排气”机构,透气阻水垫片采用具有极佳的阻水透气性能的材料制成,当容器内的压力升高后,带压气体能在阻水的前提下穿过透气阻水垫片进入排气管柱的管腔内,再经疏气孔涨开弹性胶套管即可向外排气进行释压,在排气释压后,弹性胶套管又会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封堵住疏气孔对容器进行密闭,如此循环反复,即可完美地实现对容器进行“单向阻水排气进行释压”的专利技术目的。 更进一步地说,本技术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在排气管柱的表面设置有张紧固定弹性胶套管的凸环结构。它是利用凸环对弹性胶套管形成的张紧作用而增大弹性胶套管与凸环之间的摩擦阻力,即可将弹性胶套管底部紧固于排气管柱的凸环上,使其能有效地防止发生“排放气体冲脱弹性胶套管”的现象。 在阻水进气座的座腔内壁面设置有定位肋圈,在中空管状内塞的表面设置有与定位肋圈相适配的凹形卡槽。这种结构设计能使中空管状内塞牢固地卡装于阻水进气座的座腔内,它对防止中空管状内塞在地使用过程中发生松脱进而增强对透气阻水垫片的压装稳定性能具有明显效果。 在中空管状内塞的上端面设置有固定压装透气阻水垫片的“十字形”透空支架。这种结构设计对进一步增强对透气阻水垫片的压装稳定性能也有一定作用。 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技术首创了在盖体上设置阻水进气座、排气管柱的双重阻水排气结构,压装于阻水进气座内的透气阻水垫片能有效阻止水体外流,带压气体却能穿过透气阻水垫片透气进入排气管柱的管腔内,配装于排气管柱上的弹性胶套管能自动进行排气释压,在排气释压后又能快速封堵住排气管柱进行密闭。本技术具有结构简捷、生产制造成本低、单向阻水排气效果好、运行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的突出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也作摘要附图。 图2是排气管柱上紧配套装弹性胶套管的局部放大图,展示由弹性胶套管封堵疏气孔的结构示意图,同时,也展示在排气管柱表面设置的凸环结构张紧紧固弹性胶套管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中空管状内塞的结构示意图(放大),展示中空管状内塞设置凹形卡槽、“十字形”透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说明: I为盖体,2为排气管柱,3为弹性胶套管,4为透气阻水垫片,5为制作工艺槽,6为定位肋圈,7为箭头,8为中空管状内塞,9为阻水进气座,10为容器的密封口,11为疏气孔,12为管腔,13为凸环结构,14为“十字形”透空支架,15为凹形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阻水排气内盖,它主要由盖体1、弹性胶套管3、中空管状内塞8和透气阻水垫片4构成,所述的透气阻水垫片4是采用具有阻水透气性能的材料制成,在盖体I的上壁面设置排气管柱2,在排气管柱2表面做有凸环结构13,在排气管柱2的柱壁上设置有与管腔12相通的疏气孔11,所述的弹性胶套管3紧配套装于排气管柱2并使弹性胶套管3底部紧抱固定于凸环结构13上,在盖体I的下壁面设置有与排气管柱2相通的阻水进气座9,在阻水进气座9的座腔内壁面设置有定位肋圈6结构,中空管状内塞8设置有与定位肋圈6相适配的凹形卡槽15构成卡装固定结构,所述的透气阻水垫片4是由中空管状内塞8压装于阻水进气座9的座腔内并由设置于中空管状内塞8上端面的“十字形”透空支架14平稳支承固定透气阻水垫片4。在具体制作时,盖体I和盖体I上设置的排气管柱2、阻水进气座9是采用无毒无害无污染的塑料一次性整体压塑制成,为方便制模压塑工艺还可在盖体I设置制作工艺槽5。它是这样进行工作的:首先将食材和按一定比例调配的腌制原料混匀放入容器内,再将盖体I平稳地配装于容器的密封口 10内,腌制的食材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怄制发酵产生的气体逐渐增多而使容器内的压力升高时,容器内的带压气体将如箭头7所示,穿过透气阻水垫片4进入排气管柱2的管腔12内,而水体将受到阻止不会外流泄出,进入管腔12内的带压气体经疏气孔11作用于弹性胶套管3内壁即可涨开弹性胶套管3向外排出气体,在排气释压后,弹性胶套管3又会在自身弹力作用下自行回复封堵住疏气孔11,即可对容器进行密闭,如此循环反复,即可完美地实现对容器进行“单向阻水排气”自动释压的专利技术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阻水排气内盖,它包括盖体(I)、弹性胶套管(3)、透气阻水垫片(4)和中空管状内塞(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水排气内盖,它包括盖体(1)、弹性胶套管(3)、透气阻水垫片(4)和中空管状内塞(8),在盖体(1)的上壁面设置有排气管柱(2),排气管柱(2)的柱壁上设置有与管腔(12)相通的疏气孔(11),所述的弹性胶套管(3)紧配套装于排气管柱(2)上,其特征在于:在盖体(1)的下壁面设置有与排气管柱(2)相通的阻水进气座(9),所述的透气阻水垫片(4)是由中空管状内塞(8)压装于阻水进气座(9)的座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天会
申请(专利权)人:陈天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