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位过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18409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位过丝器。目的是提供的三位过丝器应能保证纱线在并股、复捻的同时实现纱线多股平衡交叉捻,保证纱线捻度张力均匀和几何形状一致,保证产品质量。技术方案是:一种三位过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位过丝器包括一底座和三个活动臂;底座的中部制有竖直布置的并丝孔,三个活动臂周向均匀布置在并丝孔的外侧,每个活动臂的内端通过铰接座以及铰接轴铰接在底座的顶部,外端沿并丝孔的径向向外悬伸并安装有导丝器,活动臂制有由外而内斜向上悬伸的两块肋板,有一过丝轮安装在两块肋板的上端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三位过丝器。目的是提供的三位过丝器应能保证纱线在并股、复捻的同时实现纱线多股平衡交叉捻,保证纱线捻度张力均匀和几何形状一致,保证产品质量。技术方案是:一种三位过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位过丝器包括一底座和三个活动臂;底座的中部制有竖直布置的并丝孔,三个活动臂周向均匀布置在并丝孔的外侧,每个活动臂的内端通过铰接座以及铰接轴铰接在底座的顶部,外端沿并丝孔的径向向外悬伸并安装有导丝器,活动臂制有由外而内斜向上悬伸的两块肋板,有一过丝轮安装在两块肋板的上端之间。【专利说明】 —种三位过丝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机械
,尤其是一种三位过丝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捻线设备为一步法环锭捻线机,主要方式是:单丝通过上锭子初捻成纱,通过罗拉,由锭子与钢领加捻成线。该产品可在同一台设备上完成“单丝加抢一并捻”的一步法捻线,工艺简单,但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采用环锭加捻,锭子转一圈只产生一个捻度,且股线加捻,特别是化纤股线加捻时容易出现掉钩,难以形成高速加捻,加捻效率低; 2、环锭加捻合股加捻过程中,纱线通过锭子的旋转实现加捻,握持点、钢领圈与钢丝钩结合点之间为加捻区,在加捻卷绕过程中,钢领圈与钢丝钩结合点需要上下升降,这就使加捻长度不一致,导致捻度不均;此外,上锭子在高速加捻过程中,由于加捻与退纱同步进行,纱线产生气圈大小张力无法控制,导致单纱合股后张力一致性无法保证,影响捻线质量; 3、环锭加捻,钢领圈与钢丝钩在加捻过程中频繁摩擦,必须添加润滑油以保证设备正常工作,但添加润滑油容易导致对制品的污染,影响产品质量。 为解决环锭捻线存在的不足,国内外部分厂家尝试采用倍捻捻线工艺,主要方式为:单丝加捻一并纱一合股复捻,这种方式加捻和并纱独立加工,从加工方式来说,是一种机群分散工序加工方法,就整个生产线而言,涉及多次装夹,会导致加工精度难保证、生产成本高、加工效率低等问题。 针对以上一步法捻线以及倍捻粘纤工艺的缺陷, 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双重倍捻嵌套式捻线机,通过嵌套式双重倍捻锭子、单纱初捻/合股复捻同步传动机构以及多工位独立驱动机构的创新设计,解决了现有一步法环锭捻线机及二步法倍捻捻线机存在的不足。该双重倍捻嵌套式捻线机具有2-3个嵌套式双重倍捻锭子(每个锭子一根单纱),由独立马达驱动这2-3个嵌套式双重倍捻锭子实现单丝初捻,每次回转能产生2个捻度(即倍捻),之后经过初捻的的单丝合股复捻一步成型,经绞盘罗拉牵伸后由成品管卷绕成型。该捻线机大大了提高加捻生产效率,降低加捻能耗和设备噪声。但采用这种结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多股单纱并股加捻的一致性,保证产品质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过丝器来满足上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三位过丝器,该三位过丝器应能保证纱线在并股、复捻的同时实现纱线多股平衡交叉捻,保证纱线捻度张力均匀和几何形状一致,保证产品质量。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位过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位过丝器包括一底座和三个活动臂;底座的中部制有竖直布置的并丝孔,三个活动臂周向均匀布置在并丝孔的外侧,每个活动臂的内端通过铰接座以及铰接轴铰接在底座的顶部,外端沿并丝孔的径向向外悬伸并安装有导丝器,活动臂制有由外而内斜向上悬伸的两块肋板,有一过丝轮安装在两块肋板的上端之间。 所述活动臂的内端制成以铰接轴为圆心的半圆形并开设有两个卡口,第一卡口位于半圆形的中点处,第二卡口位于半圆形下侧的起点;第二卡口下方的底座开设有竖直布置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钢球和弹簧,钢球在弹簧力作用下朝上凸出压入第二卡口内。 所述过丝轮通过轴承安装在套管上,套管水平布置在两块肋板之间且长度与两块肋板的间距相适应,两块肋板的上端开设有相互对应的通孔,螺栓依次水平穿过通孔、套管、通孔后由螺母锁紧,从而将套管固定。 所述铰接座包括一底板以及两个平行向上伸展的铰接板,两个铰接板之间铰接着活动臂的内端,底板位于活动臂下方并沿并丝孔的径向向外伸展,底板承托着所述活动臂的内端。 所述过丝轮的周向开设有导丝凹槽,所述导丝凹槽呈V形或圆弧形。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经过嵌套式双重倍捻锭子倍捻后的单丝从每个活动臂的导丝器下端进、上端出,之后绕过过丝轮进入并丝孔,在并丝孔内与其它活动臂的单丝并合后进入复捻锭子;当嵌套式双重倍捻锭子需要更换纱管时(竖直插拔),由于三位过丝器位于纱管上方,此时需要将活动臂扳起向内转动90度(图2中虚线所示为转动后的位置),第一卡口对准钢球,钢球压入第一卡口防止活动臂复位,纱管更换完成后扳回活动臂即可。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三根单纱在周向均匀布置,间隔的夹角相同(120度),多根单纱通过三位过丝器进入到复捻锭子进行合股加捻时,由于三位过丝器的三个活动臂的定位作用,单纱之间互相缠绕时,纱线缠绕的均匀度与抱合力是最好的,从而突破了传统环锭初捻并股时张力难以保证一致的难题,可以保证纱线在并股、复捻的同时实现纱线多股平衡交叉捻,保证纱线捻度张力均匀和几何形状一致,保证产品质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底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过丝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活动臂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活动臂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活动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双重倍捻嵌套式捻线机的初捻、复捻结构示意图。 说明:图2-图9中对各部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放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图9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三位过丝器,包括一底座7和三个活动臂2。所述底座的中部制有竖直布置的并丝孔6,三位过丝器通过该并丝孔固定在复捻锭子E的导纱管B顶端并通过螺钉锁紧。三个活动臂周向均匀布置在并丝孔的外侧,每个活动臂的内端通过铰接座以及铰接轴11铰接在底座的顶部,外端沿并丝孔的径向向外悬伸,外端开孔I后安装有导丝器10 (采用氧化铝导丝器),活动臂制有由外而内斜向上悬伸的两块肋板2-1,有一过丝轮3安装在两块肋板的上端之间。单丝9从每个活动臂的导丝器下端进、上端出,之后绕过过丝轮,再进入并丝孔,在并丝孔内与其它活动臂的单丝并合后进入复捻锭子。 所述活动臂的内端制成以铰接轴为圆心的半圆形并开设有两个卡口,第一卡口 2-2位于半圆形的中点处,第二卡口2-3位于半圆形下侧的起点。第二卡口下方的底座顶面开设有竖直向下布置的安装孔(盲孔),安装孔内设有钢球12和弹簧13,钢球在弹簧力作用下朝上凸出压入第二卡口内。安装时,先将弹簧放入,再放入钢球,之后将安装孔入口的边沿处敲击使开口变小,阻止钢球弹出,此时钢球可以在压力和弹簧力的作用下上下运动。 所述过丝轮通过轴承16安装在套管17上,套管水平布置在两块肋板之间且长度与两块肋板的间距相适应,两块肋板的上端开设有相互对应的通孔8,螺栓5依次水平穿过通孔、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位过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位过丝器包括一底座(7)和三个活动臂(2);底座的中部制有竖直布置的并丝孔(6),三个活动臂周向均匀布置在并丝孔的外侧,每个活动臂的内端通过铰接座以及铰接轴(11)铰接在底座的顶部,外端沿并丝孔的径向向外悬伸并安装有导丝器(10),活动臂制有由外而内斜向上悬伸的两块肋板(2‑1),有一过丝轮(3)安装在两块肋板的上端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育丰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路桥穗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