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两个半胎身及相应胎冠区的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1800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轮胎,包括至少一层胎体形加强结构,它们固定在轮胎两侧的胎圈上,还包括胎冠加强件,胎侧径向向上在接近外部时与胎面交汇。该胎体形加强结构沿圆周从胎圈伸向胎侧并在轮胎的至少一部分胎冠上不连续,该胎冠加强件一方面包括至少一层主加强结构,覆盖胎冠全宽,另一方面包括至少一串环形加强件,所述环形加强件包括一部分外侧的环形加强件,其径向位置在主加强结构外侧,及一部分中间的环形加强件,其径向位置在主加强结构里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两个半胎身及相应胎冠区的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胎冠区内加强结构的布置方式及相对位置。
技术介绍
轮胎的加强件在当前包括一种或几种帘线层(ply),按惯例称之为“胎体线网层”、“胎冠帘布线”等。加强件的这种命名方法源于制造工艺,它包括先生产出一件件胶布层式的半成品,上有经常是纵向的加强帘线(组合后注定变成径向),然后合并做成轮胎。制成的线网层平坦,尺寸大,然后按规定的产品尺寸切割。制得的线网层在第一阶段基本上也是平坦的。这样制得的坯料随后加工成与轮胎形状相符的复曲面(toroidal profile)。称为“修饰品”的半成品再涂到该坯料上,获得准备去硫化的产品。在这传统工艺中,还应用钢丝圈,用来将线网层固定或保持在胎侧底部区域内。这样,在传统上,将一部分线网层绕胎圈内的钢丝圈翻转过来,因此线网层便固定在胎圈中。这种传统工艺尽管按生产线网层及组合件的方式而有各种变型,但它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已导致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仿效工艺的用字。因此,普遍认可的术语包括“帘线层”、“胎体”、“钢丝圈”用来表明从平坦形状到环形转变的“定型”等。然而,现有的一些类型的轮胎严格说来并不包括符合上述定义的“线网层”或“钢丝圈”。例如,文献EP0 582 196说明不用帘线层形的半成品制造的轮胎。例如,各式各样的加强结构的帘线直接放到相邻胶料层再整个地将相继各层放到复曲面模具上,复曲面模具的形状可直接产生与待生产轮胎最终形状相象的轮廓。因此,如果那样就不再有“半成品”、“帘线层”或“钢丝圈”了,初级品,如胶料及长丝状加强件直接放置到复曲面模具上。由于该模具是复曲面的,所以坯-->料不必再为了从平面形变到复曲面而弯曲成型。此外,本专利技术所述轮胎并没有绕钢丝圈翻转的传统线网层。这种方式的固定被在胎侧加强结构旁放置环形长丝整体再浸入固定胶料或粘合胶料中的办法替代。利用复曲面模具的组装工艺所用的半成品特别能迅速、有效、方便地铺放到中央的模具上。最后,还可利用包括某些半成品的组合件来得到某些结构件(如线网层,胎圈钢丝等),另外步骤是直接放上胶料和/或长丝状加强件而获得。在本专利技术中,考虑到制造领域及产品设计领域最新技术进步,传统的术语,如线网层、胎圈钢丝等,被与采用的工艺无关的中性术语取代。因此术语“胎体形加强件”或“胎侧加强件”可用来表示传统工艺中胎体线网层的加强帘线,和根据不用半成品的工艺生产的轮胎的通常放在胎侧处的相应帘线。术语“固定区”,就它而言,可表示传统工艺绕胎圈钢丝翻转的传统胎体线网层,及由环形长丝、胶料及应用放到复曲面模具上的工艺所生产的底部区相邻胎侧加强部分所形成的组合件。无论采用什么工艺,胎体形加强件、胎侧加强件通常是从一个胎圈径胎冠伸到另一胎圈。因此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胎冠区。其它元件,如以单层或多层布置的加强帘线(如与圆周方向成30°夹角的帘线)有助于形成刚性好、耐磨的胎冠结构,以符合预定使用条件。根据用途不同,胎冠处需要或多或少的加强件。这些元件有时占据大的空间和/或构成大的质量。胎冠区的厚度因而经常取决于该区容纳的加强件的种类。虽然经常希望限制该区的厚度、质量,但回旋余地经常有限。实际上,“重量/体积/机械性能”的兼顾常迫使设计人员放低头两项的目标而满足第三项。无论如何,要达到此兼顾方案各方面理想的平衡时常需作很多试验,有时在获得合适的平衡之前要作很多修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对某些类型的轮胎的兼顾方案进行最优化。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胎,它包括至少一层胎体形加强结构和-->一层胎冠加强件,胎体形加强结构固定到轮胎两侧的胎圈中,胎圈底部可安装到轮辋座上,胎侧从每一胎圈沿径向向外伸并与胎面交会,胎体形加强结构沿周向从胎圈伸向胎侧且在轮胎的至少一部分胎冠上不连续,所述胎冠加强件一方面包括至少一层覆盖胎冠全宽的主加强结构,另一方面包括至少一串也覆盖胎冠全宽的圆周方向的加强件,上述一串圆周方向加强件包括:外侧的圆周方向加强件部分,其径向位置在上述主加强结构外侧;以及一个中间的周向加强件部分,其径向位置在上述主加强结构里侧。这样一种结构有很多优点,例如,胎冠区可做得较薄、较轻。无加强结构的胎冠区省材料。也可优化轮胎中间和圆周的刚度。另外,胎冠中央区由于没有胎体形结构而可用于插入其它形式的结构元件,如具有不同机械性能的加强件、钢丝绳、帘线或橡胶区等。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很好的实例,上述中间的圆周加强部分大致位于胎体形加强结构两个端部之间。圆周加强件的这一独特定位允许胎冠区很大的空间被节省出来。中间的圆周加强件的特殊定位优选在环形中性层下面,可使扁平的胎冠区在与地面接触区内加强件受到拉应力,而非传统位置时的压应力。由于加强件(如织物型加强件)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优异,因而胎冠花纹块可得到较大的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很好的实例,轮胎还包括副加强结构,它大体上在两个外侧加强部分之间,其径向位置在主加强结构外侧。本专利技术由于这种结构而使厚度最优化的胎冠有很好的机械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很好的实例,主和/或副加强结构的帘线元件与圆周方向的夹角一般不是0°(如为90°)。根据轴向位置不同,此角度可以固定也可变化。这个角度可以在已知点是零度,而大部分其他点上优选是非零角度。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很好的实例,轮胎还包括圆周的胶料带,大体上位于两外侧加强部分之间,其径向位置在主加强结构外侧。有了这一胶料带可获得很多优点,如防止外来冲击,提高耐用性、舒适性,降低滚动阻力和噪音,增大刚性等。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很好实例,轮胎还包括至少一个大致在-->中间的特深沟槽。特深意思是深度大于传统轮胎。例如,凹槽径向延伸到基本上与外侧圆周加强件组成一直线,甚至可径向伸到这些加强件内侧。此较大深度提供取决于要求和轮胎品种的行动灵活性,例如,较深凹槽可用于容纳/排出较多的水,有利于优化轮胎的抗水性能。根据另一很好实例,胎体形加强结构在轮胎两侧的至少一侧上为双层。可以只在轮胎外侧有双层加强件,以装配到汽车外侧。这样轮胎简单又便宜,同时能在发生如撞车等的道路事故时起到保护作用。它也可构成胎侧的一种加强形式,及调整或增加胎侧刚度的一种措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可通过轮胎加工工艺制造,这时各种构成元件依次直接放置到模具上,模具的形状基本上与成品一致,且可同时在轮胎第一侧放置第一加强结构,轮胎第二侧放置第二加强结构,且可大致同时进行。在用这样一种自动化工艺,即将各种构成元件依次放置到其外形基本上与成品一致的复曲面模具上制造轮胎的情况下,供应两个独立的半结构可使加工时间优化。因此可应用二台加强结构铺放机,从而能在轮胎生产过程中同时工作。其结果是极大降低加强结构铺放时间。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帘线”总体上表示单丝和复丝,或组合件,如钢丝绳,合股线或任何同类组合件,不管这些帘线的材料是什么,也不管它们作何种处理,例如表面处理,上胶或改进与橡胶粘合力的填孔处理。“圆周方向的帘线”表示其方向基本上在单一的轴平面内,或在与轴平面的夹角小于等于10°的平面内的帘线。作为提示,“沿径向向顶部”或“径向向上”指的是向着较大半径方向。胶料的“弹性模量”是环境温度下单向拉伸变形约10%时测得的正割拉伸模量。胎体形加强或加固结构当其帘线布置在9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包括至少一层胎体形加强结构,该加强结构固定在轮胎两侧的胎圈上,胎圈底部设计成能装配到轮辋座上;还包括胎冠加强件,每一胎圈由胎侧伸向径向外侧,各胎侧沿径向向上伸向外侧与胎面交汇,胎体形加强结构沿周向从胎圈伸向胎侧且在轮胎的至少一部分胎冠上是不连续的,所述胎冠加强件一方面包括至少一层覆盖胎冠全宽的主加强结构,另一方面包括至少一串也覆盖胎冠全宽的圆周方向的加强件,上述一串圆周方向加强件包括:外侧的圆周方向加强件部分,其径向位置在上述主加强结构外侧;以及一个中间的周向加强件部分,其径向位置在上述主加强结构里侧。

【技术特征摘要】
FR 2001-10-29 01/140891.一种轮胎,包括至少一层胎体形加强结构,该加强结构固定在轮胎两侧的胎圈上,胎圈底部设计成能装配到轮辋座上;还包括胎冠加强件,每一胎圈由胎侧伸向径向外侧,各胎侧沿径向向上伸向外侧与胎面交汇,胎体形加强结构沿周向从胎圈伸向胎侧且在轮胎的至少一部分胎冠上是不连续的,所述胎冠加强件一方面包括至少一层覆盖胎冠全宽的主加强结构,另一方面包括至少一串也覆盖胎冠全宽的圆周方向的加强件,上述一串圆周方向加强件包括:外侧的圆周方向加强件部分,其径向位置在上述主加强结构外侧;以及一个中间的周向加强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雅尔迪内P奥赛尔
申请(专利权)人:米其林技术公司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