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16335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梭芯。本梭芯由在卷绕下线(n)的绕线轴(13)的两端具有凸缘的梭芯本体(1)和在该梭芯本体(1)的任一个所述凸缘(第二凸缘(12))安装的外凸缘(2)构成,在该外凸缘(2)与所述梭芯本体(1)的凸缘(第二凸缘(12))之间设有间隙(c),该间隙(c)收纳所述下线(n)的线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梭芯。本梭芯由在卷绕下线(n)的绕线轴(13)的两端具有凸缘的梭芯本体(1)和在该梭芯本体(1)的任一个所述凸缘(第二凸缘(12))安装的外凸缘(2)构成,在该外凸缘(2)与所述梭芯本体(1)的凸缘(第二凸缘(12))之间设有间隙(c),该间隙(c)收纳所述下线(n)的线端部。【专利说明】梭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梭芯(bobbin),其具备下线端部收纳机构,该下线端部收纳机构在不弄乱下线的形状的情况下进行收纳,并能够使收纳情况良好,使得不会产生卷绕于绕线轴的下线的端部松开,且处理变得麻烦的情况。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在使用家用缝纫机进行的缝制作业中使用梭芯。缝纫机的使用者在使用缝纫机时通常使上线与下线为同色,因而一般而言,使用者按每个线色保管多个绕有使用频率高的线的梭芯,并配合上线的线色来更换整个梭芯。 然而,绕在梭芯的线由于振动、旋转而容易松开,并与其他线缠在一起,作业变得烦杂,而且,还产生将缠在一起的线剪断并废弃等浪费的情况。作为公开了防止该线的松开的技术的文献,存在以下的专利文献I至3。 首先,在专利文献I中,在梭芯本体具备线固定环,该线固定环作为与梭芯的线缠绕部的宽度配合的发条状弹性部件。而且,通过该线固定环来保持缠绕在梭芯的线,并防止线的绽开。在专利文献2中,为如下构造,即,在梭芯的凸缘之中,在单侧设置V字状的切口,并插入且卡止剩余线的端部。 专利文献3不采用下线缠绕用梭芯,而是采用市面销售的线的线轴(糸- 7 )。其为如下构造,即,利用同心圆状的凸部和槽使相同直径的盖部件嵌合于单侧或两侧的凸缘,并在凸缘与盖部件之间夹住并保持线端部。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201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8543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技术注册第30726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专利文献I中,线固定环是与梭芯本体分开的部件,该线固定环在缝制作业时必须从梭芯本体卸下,不仅作业性极差,而且还可有可能在缝制作业中丢失线固定环。在专利文献2中,在梭芯的凸缘形成有V字状的切口部。 因此,在水平旋梭缝纫机中,若切口部朝上线通过侧,则切口部接触上线,成为缝纫状态不良、断线的原因。因此,必须使有切口的凸缘在与上线通过侧相反的一侧,但若在安装于内旋梭时线的缠绕方法不正确,则还是会成为缝纫状态不良、断线的原因。 另外,在此种现有的对线进行保持的方法中,在夹着线并弄乱线的形状的同时进行保持。此种对线施加应力的状态下的保持对线来说不是理想的。 在专利文献3中,由于为市面销售的线的线轴,故不能够直接适用于卷筒壳体的构成,因而不能够安装于内旋梭。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要解决的技术课题)为提供一种梭芯,其设有收纳部,该收纳部易于在不弄乱下线的形状的情况下收纳卷绕于绕线轴的下线的端部,并在安装于缝纫机时能够与通常的梭芯完全相同地进行使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反复锐意研究之后,通过使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为一种梭芯而解决了上述问题,该梭芯供给下线,下线用于在上下运动的针杆安装的针与水平旋梭协作形成针脚,该梭芯由在卷绕下线的绕线轴的两端具有凸缘的梭芯本体和在该梭芯本体的任一个所述凸缘安装的外凸缘构成,在该外凸缘与所述梭芯本体的凸缘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收纳所述下线的线端部。 通过使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梭芯而解决了上述问题,其中,在所述间隙设有防脱线单元,该防脱线单元防止所收纳的所述下线的线端部从所述间隙脱落。通过使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梭芯而解决了上述问题,其中,所述防脱线单元形成为突起部,该突起部从所述外凸缘或所述梭芯本体的凸缘中的至少任一个朝另一个相向地突出。另外,所述突起部还可以是从所述凸缘和所述外凸缘的两侧以相向的方式突出的构成。 通过使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梭芯而解决了上述问题,其中,所述突起部形成于所述外凸缘。通过使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梭芯而解决了上述问题,其中,所述突起部形成于所述梭芯本体的凸缘。 通过使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梭芯而解决了上述问题,其中,所述突起部形成于所述梭芯本体的凸缘和所述外凸缘双方。通过使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梭芯而解决了上述问题,其中,所述间隙与所述下线的线径同等或设定得比所述线径小。 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外凸缘与梭芯本体的凸缘之间设置收纳下线的线端部的间隙,并通过将线端部插入该间隙,能够在不弄乱下线的形状的情况下进行收纳并保持。若像以往那样在弄乱线的情况下进行保持,则下线的形状变形,下线的处理变得烦杂,而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下线的形状不会变形,故处理变得容易。 而且,本专利技术并非如在以往的绕线器的线端部的防脱构造看到的那样,在凸缘部分形成切口,并将线端部卡止于该切口,而是想要将线端部插入间隙来保持线端部。因而,在以往的绕线器中,在将其安装于缝纫机等时,线端部不小心挂到切口,线端部截断,因此,此种情况成为缝纫机缝制作业的障碍。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将线端部插入外凸缘与第二凸缘的间隙来进行保持,下线不会挂到间隙,由此,能够消除下线不小心截断的故障,能够消除浪费地使用线等种种问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在图1中,(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纵侧截面图,⑶是㈧的(I )部放大图,(C)是㈧的Xl-Xl向视截面图,⑶是⑶的(II )部放大图。 在图2中,(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梭芯本体的立体图,(B)是梭芯本体的从下表面侧看的立体图,(C)是具有第一类型的间隙形成单元的外凸缘的立体图,(D)是将梭芯本体与外凸缘接合的状态的从下表面侧看的立体图,(E)是具有第二类型的间隙形成单元的外凸缘的立体图。 在图3中,(A)是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梭芯本体与外凸缘分离的状态的纵侧截面图,(B)是将梭芯本体与外凸缘分离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纵侧截面图,(C)是将外凸缘安装于梭芯本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纵侧截面图。 在图4中,(A)是从本专利技术的梭芯拉出下线的端部的状态的立体图,⑶是(A)的主要部分放大纵侧截面图,(C)是开始将从梭芯拉出的下线的端部插入间隙的状态的立体图,(D)是(C)的主要部分放大纵侧截面图,(E)是从梭芯拉出的下线的端部超过突起部且开始将下线收纳于间隙里侧的状态的立体图,(F)是(E)的主要部分放大纵侧截面图。 在图5中,(A)是从本专利技术中的梭芯拉出下线的端部的状态的将凸缘的部分切除的横截俯视图。(B)是(A)的Yl-Yl向视放大截面图。 在图6中,(A)是将下线插入间隙并使其位于突起部外侧的状态的部分切除的横截俯视图,(B)是(A)的Y2-Y2向视放大截面图。 在图7中,(A)是将下线插入间隙并使其超过突起部且位于间隙里侧的状态的部分切除的横截俯视图,(B)是(A)的Y3-Y3向视放大截面图。 在图8中,(A)是使下线超过2个突起部且完成收纳于间隙内的状态的部分切除的横截俯视图,(B)是(A)的Y4-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梭芯,其供给下线,下线用于在上下运动的针杆安装的针与水平旋梭协作形成针脚,其特征在于,由在卷绕下线的绕线轴的两端具有凸缘的梭芯本体和在该梭芯本体的任一个所述凸缘安装的外凸缘构成,在该外凸缘与所述梭芯本体的凸缘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收纳所述下线的线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山潮
申请(专利权)人:蛇之目缝纫机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