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双向磁致伸缩式宽频振动能量采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15090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磁致伸缩式宽频振动能量采集器。采集器本体从上到下分别为上端板、上质量块、磁致伸缩材料、下质量块、碟簧、旋紧螺钉、下端板,其中下质量块与旋紧螺钉配合用于定位碟簧,采集器本体由内到外分别为磁致伸缩材料、拾取线圈、帽状放大结构、气隙、永磁体、侧端板,帽状放大结构的上、下端分别固定在上端板与下端板的卡槽内,永磁体粘贴在帽状放大结构的外表面,永磁体端面粘接在侧端板内;上端板侧面与侧端板间存在气隙。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组装部件少,机电能量转换效率高,稳定性好,可实现双向、宽频带振动能量的采集,适用于高负载、大应力冲击等复杂环境下振动能量的采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磁致伸缩式宽频振动能量采集器,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宽频带振动、大应力冲击环境下的轴向/径向双向磁致伸缩式能量采集器。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传感器在传感器网络和微机电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具有使用寿命短、维护费用高、不易于更换、污染环境等缺点的传统电池,已难以满足其供电需求。如何高效的从环境中采集能量,实现无线传感器的自供能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振动能量以其存在的普遍性、能量密度高等特点被研究者青睐。同时,振动能量采集器的低成本、小体积结构、长寿命、易集成、不需更换或充电等优点,特别适合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供电,对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中化学电池的更换和传感器的自供能意义重大。 目前的振动能量采集器一般采用压电材料来设计制作,具有结构体积小,便于集成化的特点,但其不易于工作在大应力冲击、高负载等复杂多变环境中,且其输出电功率依旧较小。磁致伸缩材料本身具有非常优越的压磁特性,材料的机磁耦合系数大、负载能力强、能量密度高、转换效率高等优点,特别适合于新型振动能量采集装置的应用开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磁致伸缩式宽频振动能量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板(1)、上质量块(2)、磁致伸缩材料(3)、下质量块(4)、碟簧(5)、旋紧螺钉(6)、下端板(7)、拾取线圈(8)、帽状放大结构(9)、气隙(10)、永磁体(11)、侧端板(12);采集器本体从上到下分别为上端板(1)、上质量块(2)、磁致伸缩材料(3)、下质量块(4)、碟簧(5)、旋紧螺钉(6)、下端板(7),其中下质量块(4)与旋紧螺钉(6)配合用于定位碟簧(5),通过旋转旋紧螺钉(6)以挤压碟簧(5)可调节装置工作的预压应力;采集器本体由内到外分别为磁致伸缩材料(3)、拾取线圈(8)、帽状放大结构(9)、气隙(10)、永磁体(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磁致伸缩式宽频振动能量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板(1)、上质量块(2)、磁致伸缩材料(3)、下质量块(4)、碟簧(5)、旋紧螺钉(6)、下端板(7)、拾取线圈(8)、帽状放大结构(9)、气隙(10)、永磁体(11)、侧端板(12);采集器本体从上到下分别为上端板(1)、上质量块(2)、磁致伸缩材料(3)、下质量块(4)、碟簧(5)、旋紧螺钉(6)、下端板(7),其中下质量块(4)与旋紧螺钉(6)配合用于定位碟簧(5),通过旋转旋紧螺钉(6)以挤压碟簧(5)可调节装置工作的预压应力;采集器本体由内到外分别为磁致伸缩材料(3)、拾取线圈(8)、帽状放大结构(9)、气隙(10)、永磁体(11)、侧端板(12),其中拾取线圈(8)均匀绕制在磁致伸缩材料(3)的表面,帽状放大结构(9)的上、下端分别固定在上端板(1)与下端板(7)的卡槽内,永磁体(11)粘贴在帽状放大结构(9)的外表面,永磁体端面粘接在侧端板(12)内;上端板(1)侧面与侧端板(12)间存在气隙(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磁致伸缩式宽频振动能量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帽状放大结构(9)的材质为不导磁的黄铜合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磁致伸缩式宽频振动能量采集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柏平张成明李立毅唐志峰吕福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