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翼离心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14953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多翼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叶轮及电机,其中电机固定在蜗壳上,叶轮安装在电机的转轴上并置于蜗壳内,所述蜗壳上开设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蜗壳上的进风通道内设有导叶器,导叶器包括导叶片和轮毂,导叶片呈环形分布在轮毂的外围,且导叶片倾斜设置,且导叶片倾斜的方向与叶轮旋转方向一致。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在蜗壳的进风通道安装导叶器,使气流从进风通道穿过导叶器的导叶片而进入叶轮腔前产生与叶轮旋转方向一致预旋转,有利于减少叶轮入口的进气攻角,从而降低叶轮入口流动损失,提高风机的风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机,尤其是一种多翼离心风机,属于风机的改进技术。
技术介绍
多翼离心风机具有流量系数大、压力系数高和结构紧凑等特点,在工业产品中取得广泛应用,目前油烟机行业的风机绝大部分都采用多翼离心风机。 多翼离心风机的叶轮采用多叶片数短叶道的形式,且采用前倾叶片形式,研究表明,采用加速叶道有利于改善多翼离心风机叶道内的流动分离,但为了实现加速叶道,往往需要较大的叶片进口气流角(通常大于60度)和较小的叶片出口气流角(往往小于30度),较大的进口气流角会使叶片进口气流产生较大进气攻角,产生入口流动分离,导致进气损失加大。因此,如何改善多翼离心风机叶轮入口的流动损失是改善多翼离心风机性能的重要研究方向。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20696030.7公开了一种风机,包括蜗壳,蜗壳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出风口设置有风机防虫网,设置防虫网主要为了防止虫进入蜗壳而影响风机的使用寿命,但并不能有效降低叶轮入口的流动损失。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217396.0公开了一种离心风机,在风机的进风口设置导流罩,导流罩的端部伸展到风机叶轮腔内,导流罩主要是为了将外界空气引进风机叶轮腔内,从而提高风量,也能降低噪音,但也未能有效降低叶轮入口的流动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的不足,提供一种改善其叶轮入口流动损失多翼离心风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多翼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叶轮及电机,其中电机固定在蜗壳上,叶轮安装在电机的转轴上并置于蜗壳内,所述蜗壳上开设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蜗壳上的进风通道内设有导叶器,导叶器包括导叶片和轮毂,导叶片呈环形分布在轮毂的外围,且导叶片倾斜设置,且导叶片倾斜的方向与叶轮旋转方向一致。 上述方案中,当气流通过导叶器的导叶片后就会产生与叶轮旋转方向一致的旋转,形成先期预旋,有利于减少叶轮入口的进气攻角,从而降低叶轮入口流动损失。 进一步地,上述导叶片为平板叶片,导叶片与导叶器的端平面的夹角为45°≤θ≤85°,优选地,导叶片与导叶器的端平面的夹角为60°≤θ≤75°。 上述轮毂的外侧表面为球面,起到很好的空气导流作用。或者,上述轮毂的外侧表面为平面,且轮毂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减少轮毂面的对空气流动的损失。 上述电机固定在蜗壳内。 为了便于把空气引入叶轮腔内,同时提高导叶片的强度和便于导叶器的安装,上述蜗壳的进风通道设有进风圈,进风圈位于导叶器的外围,进风圈固定在蜗壳上,且导叶片远离轮毂的一端与进风圈连接。 为了减少工序,降低材料成本,上述导叶器与进风圈为一体成型。 同样,为了便于把空气引入叶轮腔内,同时提高导叶片的强度和便于导叶器的安装,上述蜗壳的进风通道设有进风圈,进风圈位于导叶器的外围,所述导叶器的外围还设有连接环,连接环固定在蜗壳上,且导叶片远离轮毂的一端与连接环连接。 同样,为了减少工序,降低材料成本,上述导叶器与连接环为一体成型。 本专利技术由于在蜗壳的进风通道安装导叶器,且导叶器的导叶片倾斜设置,且导叶片倾斜的方向与叶轮旋转方向一致,使气流从进风通道穿过导叶器的导叶片而进入叶轮腔前产生与叶轮旋转方向一致预旋转,有利于减少叶轮入口的进气攻角,从而降低叶轮入口流动损失,提高风机的风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多翼离心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的进风圈和导叶器的正视图。 图4为图3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3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多翼离心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沿E-E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1的进风圈和导叶器的正视图。 图9为图8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实施例1 本专利技术的多翼离心风机如图1至5所示,包括蜗壳1、叶轮2、进风圈3、电机4及导叶器5,其中叶轮2安装在电机4的转轴上并置于蜗壳1内,由电机4带动叶轮2转动,蜗壳1上开设有进风通道11和出风通道12,进风圈3安装在蜗壳1的进风通道11位置,导叶器5置于进风通道11内,且进风圈3设于导叶器5的外围,导叶器5包括导叶片51和轮毂52,导叶片51呈环形均匀分布在轮毂52的外围,导叶片51倾斜设置,且导叶片51倾斜的方向与叶轮2旋转方向一致,导叶片51的一端通过曲面连接体511与轮毂52连接,导叶片51的另一端也通过曲面连接体511与进风圈3连接,从而实现导叶器5固定在蜗壳1的进风通道11内。 上述导叶片51为平板叶片,导叶片51与导叶器5的端平面的夹角为θ,且45°≤θ≤85°,优选60°≤θ≤75°,达到效果最佳。本实施例中,上述轮毂52的外侧表面为球面,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位于轮毂52位置的气流能沿着轮毂52的球面顺利进入到蜗壳1内。 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工序,降低材料成本,上述导叶器5与进风圈3为通过冲压成型的一体结构的钣金件,进风圈3通过螺钉或卡扣固定在蜗壳1上。或者,导叶器5和进风圈3分别单独冲压成型,然后焊接在一起成为一体,上述电机4通过电机固定支架13固定在蜗壳1内。 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电机4带动叶轮2转动,叶轮2的腔内形成负压,外界气流从蜗壳1的进风通道11进入并穿过导叶器5的导叶片51,穿过导叶片51后的气流会产生与叶轮2旋转方向一致的预旋转并进入到叶轮2的腔内,有利于减少叶轮2入口的进气攻角,从而降低叶轮入口流动损失,提高风机的风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多翼离心风机与实施例1类似,其区别为:如图6至9所示,上述轮毂52的外侧表面为平面,且轮毂52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521,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翼离心风机,包括蜗壳(1)、叶轮(2)及电机(4),叶轮(2)安装在电机(4)的转轴上并置于蜗壳(1)内,所述蜗壳(1)上开设有进风通道(11)和出风通道(12),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1)上的进风通道(11)内设有导叶器(5),导叶器(5)包括导叶片(51)和轮毂(52),导叶片(51)呈环形分布在轮毂(52)的外围,且导叶片(51)倾斜设置,且导叶片(51)倾斜的方向与叶轮(2)旋转方向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翼离心风机,包括蜗壳(1)、叶轮(2)及电机(4),叶轮(2)安装在电机(4)的转轴上并置于蜗壳(1)内,所述蜗壳(1)上开设有进风通道(11)和出风通道(12),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1)上的进风通道(11)内设有导叶器(5),导叶器(5)包括导叶片(51)和轮毂(52),导叶片(51)呈环形分布在轮毂(52)的外围,且导叶片(51)倾斜设置,且导叶片(51)倾斜的方向与叶轮(2)旋转方向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翼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片(51)为平板叶片,导叶片(51)与导叶器(5)的端平面的夹角为45°≤θ≤8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翼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片(51)与导叶器(5)的端平面的夹角为60°≤θ≤7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翼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52)的外侧表面为球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翼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52)的外侧表面为平面,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之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信家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