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倒V形板沉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1010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5:29
倒V形板沉淀装置,是一种将液体中固体颗粒沉淀分离的装置。由水池及水池内设置的倒V形板、封板、边梁、脊梁、脊梁支架、排泥管、进水管、出水管等组成。采用多层水平重叠放置的倒V形板,液体从倒V形板层间流过,固体颗粒沉淀在倒V形板表面,侧向向下滑动,实现固液分离。液体纵向水平流动,沉淀固体颗粒横向向下滑动,并在沉泥通道内静止沉淀,两者互不干扰,沉淀效果好。进出水缓冲区可大幅度减少,池体体积利用效率高,水池体积小;倒V形板结构简单,叠放层数可任意调节,易与前后构筑物衔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倒V形板沉淀装置,是一种将液体中固体颗粒沉淀分离的装置。由水池及水池内设置的倒V形板、封板、边梁、脊梁、脊梁支架、排泥管、进水管、出水管等组成。采用多层水平重叠放置的倒V形板,液体从倒V形板层间流过,固体颗粒沉淀在倒V形板表面,侧向向下滑动,实现固液分离。液体纵向水平流动,沉淀固体颗粒横向向下滑动,并在沉泥通道内静止沉淀,两者互不干扰,沉淀效果好。进出水缓冲区可大幅度减少,池体体积利用效率高,水池体积小;倒V形板结构简单,叠放层数可任意调节,易与前后构筑物衔接。【专利说明】倒V形板沉淀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液体中固体颗粒沉淀分离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倒V字形板沉淀分离装置,是采用多层水平重叠放置的倒V形板,液体从倒V形板层间流过,固体颗粒沉淀在倒V形板表面,实现固液分离,属固液分离
,适用于水处理、化学工程等处理工艺中密度大于液体的固体颗粒沉淀分离。
技术介绍
在自来水处理、污水处理工程中,采用沉淀法去除水中密度大于水的杂质颗粒。在化学工程中,也采用沉淀法将液体中的颗粒物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目前采用的沉淀装置主要有平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等型式。沉淀的基本原理是,固体颗粒随液体流动时,受到重力作用而向下运动,逐步沉淀到池底而被截留,澄清液从池表面流出,从而实现固液分离。固体颗粒沉淀到池底需要一定的时间,池越浅所需的沉淀时间越短,分离效率越高。可以在水池中放置多层水平板或斜板,液体从板间流过,固体颗粒只要沉淀到板的表面即被截留。在相同体积的池体中放置的水平板或斜板越多,沉淀效率就越高。这就是著名的浅池理论。目前实用的利用浅池理论的沉淀池是斜管沉淀池,在水池中放置斜管,斜管横断面六边形,依次紧密叠放,叠放好的斜管呈斜向蜂窝状。水流从管下部进入,从上部流出,固体颗粒沉淀在斜管壁上。当斜管内沉淀的固体颗粒较多时,会沿斜管向下滑落到池底。斜管沉淀池存在三个弊端,一是进水与滑泥相互干扰,影响沉淀效果,进水从下向上进入斜管,而滑泥从斜管内向下滑动,两者碰撞在一起,部分沉淀的泥被进水冲起,又进入到水中,增加了沉淀负荷;二是池体高度大,不易与前后处理构筑物衔接,斜管沉淀池从下向上依次包括存泥区0.6?lm、进水区1.5m、斜管区0.87m、清水区f 1.2m、超高0.3m,总高度 4.27^4.87m,在水处理工艺中,沉淀池前有反应池,后有过滤池,由于斜管沉淀池高度大且不能任意变动,因而不易衔接;三是无效体积大,在池体总高度中,真正用于沉淀的斜管区高度仅0.87m,进出水区占用空间大,在处理自来水时,水流总停留时间达到0.7?0.8h。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倒V形板沉淀装置,解决现有斜管沉淀装置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将倒V形板多层水平叠放,液体在两层板之间水平流动,从倒V形板一端流向另一端,固体颗粒下沉到倒V形板表面而被截流,澄清液从倒V形板另一端流出,沉淀泥沿倒V形板横向滑动,进入沉泥通道,再进入池底存泥区。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倒V形板沉淀装置,包括水池,其特征是,水池内设有倒V形板、封板、边梁、脊梁、脊梁支架、排泥管,倒V形板水平上下叠放成倒V形板列,每个倒V形板列上下叠放至少有二层倒V形板,最上面一层倒V形板两侧肩部设有补偿板,上下相邻的两层倒V形板之间以及倒V形板与补偿板之间设有间隙,构成水流通道,相邻倒V形板列之间和倒V形板列与水池侧壁之间设有间距,构成沉泥通道,沉泥通道两端封闭,倒V形板下方与水池底之间设有存泥区;排泥管安装设置在水池底部的存泥区,排泥管壁上开有孔眼,排泥管伸出水池,排泥管出口设有阀门,在倒V形板的前后端各设置一个封板,封板垂直于倒V形板,脊梁支架上下端固定在封板上,脊梁两端搁置在脊梁支架上,边梁两端固定在封板上,倒V形板和补偿板固定在边梁和脊梁上。 所述倒V形板由翼板和直板组成,两侧翼板侧向倾斜,两侧翼板上端相连,组合成倒V字形,两侧翼板下端连接直立的直板。 所述两侧翼板上端相连构成的夹角为58° -62°。 所述补偿板由补偿翼板、补偿直板和平板组成,补偿板的长度与倒V形板的长度相同,补偿板的补偿翼板的倾角与倒V形板的翼板侧向倾斜的倾角相同。 所述封板形状与水池横断面相同,两侧边和底边与水池壁固定,封板与水流通道相对应的部位设有洞口。 所述脊梁支架,包括两个直立的立杆和若干个水平的横杆,横杆两端固定在立杆上,立杆两端固定在封板上。 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简单,固液分离效果好。采用多层水平重叠放置的倒V形板,液体从一端流入倒V形板和补偿板之间的水流通道,水平流动至倒V形板的另一端,固体颗粒沉淀到倒V形板的表面,并沿倒V形板的翼板横向斜向下方滑动,进入沉泥通道,再沉淀到存泥区,当存泥区中的固体颗粒较多时,打开阀门,固体颗粒与液体形成的泥浆排出水池。在倒V形板列两肩部设补偿板(最上面一层倒V形板两侧肩部设补偿板),提高倒V形板沉淀装置的过流沉淀断面和效率。倒V形板沉淀装置,用于去除水中密度大于水的杂质颗粒或将液体中的颗粒物从液体中分离出来,液体纵向水平流动,沉淀固体颗粒沿倒V形板表面横向向下滑动,并在沉泥通道内静止沉淀,两者互不干扰,沉淀效果好;由于泥水互不干扰,进出水缓冲区可大幅度减少,池体体积利用效率高,水池体积小,与现有斜管或斜板沉淀装置相比较可减小池体总高度30-50%;倒V形板结构简单,叠放层数可任意调节,池体高度可调节,易与前后构筑物衔接。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横剖面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纵剖面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封板和脊梁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倒V形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补偿板结构示意图图。 图中:I水池,2倒V形板,3封板,4边梁,5脊梁,6脊梁支架,7排泥管,8补偿板,9水流通道,10沉泥通道,11存泥区,12阀门,13翼板,14直板,15平板,16立杆,17横杆,18进水管,19出水管,20进水区,21沉淀区,22出水区,23补偿翼板,24补偿直板。 【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倒V形板沉淀装置,由水池I及水池内设置的倒V形板2、封板3、边梁4、脊梁5、脊梁支架6、排泥管7、进水管18、出水管19等组成。水池I平面为矩形,侧壁直立,底部呈锥形。水池I 一端池壁上设有进水管18,另一端池壁上设有出水管19。用两个封板3将水池I分隔成进水区20、沉淀区21、出水区22。 封板两侧边和底边与水池壁固定。 在两个封板3之间的沉淀区21中设置倒V形板2,倒V形板2与封板3垂直,倒V形板2水平上下叠放成至少有一个倒V形板列(根据设计需要可以是二个倒V形板列或多个倒V形板列),每个倒V形板列上下叠放至少有二层倒V形板,,最上面一层倒V形板两侧两侧肩部设有补偿板8,补偿板可以是一层,也可以是两层或三层,补偿板之间的间隙(两补偿板之间的距离)以及补偿板与倒V形板之间的间隙和上下相邻的两层倒V形板之间间隙相同。上下两层倒V形板2之间及补偿板8之间留有间隙,为水流通道9,左右两列倒V形板之间、以及倒V形板列与水池侧壁之间留有间距,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倒V形板沉淀装置,包括水池(1),其特征是,水池内设有倒V形板(2)、封板(3)、边梁(4)、脊梁(5)、脊梁支架(6)、排泥管(7),倒V形板(2)水平上下叠放成倒V形板列,每个倒V形板列上下叠放至少有二层倒V形板,最上面一层倒V形板两侧肩部设有补偿板(8),上下相邻的两层倒V形板之间以及倒V形板与补偿板之间设有间隙,构成水流通道(9),相邻倒V形板列之间和倒V形板列与水池侧壁之间设有间距,构成沉泥通道(10),沉泥通道(10)两端封闭,倒V形板下方与水池底之间设有存泥区(11);排泥管(7)安装设置在水池底部的存泥区,排泥管壁上开有孔眼,排泥管伸出水池,排泥管出口设有阀门(12),在倒V形板的前后端各设置一个封板(3),封板(3)垂直于倒V形板(2),脊梁支架(6)上下端固定在封板(3)上,脊梁(5)两端搁置在脊梁支架(6)上,边梁(4)两端固定在封板(3)上,倒V形板(2)和补偿板(8)固定在边梁(4)和脊梁(5)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海兵王巍孙海虎费广武朱飞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