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型护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10071 阅读:4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态型护坡,包括底部生态挡墙、成排木桩、护坡区域、堤顶;所述底部生态挡墙布置在坡脚,堤顶布置在坡顶,护坡区域从底部生态挡墙向堤顶成台阶式斜坡,所述坡脚在河床处;所述成排木桩在底部生态挡墙与护坡区域之间布置有一排,在护坡区域上沿着坡底到坡顶的方向依次成排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护坡成本低、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生态型护坡,包括底部生态挡墙、成排木桩、护坡区域、堤顶;所述底部生态挡墙布置在坡脚,堤顶布置在坡顶,护坡区域从底部生态挡墙向堤顶成台阶式斜坡,所述坡脚在河床处;所述成排木桩在底部生态挡墙与护坡区域之间布置有一排,在护坡区域上沿着坡底到坡顶的方向依次成排布置。本技术护坡成本低、稳定性好。【专利说明】一种生态型护坡
本技术涉及水利
,尤其涉及一种生态型护坡。
技术介绍
生态护坡是在成形的河道边坡上形成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利用植物与边坡岩或土体之间的作用(根系固土作用)产生滤土排水、加固边坡的效果,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土体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和保护河道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环保型护坡,有效的防护边坡方法。而目前国内生态型护坡广泛采用的石挡墙、石笼及混凝土砌块结构造价和养护费用均较高,适用于投资较高的重要河流(如航道、景区等);在面对力学稳定性较差类型的边坡时,还要需要特别地增加结构的力学稳定性。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成本低且力学稳定性满足要求,施工和维养护均比较简便的生态护坡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成本低且力学稳定性优良的生态护坡。 一种生态型护坡,包括底部生态挡墙、成排木桩、护坡区域、堤顶;所述底部生态挡墙布置在坡脚,堤顶布置在坡顶,护坡区域从底部生态挡墙向堤顶成台阶式斜坡,所述坡脚在河床处;所述成排木桩在底部生态挡墙与护坡区域之间布置有一排,在护坡区域上沿着坡底到坡顶的方向依次成排布置。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一种生态型护坡,所述底部生态挡墙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布置的砂石垫层、素混凝土垫层、块石墙体;所述砂石垫层厚30cm,素混凝土垫层厚20cm,块石挡墙尺寸为 500 士 50X400 士 50X200 土 50mm。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一种生态型护坡,所述护坡区域包括从底到上依次布置的砂层、细石子层、抛石层、覆土层。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一种生态型护坡,所述砂层厚1cm,细石子层厚15cm,抛石层平均厚度> 20cm,覆土层平均厚度> 5cm。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一种生态型护坡,在覆土层上种植草皮,在块石挡墙的成排木桩后种植挺水灌木带,在沿河道水位线之上种植护堤乔木。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一种生态型护坡,所述细石子层中石子最大粒径< 30mm。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一种生态型护坡,所述成排木桩直径为50mm?100mm,桩木全长的弯曲矢度不大于桩径一半,Im范围内木纹的扭转不大于桩木圆周的一半。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一种生态型护坡,所述成排木桩的桩尖为三棱锥形,桩尖长度对于松土或软土层设为桩径的I?2倍,对于较硬土层为桩径的I?1.5倍。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一种生态型护坡,所述底部生态挡墙高沿坡脚埋置在河床内,其顶部高出河床高程50cm,成排木桩高出覆土层高程1cm ;成排木桩沿着坡底到坡顶的方向每3m?5m布置一排。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一种生态型护坡,所述台阶式斜坡坡率不陡于1:2。 本技术有益效果: 1.采用生态防护理念创新,护坡结构在排桩后形成缓面带,除了具有抗雨水、河水淘涮作用,还最大限度容留表层土,提高植被成活率。 2.注重利用基础和木排桩给护面抛石层提供支撑力,提高了护坡的稳定性。 3.护坡采取自然河岸带植被带,适合缓流,土质稳定系数较差的河岸; 4.采用对河流生态友好型材料及原生木材,对环境影响小,工程成本低,日常维护简单; 5.护坡结构在形成良好的河道景观效果不影响行洪,而且木排桩到使用年限后,植被层与抛石护面将形成稳定的表土防护层,植被缓冲带还可以降解河流中的污染物。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生态型护坡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I 一砂石垫层;2 —素混凝土层;3 —固定螺栓;4 一方木;5 —河底坡脚线;6 —块石墙体;7 —成排木桩;8 —灌木带;9 一覆土层;11 一草皮;12 —砂层;13 —细石子层;14 一抛石层;15 —乔木;16 —堤顶;17 —路沿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生态型护坡,包括底部生态挡墙、成排木桩7 (具有良好的防河水、雨水淘涮作用,同时利于坡面植被生长)、护坡区域、堤顶16 ;所述底部生态挡墙布置在坡脚,堤顶16布置在坡顶,护坡区域从底部生态挡墙向堤顶16成台阶式斜坡,所述坡脚在河床处;所述成排木桩7在底部生态挡墙与护坡区域之间布置有一排,同时在护坡区域上沿着坡底到坡顶的方向依次成排布置。 所述生态挡墙位于底部坡脚处,沿河底坡脚线5位置,向下开挖深50cm和宽50cm的基槽,垫入砂石垫层I (作为挡墙地基,提高承载力作用),再浇素混凝土垫层2 (为了稳定挡块石墙底部的石头),砂石垫层30cm厚,素混凝土垫层20cm厚。在素混凝土垫层2上做干砌块石挡墙6 (挡土,同时作为堤坡的镇角,为抛石护坡提供支撑),块石挡墙尺寸为:长X宽X高=500 士 50 X 400 士 50 X 200 土 50 (mm)。在底部生态挡墙与护坡区域之间布置有一排块石挡墙6,在块石挡墙6的底部填入方木4,穿入固定螺栓3以将成排木桩7固定于块石挡墙6侧面;成排木桩7顶高出覆土层高程> 10cm,成排木桩7沿坡底到坡顶的方向依次每3m?5m布置一排。 所述护坡区域包括反滤层、抛石层14与覆土层9,所述反滤层由砂层12和细石子层13组成,砂层厚10cm,细石子层厚15cm,砂层12中砂子要求级配良好,细石子层13中石子最大粒径< 30mm,在反滤层上利用成排木桩7提供支撑力,做抛石层14,堤坡16顶角设置路沿石17。抛石层14平均厚度> 20cm。在抛石层上覆土层9,覆土层9 土层平均厚度>5cm。在覆土层9上种植草皮11,同时在块石挡墙6成排木桩7后种植挺水灌木带8,沿河道水位线之上种植护堤乔木15。 所述反滤层用于防止堤坡土壤里面的水渗出时将土颗粒带走,导致堤坡破坏;抛石层起到防护坡面作用,并提供一定的压重。 本技术适用于平原地区河道护坡,道路的护岸,斜坡坡率不陡于1:2,且所涉水深2?5m以内较适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生态型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生态挡墙、成排木桩(7)、护坡区域、堤顶(16);所述底部生态挡墙布置在坡脚,堤顶(16)布置在坡顶,护坡区域从底部生态挡墙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态型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生态挡墙、成排木桩(7)、护坡区域、堤顶(16);所述底部生态挡墙布置在坡脚,堤顶(16)布置在坡顶,护坡区域从底部生态挡墙向堤顶(16)成台阶式斜坡,所述坡脚在河床处;所述成排木桩(7)在底部生态挡墙与护坡区域之间布置有一排,同时在护坡区域上沿着坡底到坡顶的方向依次成排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张凤翔杜红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