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压保用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217 阅读:3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失压保用轮胎,既谋求了非刺破时在一般路面上行驶的乘车舒适性以及在积雪路面上行驶的操纵稳定性的提高,又提高了在轮胎刺破的失压行驶时结冰路面上的运动性能、尤其是起步性。其中,在胎面部(4)的胎体层(6)的外周侧配置三层带束层(8、9、10),并且,在将其中的最内带束层(8)的相对于轮胎周方向的帘线角度设为α、将中间带束层(9)的相对于轮胎周方向的帘线角度设为β、将最外带束层(10)的相对于轮胎周方向的帘线角度设为γ时,分别将所述帘线角度α设为15~30°、将所述帘线角度β设为40°以上、将所述帘线角度γ设为35~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失压保用轮胎(run flat tire),更加详细而言,该轮胎既谋求了非刺破时在一般路面上行驶的乘车舒适性以及在积雪路面上行驶的操纵稳定性的提高,又提高了在轮胎刺破的失压行驶时结冰路面上的运动性能、尤其是起步性。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作为即便刺破也能够在该状态下安全地行使一定距离的失压保用轮胎,广为人知的是在轮胎胎侧部配置截面形状为月牙状的硬质橡胶层的轮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这种失压保用轮胎,在轮胎刺破变为零压力时,配置在胎侧部的月牙状的硬质橡胶层支撑车辆的负载载荷而行驶。但是,这种失压保用轮胎,如上所述由左右两侧的硬质橡胶支撑车辆载荷,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在轮胎刺破的失压行驶时,如图5所示,胎面部4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曲绕(buckling:扭曲、折叠)、接地面积减小,在低摩擦路面上行驶时的运动性能降低。尤其是,像无防滑钉轮胎那样将胎面刚性设计成较低的轮胎,该倾向显著显现,存在轮胎在结冰路面上空转这样的问题。作为该对策,有这样的提案:在配置在胎面部的两层带束层的外周侧配置由相对于轮胎周方向以较大角度延伸的帘线构成的带束附加层,提高胎面部的宽度方向的压缩刚性,由此抑制曲绕现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但是,在该提案中,由于带束层的三层化导致胎面部刚性过分大幅提-->高,因此,存在在非刺破时在一般路面行驶的乘车舒适性以及在积雪路面行驶的操纵稳定性降低这样的问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9491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26924号公报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WO2003/02472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失压保用轮胎,该轮胎既谋求了非刺破时在一般路面上行驶的乘车舒适性以及在积雪路面上行驶的操纵稳定性的提高,又提高了在轮胎刺破的失压行驶时在结冰路面上的运动性能、尤其是起步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失压保用轮胎,在埋设于左右一对的胎圈部的胎圈芯之间架设有胎体层,在胎侧部设置有截面形状为大致月牙状的硬质橡胶层,并且在胎面部中的所述胎体层的外周侧配置有三层带束层;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三层带束层中的最内带束层的相对于轮胎周方向的帘线角度设为α、将中间带束层的相对于轮胎周方向的帘线角度设为β、将最外带束层的相对于轮胎周方向的帘线角度设为γ时,分别将所述帘线角度α设为15~30°、将所述帘线角度β设为40°以上、将所述帘线角度γ设为35~70°。在上述带束层的构成中,优选,将所述中间带束层的帘线角度β与所述最外带束层的帘线角度γ的角度差设为20°以内。另外,可以将所述最内带束层的帘线方向与所述中间带束层的帘线方向相对于轮胎赤道面配置成相互相反的方向,并且将所述中间带束层的帘线方向与所述最外带束层的帘线方向相对于轮胎赤道面配置成同一方向。可以将构成所述中间带束层及/或最外带束层的帘线,设为钢丝帘线。另外,可以将所述中间带束层及/或最外带束层的每单位宽度的帘线的总截面积,设为所述最内带束层的每单位宽度的帘线的总截面积的1.2~1.5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失压保用轮胎,在埋设于左右一-->对的胎圈部的胎圈芯之间架设有胎体层,在胎侧部设置有截面形状为大致月牙状的硬质橡胶层,并且在胎面部中的所述胎体层的外周侧配置有三层带束层;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三层带束层中的最内带束层的相对于轮胎周方向的帘线角度设为α、将中间带束层的相对于轮胎周方向的帘线角度设为β、将最外带束层的相对于轮胎周方向的帘线角度设为γ时,分别将所述帘线角度α设为40~75°、将所述帘线角度β设为0~35°、将所述帘线角度γ设为40~75°,并且将所述最内带束层的帘线方向与中间带束层的帘线方向相对于轮胎赤道面配置成互为相反的方向。在后一个失压保用轮胎的带束构成中,优选,将所述最内带束层的帘线角度α与所述最外带束层的帘线角度γ设为α≥γ的关系。另外,可以将所述最外带束层的帘线方向与所述中间带束层的帘线方向相对于轮胎赤道面设成同一方向。另外,可以将构成所述最内带束层以及最外带束层的帘线,设为钢丝帘线。无论在前一个还是后一个失压保用轮胎中,构成所述胎面部的胎冠(cap)橡胶,都可以使用在0℃时JIS A硬度为40~50的、比较软质的橡胶。另外,优选,将这些失压保用轮胎用于冰雪路面行驶用无防滑钉轮胎。根据上述前一个本专利技术,将配置在胎面部的三层带束层的相对于轮胎周方向的帘线角度设成:将最内带束层的帘线角度α设为15~30°的较小角度,另一方面将中间带束层的帘线角度β设为40°以上、将最外带束层的帘线角度γ设为35~70°的较大角度,所以既抑制带束层整体的周方向的面外刚性的上升,又增强胎面部的宽度方向的压缩刚性,因此,提高非刺破时在一般路面行驶的乘车舒适性以及在积雪路面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另一方面抑制在轮胎刺破的失压行驶时的曲绕现象。因此,通过确保轮胎的接地面积,能够提高结冰路面上的运动性能(尤其是起步性)。另外,根据后一个本专利技术,配置在胎面部的三层带束层的相对于轮胎周方向的帘线角度设成:将最内带束层的帘线角度α以及最外带束层的帘线角度γ分别设为40~75°的较大角度,将中间带束层的帘线角度β设为-->0~35°的较小角度,而且使最内带束层和中间带束层的相对于轮胎赤道面的帘线方向相互交叉,所以抑制带束层整体的周方向的面外刚性的上升,并且平衡良好地确保宽度方向的面外刚性,能够增强胎面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压缩刚性。因此,既谋求了非刺破时在一般路面上行驶的乘车舒适性以及在积雪路面上行驶的操纵稳定性的提高,又抑制了在轮胎刺破的失压行驶时的曲绕现象,因此能够提高在结冰路面上的运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失压保用轮胎的剖视图。图2是局部剖切地表示图1的轮胎的胎面与带束层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失压保用轮胎的与图2相当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另外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失压保用轮胎的与图2相当的俯视图。图5是以剖面表示现有的失压保用轮胎的刺破行驶时的胎面部的变形状况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边参照附图边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失压保用轮胎中,失压保用轮胎1具有:左右一对的胎圈部2、2;从这对胎圈部2、2分别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胎侧部3、3;和连接该胎侧部3、3的半径方向外侧彼此的圆筒状的胎面部4。在左右一对的胎圈部2、2之间架设胎体层6,在胎侧部3中的胎体层6的轮胎轴方向内侧配置有截面形状为大致月牙状的硬质橡胶层7,并且在胎面部4中的胎体层6的外周侧配置有三层的带束层8、9、10。在这些带束层8、9、10的外侧,为了抑制在高速行驶时的带束层8、9、10的扩径,配置有带束覆盖层5,该带束覆盖层5是以沿轮胎周方向延长的方式卷绕-->尼龙等的有机纤维帘线而形成的。也有根据轮胎的要求特性而不配置该带束覆盖层5的情况。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胎面部4的表面形成为配置有多个花纹块的胎面块状花纹。构成三层带束层8、9、10的帘线8c、9c、10c的相对于轮胎周方向的帘线角度α、β、γ,分别是:将最内带束层8的帘线角度α设定为15~30°,将中间带束层9的帘线角度β设定为40°以上、优选在75°以下,将最外带束层10的帘线角度γ设定为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失压保用轮胎,在埋设于左右一对的胎圈部的胎圈芯之间架设有胎体层,在胎侧部设置有截面形状为大致月牙状的硬质橡胶层,并且在胎面部中的所述胎体层的外周侧配置有三层带束层;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三层带束层中的最内带束层的相对于轮胎周方向的帘线角度设为α、将中间带束层的相对于轮胎周方向的帘线角度设为β、将最外带束层的相对于轮胎周方向的帘线角度设为γ时,分别将所述帘线角度α设为15~30°、将所述帘线角度β设为40°以上、将所述帘线角度γ设为35~7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1-27 019179/2006;JP 2006-2-10 033440/20061.一种失压保用轮胎,在埋设于左右一对的胎圈部的胎圈芯之间架设有胎体层,在胎侧部设置有截面形状为大致月牙状的硬质橡胶层,并且在胎面部中的所述胎体层的外周侧配置有三层带束层;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三层带束层中的最内带束层的相对于轮胎周方向的帘线角度设为a、将中间带束层的相对于轮胎周方向的帘线角度设为β、将最外带束层的相对于轮胎周方向的帘线角度设为γ时,分别将所述帘线角度α设为15~30°、将所述帘线角度β设为40°以上、将所述帘线角度γ设为35~7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失压保用轮胎,其中,将所述中间带束层的帘线角度β与所述最外带束层的帘线角度γ的角度差设为20°以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失压保用轮胎,其中,将构成所述中间带束层和/或最外带束层的帘线,设为钢丝帘线。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失压保用轮胎,其中,将所述最内带束层的帘线方向与所述中间带束层的帘线方向相对于轮胎赤道面配置成互为相反的方向,并且将所述中间带束层的帘线方向与所述最外带束层的帘线方向相对于轮胎赤道面配置成相同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失压保用轮胎,其中,将所述中间带束层和/或最外带束层中的每单位宽度的帘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谷健一郎桥本佳昌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