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斗列尾主机,所述核心处理器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分析单元、故障提取单元、数据融合单元、数据传输单元;所述核心处理器通过标准化接口与所述400MHz数字信息传输单元、所述北斗单元、所述3G数据传输单元、所述智能感知单元、所述运行信息数据下载单元、所述辅助维护单元、所述尾部标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数字列尾主机数据信息的传输同时,实现北斗技术的卫星定位、授时,达到数字列尾系统实时定位、运行状态实时上传、实时监测与在途管理等功能,提高系统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同时为列车在途运行完整性提供技术保障。(*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北斗列尾主机,所述核心处理器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分析单元、故障提取单元、数据融合单元、数据传输单元;所述核心处理器通过标准化接口与所述400MHz数字信息传输单元、所述北斗单元、所述3G数据传输单元、所述智能感知单元、所述运行信息数据下载单元、所述辅助维护单元、所述尾部标识连接。本技术可实现数字列尾主机数据信息的传输同时,实现北斗技术的卫星定位、授时,达到数字列尾系统实时定位、运行状态实时上传、实时监测与在途管理等功能,提高系统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同时为列车在途运行完整性提供技术保障。【专利说明】一种北斗列尾主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北斗列尾主机,其安装在列车尾部提钩杆或车辆铸造4孔车钩上,专门用于通过列车尾部的安全防护装置进行尾部风压采集与控制的信息发送,加载北斗定位信息,通过数据通道向地面监测中心发送,达到地面监测中心实时掌握列车运行完整性检查,属于列车安全运行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货运列车完整性诊断虽然通过列尾装置实现,但由于运行线路环境造成的弱场、平原交替,尤其在平原地区,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广,可吸取的教训是黎湛线发生列车丢车现象后,仍可操作查询列尾状态,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铁路运行安全带来了隐患,随着北斗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利用我国自主的北斗技术实现列车完整性检查已成为北斗行业应用发展的主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北斗列尾主机,其可为铁路列车完整性检查诊断提供技术保障,为列车安全运行提供保证,以实现铁路运输综合监测需求。 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北斗列尾主机,其包括:智能感知单元、3G数据传输单元、400MHz数字信息传输单元、核心处理器、北斗单元、运行信息存储与下载单元、辅助维护单元和尾部标识单元,所述智能感知单元、所述3G数据传输单元、所述400MHz数字信息传输单元、所述北斗单元、所述运行信息存储与下载单元、所述辅助维护单元和所述尾部标识单元均与所述核心处理器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心处理器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故障提取单元、数据融合单元、数据传输单元、以及数据分析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与所述数据分析单元连通;所述故障提取单元与数据分析单元连通;所述数据融合单元与所述数据分析单元连通;所述数据传输单元与所述数据分析单元连通;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分别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所述故障提取单元、所述数据融合单元以及所述数据传输单元连通。 优选地,所述智能感知单元、所述3G数据传输单元、所述400MHz数字信息传输单元、所述北斗单元、所述运行信息存储与下载单元、所述辅助维护单元和所述尾部标识单元均通过标准化接口与所述核心处理器(4)连通。 优选地,400MHz数字信息传输单元、北斗单元、智能感知单元是独立的、物理层数据传输单兀。 本技术通过3G数据传输将智能感知单元采集到的列车尾部主风管及均衡风缸风压信息,以及北斗单元采集的列尾主机地理位置信息传输到地面监测中心,建立数据连通关系,再通过地面服务器进行计算和显示。 特别是,本技术采用北斗单元,实现了铁路列车在途运行的完整性诊断与检查,为列车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本技术基于北斗技术与数字列尾主机进行有机结合,通过3G数据传输单元作为车-地数据传输通道,形成了一种北斗列尾主机,解决了传统列尾不能实现的列车完整性检查功能,构建了系统设备与列车完整性诊断的在途综合监测,采用网络化设计,构建了综合监测系统高速传输、实时响应的应急处理系统,建立了车-地间的良好通信效果,已经在线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独立的400MHz数字信息传输单元、北斗单元、智能感知单元作为物理层数据传输单元,核心处理器综合计算、控制、输出等,形成了调节一致性、同步性、自动分配信息资源优化等,使3G数据传输单元工作压力降低,形成固有物理传输技术,便于实时对地面监测中心发送列尾主机位置及状态数据,构建了独有的基于北斗技术的列车完整性安全运行保障综合诊断检查监测系统,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保障了列车在途安全运行需求。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北斗列尾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内斗列尾主机的基本体系架构图。 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北斗列尾主机的核心处理器体系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附图标记901表示数字化列尾主机安装固定件示意;附图标记902表示数字化列尾主机底座;附图标记903表示数字化列尾主机反光标识;附图标记904表示数字化列尾主机灯显标识;附图标记905表示灯显标识固定孔;附图标记906表示设备外壳;附图标记907表不设备提把;附图标记908表不设备天线;附图标记909表不设备电池仓提手;附图标记910表示设备外壳固定螺钉;附图标记911表示数字化列尾主机与列车主风管接口 ;附图标记912表示设备主风管;附图标记913表示设备安装紧固手轮。 图2中描述了一种北斗列尾主机的基本体系结构,采用独立的单元化设计,使数字化列尾主机总体设计简洁,功能思路清晰。 其中,北斗列尾主机的组成如下:智能感知单元1、3G数据传输单元2、400MHz数字信息传输单元3、核心处理器4、北斗单元5、运行信息存储与下载单元6、辅助维护单元7、尾部标识单元8。 图3中说明了所述的核心处理器作为数字化列尾主机的核心处理单元,实现了对输入的外部信息的综合处理,将智能感知信息与尾部标识信息采集后,进行包括故障提取、数据融合、传输控制的顺序进行分析处理,形成最终有效合理信息在进行输出控制,系统设计提高了内部信息提取、融合、计算、筛查、滤除等过程的同步一致性。核心处理器包括:数据采集单元401、故障提取单元402、数据融合单元403、数据传输单元404、数据分析单元405。 上述数字化列尾主机采用信息融合、故障智能提取的方法进行信息数据分析、识另O、确认,以及进行接收信息筛查处理、分析判断;通过标准接口实现核心处理器与400MHz数字信息传输单元、3G数据传输单元、智能感知单元、北斗单元、运行信息存储下载单元、辅助维护单元、尾部标识单元之间连接。 根据本技术的数字化列尾主机,采用400MHz数字信息传输单元3、3G数据传输单元2可以将智能感知单元I采集的列车尾部主风管及均衡风缸压力信息,以及电池电量信息等、北斗单元5采集的列尾主机位置信息以数据方式通过3G数据传输单元形成车-地间数据交互,核心处理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数据对应处理列车尾部安全信息的操作;运行数据分析、以及辅助维护系统可以收集来自数字化列尾主机的数据,进行在线数据分析、存储、查询及监理在途综合监测系统,实现设备在途状态的综合有效管理,双套链路机制在线通信网络的互补,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安全和信息有效验证,为交通运输提供安全保障。 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北斗列尾主机,列车尾部主风管风压信息、均衡风缸压力、地理位置信息整体联动,实现车-地间有效控制与监测,其特征在于,智能感知单元与尾部标识单元采集的列车尾部信息,3G数据传输单元采集的位置信息经过控制核心处理器判断分析后,将所有信息按照指令,通过3G数据传输单元发送给地面监测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北斗列尾主机,其包括:智能感知单元(1)、3G数据传输单元(2)、400MHz数字信息传输单元(3)、核心处理器(4)、北斗单元(5)、运行信息存储与下载单元(6)、辅助维护单元(7)和尾部标识单元(8),所述智能感知单元(1)、所述3G数据传输单元(2)、所述400MHz数字信息传输单元(3)、所述北斗单元(5)、所述运行信息存储与下载单元(6)、所述辅助维护单元(7)和所述尾部标识单元(8)均与所述核心处理器(4)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处理器(4)包括:数据采集单元(401)、故障提取单元(402)、数据融合单元(403)、数据传输单元(404)以及数据分析单元(405),所述数据采集单元(401)与所述数据分析单元(405)连通;所述故障提取单元(402)与数据分析单元(405)连通;所述数据融合单元(403)与所述数据分析单元(405)连通;所述数据传输单元(404)与所述数据分析单元(405)连通;所述数据分析单元(405)分别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401)、所述故障提取单元(402)、所述数据融合单元(403)以及所述数据传输单元(404)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绍兴,丁毅,徐红川,张伟,李丕德,康斌,李秀春,李阳,高继国,孙晓,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铁路局丰台西站,北京市交大路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