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净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95934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净水装置,包括沉淀塔、过滤塔、反应塔、第一储水池和第二储水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所需净化的污水进行沉淀、过滤和生化反应,污水先经由沉淀塔沉淀,去除掉沉积在污水内的淤泥,而后通过过滤去除掉沉浮在污水内的悬浮物,而后再进入到反应塔内进行生化反应去除掉污水中的化学物质,最后得到纯净水,本装置可实现污水净化的一站式服务,提高污水净化的效率,同时避免未净化完成的水源进入居民生活,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保证,且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净水装置,包括沉淀塔、过滤塔、反应塔、第一储水池和第二储水池;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所需净化的污水进行沉淀、过滤和生化反应,污水先经由沉淀塔沉淀,去除掉沉积在污水内的淤泥,而后通过过滤去除掉沉浮在污水内的悬浮物,而后再进入到反应塔内进行生化反应去除掉污水中的化学物质,最后得到纯净水,本装置可实现污水净化的一站式服务,提高污水净化的效率,同时避免未净化完成的水源进入居民生活,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保证,且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专利说明】一种组合式净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净水装置。
技术介绍
水处理净化和过滤的种类较多,常见的有以下两种。1、净水装置,由反应区和沉淀区组成,需要净化的水在反应区与混凝剂反应后,在沉淀区进行沉淀得以净化;2、无阀滤池,常见有压力式无阀滤池和重力式无阀滤池,一种不用阀门切换过滤与反冲洗过程的快滤池,由滤池本体、进水装置、虹吸装置三部分组成,在运行过程中,出水水位保持恒定,滤料不断截留悬浮物,进水水位则随滤层的水头损失增加而不断在吸管内上升,当水位上升到虹吸管管顶,并形成虹吸时,即自动开始滤层反冲洗,冲洗废水沿虹吸管排出池外,然后进入下一个过滤周期。一般水体净化,如河水净化,需要进行反应、沉淀和过滤三个过程,但由于上述两种形式的净水装置,在不同的净水装置中完成,所以需要一种具有合理组合的净水装置,以完成三个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式净水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污水的快速净化,并且能对净化完成后的水质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被投入使用,未合格的进行重复净化,保证所净化污水的纯净度,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保障,且本装置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净水装置,包括沉淀塔、过滤塔、反应塔、第一储水池和第二储水池; 所述沉淀塔顶部设置有进水口,底部设置有排污口,靠近底部的侧面位置处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阀门; 所述过滤塔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靠近底部的侧面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出水管与第一进水口之间连接有第一过水管道,所述过滤塔内部设置有若干层滤网,各滤网具有不同孔径的滤孔,所述滤网按照滤孔的大、小,由上至下依次排布,其中小滤孔的滤网设置在下层,大滤孔的滤网设置在上层; 所述反应塔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第一出水管之间连接有第二过水管道,所述出水口处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远离出水口的其他两个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三通管远离出水口的其中一个管路连接第一储水池,另一个管路连接第二储水池,所述反应塔顶部设置有加料口 ; 所述第一储水池内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连接有第一输水管; 所述第二储水池内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连接有第二输水管; 所述第一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均延伸至地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沉淀塔靠近底部位置处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为钢化玻璃制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沉淀塔、过滤塔和反应塔底部均设置有一个支撑架。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所需净化的污水进行沉淀、过滤和生化反应,污水先经由沉淀塔沉淀,去除掉沉积在污水内的淤泥,而后通过过滤去除掉沉浮在污水内的悬浮物,而后再进入到反应塔内进行生化反应去除掉污水中的化学物质,最后得到纯净水,本装置可实现污水净化的一站式服务,提高污水净化的效率,同时避免未净化完成的水源进入居民生活,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保证,且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所示的一种组合式净水装置,包括沉淀塔1、过滤塔2、反应塔3、第一储水池4和第二储水池5 ; 所述沉淀塔I顶部设置有进水口 101,底部设置有排污口 102,靠近底部的侧面位置处设置有出水管103,所述出水管103上设置有阀门104 ; 所述过滤塔2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 201,靠近底部的侧面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出水管202,所述第一出水管202上设置有第一阀门203,所述出水管103与第一进水口 201之间连接有第一过水管道6,所述过滤塔2内部设置有若干层滤网7,各滤网7具有不同孔径的滤孔,所述滤网按照滤孔的大、小,由上至下依次排布,其中小滤孔的滤网设置在下层,大滤孔的滤网设置在上层; 所述反应塔3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 301,底部设置有出水口 302,所述第二进水口 301与第一出水管202之间连接有第二过水管道8,所述出水口 302处连接有三通管9,所述三通管9远离出水口 302的其他两个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0,所述三通管9远离出水口 302的其中一个管路连接第一储水池4,另一个管路连接第二储水池5,所述反应塔3顶部设置有加料口 303 ; 所述第一储水池4内设置有第一水泵401,所述第一水泵401连接有第一输水管402 ; 所述第二储水池5内设置有第二水泵501,所述第二水泵501连接有第二输水管502 ; 所述第一输水管501和第二输水管502均延伸至地表. 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沉淀塔I靠近底部位置处设置有观察窗111,所述观察窗ill为钢化玻璃制成。 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沉淀塔1、过滤塔2和反应塔3底部均设置有一个支撑架11。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所需净化的污水进行沉淀、过滤和生化反应,污水先经由沉淀塔沉淀,去除掉沉积在污水内的淤泥,而后通过过滤去除掉沉浮在污水内的悬浮物,而后再进入到反应塔内进行生化反应去除掉污水中的化学物质,最后得到纯净水,本装置可实现污水净化的一站式服务,提高污水净化的效率,同时避免未净化完成的水源进入居民生活,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保证,且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塔、过滤塔、反应塔、第一储水池和第二储水池; 所述沉淀塔顶部设置有进水口,底部设置有排污口,靠近底部的侧面位置处设置有出水管,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塔、过滤塔、反应塔、第一储水池和第二储水池;所述沉淀塔顶部设置有进水口,底部设置有排污口,靠近底部的侧面位置处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过滤塔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靠近底部的侧面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出水管与第一进水口之间连接有第一过水管道,所述过滤塔内部设置有若干层滤网,各滤网具有不同孔径的滤孔,所述滤网按照滤孔的大、小,由上至下依次排布,其中小滤孔的滤网设置在下层,大滤孔的滤网设置在上层;所述反应塔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第一出水管之间连接有第二过水管道,所述出水口处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远离出水口的其他两个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三通管远离出水口的其中一个管路连接第一储水池,另一个管路连接第二储水池,所述反应塔顶部设置有加料口;所述第一储水池内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连接有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二储水池内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连接有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均延伸至地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含晶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市鸿奥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