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93705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附属进液管、附属进液管开关,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设置有附属进液管,所述附属进液管上设置有附属进液管开关,所述引流管在设置有附属进液管的一端还设置有负压引流球,所述负压引流球的底部设置有引流球开关,所述负压引流球,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患者手术后体内积血积液的排出和药物注入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附属进液管、附属进液管开关,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设置有附属进液管,所述附属进液管上设置有附属进液管开关,所述引流管在设置有附属进液管的一端还设置有负压引流球,所述负压引流球的底部设置有引流球开关,所述负压引流球,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患者手术后体内积血积液的排出和药物注入的问题。【专利说明】—种负压引流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说涉及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临床上医生给患者做完手术后,在患者手术部位内,如脑腔、腹腔或胸腔内会有血液和脓液浸出,体内残留的积血积液会引起患者的继发性感染,因此需对患者体内的积血积液进行引流排出工作。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手术中向患者体内植入一根硅胶引流管,硅胶管的一端留着体外,从而引导体内积血积液的排出,在患者痊愈后再将硅胶引流管拔除。但是这样操作存在如下问题:1、有时积血积液十分粘稠,易堵塞引流管,不利于其排出;2、当患者体内残留了为数不多的积血积液时,由于数量过少,也不利于其排出;3、如果想通过这根引流管向患者体内注入其它药物溶液时,会将黏着在引流管内壁的积血积液重新带入到患者体内,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现提出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其在引流管的一端设置有负压引流球,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负压引流球能够形成负压,从而可以充分的将患者体内积液排出,且引流管不易阻塞。 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附属进液管、附属进液管开关,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设置有附属进液管,所述附属进液管上设置有附属进液管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在设置有附属进液管的一端还设置有负压引流球,所述负压引流球的底部设置有引流球开关。 进一步,所述负压引流球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 进一步,所述负压引流球内设置有瓣膜。 进一步,所述引流管内径向设置有锯齿状突起。 进一步,所述引流管内径向设置有“十”形突起。 进一步,所述引流管内径向设置有“工”形突起。 进一步,所述引流管纵向上设置有显影线。 进一步,所述弓I流管远离附属进液管的一端设置有侧孔。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2、本技术在引流管的一端设置有负压引流球,能够高效的将残液引流排出。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引流管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是本技术的引流管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是本技术的引流管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5是本技术的负压引流球的剖视图; 图6是本技术的引流管端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附属进液管、附属进液管开关,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设置有附属进液管,所述附属进液管上设置有附属进液管开关,所述引流管在设置有附属进液管的一端还设置有负压引流球,所述负压引流球的底部设置有引流球开关。 在对患者实施手术后由于患者体内会有积液,首先医生先将该装置的引流管植入患者体内,使用时先打开引流球开关,用手按住负压引流球使其内部的空气排出,由于负压引流球内部有防回流瓣膜结构,在按压负压引流球时其内部的空气不会通过引流管而进入患者体内;关闭引流球开关,松开手,引流球由于变形内部呈负压,从而打开防回流瓣膜,使患者体内的残液经引流管收集到引流球中,待压力平衡后,观察记录残液体积,打开引流球开关将残液排出。 而当患者体内残液数量较少或过于粘稠时,可通过附属进液管的开关向患者体内注入生理盐水等药物溶液进行冲洗、稀释,再进行负压引流作业。附属进液管开关在不用时可以关闭,避免了外界环境对患者的感染。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引流球1、引流球开关11、刻度线12、瓣膜13、引流管2、侧孔21、附属进液管22、附属进液管开关23、锯齿状突起24、“十”形突起24A、“工”字形突起24B、显影线25。 所述引流管2的一端设置有侧孔21,所述引流管2的另一端设置有附属进液管22,所述附属进液管22上设置有附属进液管开关23,所述附属进液管22贯穿于引流管2的管壁中,所述引流管2内部径向设置有锯齿状突起24或“十”形突起24A或“工”字形突起24B,所述引流管2在设置有附属进液管22的一端设置有负压引流球1,所述负压引流球I的底部设置有引流球开关11,所述负压引流球I的外壁设置有刻度线12,所述负压引流球I内部设置有瓣膜13,所述引流管2纵向上设置有显影线25。 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2、附属进液管22、附属进液管开关23,所述引流管2的一端设置有附属进液管22,所述附属进液管22上设置有附属进液管开关23,所述引流管2在设置有附属进液管22的一端还设置有负压引流球1,所述负压引流球I的底部设置有引流球开关11。 由于所述引流管2在设置有附属进液管22的一端设置有负压引流球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医生先将该装置的引流管2植入患者体内,使用时先打开负压引流球I的引流球开关11,用手按住负压引流球I使其内部的空气排出,由于负压引流球I内部有瓣膜13结构,所述瓣膜13具有防回流的作用,在按压负压引流球I时,其内部的空气不会通过引流管2而进入患者体内;关闭负压引流球I的引流球开关11,松开手,负压引流球I由于变形内部呈负压,从而打开瓣膜13,使患者体内的残液经引流管2收集到负压引流球中1,待压力平衡后,由于所述负压引流球I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12,医生可以通过观察负压引流球I的积液,并记录残液体积,最后可以打开引流球开关11从而将残液排出。 同时,在体内残液数量较少或过于粘稠时,可通过附属进液管22的附属进液管开关23向患者体内注入生理盐水等药物溶液进行冲洗、稀释,再进行负压引流作业,附属进液管开关23在不用时可以关闭,进而避免了外界环境对患者造成二次感染的问题。 此外,为了更充分的将患者体内积液引出,还可以将负压引流球I连接到外部负压设备上,在使用时可以将负压引流球I的引流球开关11打开,再由外部负压设备产生负压,进行引流工作。 实施例二、如图1图2所示,所述引流管2内径向设置有锯齿状突起24,所述锯齿状突起24,对所述引流管2起到支撑作用,在负压引流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支撑引流管2内壁,防止引流时引流管2扁管,造成引流不畅的问题。 实施例三、如图1图3所述引流管2内部径向设置有“十”形突起24A,所述“十”形突起24A,对所述引流管2起到支撑作用,在负压引流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支撑引流管2内壁,防止引流时引流管2扁管,造成引流不畅的问题。 实施例四、如图1图4所示所述引流管2内部径向设置有“工”形突起24B,所述“工”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附属进液管、附属进液管开关,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设置有附属进液管,所述附属进液管上设置有附属进液管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在设置有附属进液管的一端还设置有负压引流球,所述负压引流球的底部设置有引流球开关,所述负压引流球内设置有瓣膜,所述引流管远离附属进液管的一端设置有侧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江军肖维文臧立群闫宝英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华仁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