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剂盒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92623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试剂盒组件,包括:第一容器,该第一容器包括:第一容器本体,两个设置于第一容器本体内且与第一容器本体形成第一封闭腔的第一密封膜;能够位于第一容器底端的第二容器,该第二容器具有能够打开的第二封闭腔;能够内伸于第一容器本体,且刺穿第一密封膜以使第一封闭腔与第二封闭腔连通的尖刺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试剂盒组件,需要两种试剂发生反应时,先将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放置在一起,再通过尖刺件将第一容器的第一封闭腔和第二容器的第二封闭腔连通,实现两种试剂的混合,从而避免了混合两种试剂时发生挂液现象,则避免了试剂的剂量发生变化,提高了测试的精度和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试剂盒组件,包括:第一容器,该第一容器包括:第一容器本体,两个设置于第一容器本体内且与第一容器本体形成第一封闭腔的第一密封膜;能够位于第一容器底端的第二容器,该第二容器具有能够打开的第二封闭腔;能够内伸于第一容器本体,且刺穿第一密封膜以使第一封闭腔与第二封闭腔连通的尖刺件。本技术提供的试剂盒组件,需要两种试剂发生反应时,先将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放置在一起,再通过尖刺件将第一容器的第一封闭腔和第二容器的第二封闭腔连通,实现两种试剂的混合,从而避免了混合两种试剂时发生挂液现象,则避免了试剂的剂量发生变化,提高了测试的精度和准确度。【专利说明】一种试剂盒组件
本技术涉及试剂存储和试剂反应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试剂盒组件。
技术介绍
对于较不稳定的混合试剂,例如剂体外诊断试剂,不利于长期放置,因此在使用之前两种试剂分开存放,检测时才将两者混合并进行反应。 混合两种反应试剂,即试剂A与试剂B,具体为:将试剂A移至试剂B所在位置。但是,将试剂A移至试剂B所在位置时,较易出现挂液现象,即试剂A滴落粘在试剂盒上,导致试剂A的剂量发生变化,影响测试的精度和准确度。 综上所述,如何避免混合两种试剂时发生挂液现象,以避免试剂的剂量发生变化,提高测试的精度和准确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试剂盒组件,避免混合两种试剂时发生挂液现象,以避免试剂的剂量发生变化,提高测试的精度和准确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试剂盒组件,包括: 第一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包括:第一容器本体,两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容器本体内且与所述第一容器本体形成第一封闭腔的第一密封膜; 能够位于所述第一容器底端的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具有能够打开的第二封闭腔; 能够内伸于所述第一容器本体,且刺穿所述第一密封膜以使所述第一封闭腔与所述第二封闭腔连通的尖刺件。 优选的,上述试剂盒组件中,所述第二容器包括:能够供所述第一容器本体插入的第二容器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容器本体顶端且与所述第二容器本体形成所述第二封闭腔的第二密封膜。 优选的,上述试剂盒组件中,所述第一容器本体和所述第二容器本体,其中一者设置有定位凸起,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槽。 优选的,上述试剂盒组件中,所述第一容器本体包括:能够内伸于所述第二容器本体的细容器本体,与所述细容器本体连通的粗容器本体;所述细容器本体的外径和所述第二容器本体的内径均小于所述粗容器本体的外径。 优选的,上述试剂盒组件中,所述尖刺件包括:尖刺件本体,与所述尖刺件本体相连的操作杆,设置于所述操作杆上的活塞;其中,所述活塞与所述第一容器本体的内壁配口 ο 优选的,上述试剂盒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操作杆上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活塞远离所述尖刺件本体的一侧;其中,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一容腔本体的内壁配合,且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限位槽和出气孔,所述第一容器本体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凸起。 优选的,上述试剂盒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二容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腔底端,所述第一容器位于所述第二容器的顶端;其中,所述第二容器包括第二容器本体,位于所述第一容器本体底端的第一密封膜与所述第二容器本体形成所述第二封闭腔。 优选的,上述试剂盒组件中,所述尖刺件包括:尖刺件本体,与所述尖刺件本体相连的盖板;其中,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顶端配合,且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封闭腔连通的排气孔所述盖板设置有与所述排气孔配合的第一定位凸缘,以及与所述第一容器本体配合的第二定位凸缘。 优选的,上述试剂盒组件中,所述第一容器本体呈锥形。 优选的,上述试剂盒组件中,所述尖刺件的尖刺件本体呈锥形,且所述尖刺件本体的横截面呈“十”字型或者圆形。 本技术提供的试剂盒组件的使用方法为:将试剂A装入第一容器本体内,通过第一密封膜实现封闭,将试剂B装入第二容器内并封闭成第二封闭腔;需要试剂A和试剂B反应时,打开第二封闭腔,将第二容器放置在第一容器的底端,将尖刺件内伸于第一容器本体,移动尖刺件并刺穿第一密封膜,使得第一封闭腔和第二封闭腔连通,则实现了试剂A和试剂B混合,从而实现了试剂A和试剂B发生反应。 由上述使用方法可知,本技术提供的试剂盒组件,需要两种试剂发生反应时,先将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放置在一起,再通过尖刺件将第一容器的第一封闭腔和第二容器的第二封闭腔连通,实现两种试剂的混合,从而避免了混合两种试剂时发生挂液现象,则避免了试剂的剂量发生变化,提高了测试的精度和准确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试剂盒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试剂盒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试剂盒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试剂盒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试剂盒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上图1-图9中: I为第一容器、11为第一容器本体、111为细容器本体、112为粗容器本体、113为限位凸起、114为定位槽、12为第一密封膜、2为第二容器、21为第二容器本体、211为定位凸起、22为第二密封膜、3为尖刺件、31为尖刺件本体、32为活塞、33为限位板、331为限位槽、332为出气孔、34为操作杆、35为操作板、36为盖板、361为第一定位凸缘、362为第二定位凸缘、4为壳体、41为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试剂盒组件,包括:第一容器1,该第一容器I包括:第一容器本体11,两个设置于第一容器本体11内且与第一容器本体11形成第一封闭腔的第一密封膜12 ;能够位于第一容器I底端的第二容器2,该第二容器2具有能够打开的第二封闭腔;能够内伸于第一容器本体11,且刺穿第一密封膜12以使第一封闭腔与第二封闭腔连通的尖刺件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封闭腔存放一种试剂,记为试剂A ;第二封闭腔存放另一种试齐U,记为试剂B。第二容器2能够位于第一容器I的底端,是指能够将第二容器2和第一容器I放置在一起,且第二容器2位于第一容器I的底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试剂盒组件的使用方法为:将试剂A装入第一容器本体11内,通过第一密封膜12实现封闭,将试剂B装入第二容器2内并封闭成第二封闭腔;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试剂盒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器(1),所述第一容器(1)包括:第一容器本体(11),两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容器本体(11)内且与所述第一容器本体(11)形成第一封闭腔的第一密封膜(12);能够位于所述第一容器(1)底端的第二容器(2),所述第二容器(2)具有能够打开的第二封闭腔;能够内伸于所述第一容器本体(11),且刺穿所述第一密封膜(12)以使所述第一封闭腔与所述第二封闭腔连通的尖刺件(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祥戴斌胡峰
申请(专利权)人: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