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式稳流供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92165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补偿式稳流供水装置,其包括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调节罐、进水管、真空抑制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进水电磁阀、出水电磁阀和控制器;第二腔体依次通过导气管和真空抑制器与第一腔体连通;进水管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进水管的进口位于所述调节罐外并用于与供水管道连接,进水电磁阀安装在进水管内并用于控制进水管的启闭,第一压力传感器安装在进水管内并位于进水电磁阀的进水端与进水管的进口之间;第一腔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出水电磁阀安装在出水口内并用于控制所述出水口的启闭;第二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第二腔体内;调节罐内充有惰性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防止大气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补偿式稳流供水装置,其包括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调节罐、进水管、真空抑制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进水电磁阀、出水电磁阀和控制器;第二腔体依次通过导气管和真空抑制器与第一腔体连通;进水管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进水管的进口位于所述调节罐外并用于与供水管道连接,进水电磁阀安装在进水管内并用于控制进水管的启闭,第一压力传感器安装在进水管内并位于进水电磁阀的进水端与进水管的进口之间;第一腔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出水电磁阀安装在出水口内并用于控制所述出水口的启闭;第二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第二腔体内;调节罐内充有惰性气体。本技术有效防止大气污染。【专利说明】补偿式稳流供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负压供水技术。
技术介绍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以及城市自来水管网设施的不断完善,直接串接在自来水管网上叠压供水的无负压设备应运而生。无负压供水设备与传统的二次供水设备相比具有节能、卫生、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等优点。在用水高峰时,自来水进水压不足时,还可以实现差量补偿。现有的方法是当用户用水量大于自来水进水量,流量补偿罐内的压力低于一个大气压时,安装在流量补偿罐上的真空抑制器自动打开,使空气进入补偿罐内,消除真空。当补偿罐内压力升高时,又可以将多余的空气排出,使补偿罐内蓄满水,以备下次用水高峰期时使用,当补偿罐内蓄满水后,安装在补充罐顶部的真空抑制器自动关闭,防止溢流。上述方法的最大缺点就是在流量补偿时,补偿罐内的储水是与大气直接接触的,带来了二次污染的隐患,而且补偿罐相当于一只断流的水箱,此时水泵的进口压为零压,水泵在低效工况下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补偿式稳流供水装置,其能解决储水污染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补偿式稳流供水装置,其包括调节罐、进水管、真空抑制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进水电磁阀、出水电磁阀和控制器;所述调节罐内间隔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依次通过导气管和真空抑制器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真空抑制器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进水管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进水管的进口位于所述调节罐外并用于与供水管道连接,所述进水电磁阀安装在进水管内并用于控制进水管的启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安装在进水管内并位于进水电磁阀的进水端与进水管的进口之间;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电磁阀安装在出水口内并用于控制所述出水口的启闭;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第二腔体内;所述调节罐内充有惰性气体;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进水电磁阀和出水电磁阀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腔体内还安装有一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进一步优选的,该补偿式稳流供水装置还包括弯头,弯头的一端与进水管的出口连接,弯头与进水管的出口的连接位置低于所述液位传感器。再进一步优选的,该补偿式稳流供水装置还包括挡板,弯头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板的顶部铰接。所述弯头为45°弯头。 优选的,第一压力传感器与进水管的进口之间还安装有一自动排气阀。 优选的,调节罐的容积与第二腔体的容积之间的关系为:P2*V = P1*V2,P1为供水管道的第一供水压力,P2为供水管道的第二供水压力,V为调节罐的容积,V2为第二腔体的容积,P2>P1。 优选的,第二腔体上还开设有一充气口。 优选的,调节罐的底部还设有排水口。 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调节罐的真空消除是由真空抑制器来实现的,当调节罐内第一腔体水位下降时,真空抑制器自动开启,从而达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的压力平衡,由第二腔体预先置入的惰性气体来消除第一腔体的负压,抑制真空的产生,因此不会对市政供水管网造成负压影响,不影响其它管网用户的正常用水。调节罐是完全封闭的结构,调节罐内的水并不与外界大气接触,只与调节罐内具有保鲜作用且难溶于水的惰性气体接触,从而有效防止大气污染。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补偿式稳流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压力传感器;2、进水电磁阀;3、真空抑制器;4、第二压力传感器;5、进水管;6、第二腔体;7、第一腔体;8、液位传感器;9、充气口 ;10、排水口 ;11、弯头;12、出水电磁阀;13、调节罐;14、导气管;15、挡板;16、自动排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补偿式稳流供水装置,其包括调节罐13、进水管5、真空抑制器 3、第一压力传感器1、第二压力传感器4、进水电磁阀2、出水电磁阀12、液位传感器8、弯头 11、挡板15、自动排气阀16和控制器。 所述调节罐13内间隔设置有第一腔体7和第二腔体6,第二腔体6依次通过导气管14和真空抑制器3与第一腔体7连通,所述真空抑制器3位于所述第一腔体7的顶部。 进水管5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腔体7内,进水管5的进口位于所述调节罐13外并用于与供水管道(图未画出)连接,所述进水电磁阀2安装在进水管内并用于控制进水管5的启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I安装在进水管5内并位于进水电磁阀2的进水端与进水管5的进口之间。自动排气阀16安装在第一压力传感器I与进水管5的进口之间。 所述第一腔体7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和排水口 10,所述出水电磁阀12安装在出水口内并用于控制所述出水口的启闭。排水口 10内也安装有排水阀门(图未标出)。 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4安装在第二腔体6内。所述调节罐13内充有惰性气体,本实施例的惰性气体可以是氮气。 液位传感器8安装在第一腔体7内。弯头11的一端与进水管5的出口连接,弯头11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板15的顶部铰接,弯头11与进水管5的出口的连接位置低于所述液位传感器8。本实施例的弯头11采用45°弯头。 调节罐13的容积与第二腔体6的容积之间的关系符合波义耳定律(在密闭容器中的定量气体,在恒温下,气体的压力和体积成反比关系)。调节罐13的容积与第二腔体6的容积之间的关系为:P2*V = P1*V2,Pl为供水管道的第一供水压力,P2为供水管道的第二供水压力,V为调节罐13的容积,V2为第二腔体6的容积,P2>P1。 第二腔体6上还开设有一充气口 9,所述充气口 9内也安装有充气阀门。 第一压力传感器1、第二压力传感器4、液位传感器8、进水电磁阀2和出水电磁阀12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调节罐13的真空消除是由真空抑制器3来实现的,当调节罐13内第一腔体7水位下降时,真空抑制器3自动开启,从而达到第一腔体7和第二腔体6之间的压力平衡,由第二腔体6预先置入的惰性气体来消除第一腔体7的负压,抑制真空的产生,因此不会对市政供水管网造成负压影响,不影响其它管网用户的正常用水。调节罐13是完全封闭的结构,调节罐13内的水并不与外界大气接触,只与调节罐13内具有保鲜作用且难溶于水的惰性气体接触,从而有效防止大气污染。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补偿式稳流供水装置的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当通入市政水之前,通过排水口 10对第一腔体7进行清洗,关闭进水电磁阀2和出水电磁阀12,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补偿式稳流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罐、进水管、真空抑制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进水电磁阀、出水电磁阀和控制器;所述调节罐内间隔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依次通过导气管和真空抑制器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真空抑制器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进水管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进水管的进口位于所述调节罐外并用于与供水管道连接,所述进水电磁阀安装在进水管内并用于控制进水管的启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安装在进水管内并位于进水电磁阀的进水端与进水管的进口之间;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电磁阀安装在出水口内并用于控制所述出水口的启闭;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第二腔体内;所述调节罐内充有惰性气体;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进水电磁阀和出水电磁阀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方朱文学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广一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