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电源并联工作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90501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电源并联工作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输入电源,第一、第二电源转换模块,输入端分别与输入电源连接;第一/二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二二极管与输出电压模块连接,侦测管脚通过第一/二电阻与输出电压模块连接;各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连接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各二极管的负极与输出电压模块连接,第一、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硬件电路相同;第一、第二电阻,用于使第一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的第一输出电压和第二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的第二输出电压相等。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一种两个或多个电源并联输出时,采用隔离二极管、反馈点选择、合理电阻值设置,可实现多电源模块之间均压、均流输出,从而减小电源设计难度、降低电源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该装置包括:输入电源,第一、第二电源转换模块,输入端分别与输入电源连接;第一/二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二二极管与输出电压模块连接,侦测管脚通过第一/二电阻与输出电压模块连接;各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连接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各二极管的负极与输出电压模块连接,第一、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硬件电路相同;第一、第二电阻,用于使第一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的第一输出电压和第二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的第二输出电压相等。本专利技术在一种两个或多个电源并联输出时,采用隔离二极管、反馈点选择、合理电阻值设置,可实现多电源模块之间均压、均流输出,从而减小电源设计难度、降低电源成本。【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主板电源设计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集成电路生产工艺的提升,单位面积内集成更多的晶体管,芯片功能强大的同时功耗也在上升,对输入的电源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DC-DC(直流转直流)的解决方法是:当电流变大时,电源设计时就从单相升级到两相,当需求再增大时电源方案就变成三相、四相,以此类推。 这样做的后果是电源设计的成本会非常高,一个六相电源控制芯片的价格远远不止是一个单相电源控制芯片的6倍;第二个缺点是BOM(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里面多一种物料,增加维护和采购周期的风险。而如果简单的直接将两个或多个电源并联来提供大电流,会产生电压不平均、电流不均流、倒灌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该方法可以实现多电源模块之间均压、均流输出,并降低电源设计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电源并联工作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包括:输入电源,第一、第二电源转换模块,输入端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第二二极管,第一、第二电阻,输出电压模块; 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二极管与输出电压模块连接,侦测(SENSE)管脚通过第一电阻与输出电压模块连接;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第二二极管与输出电压模块连接,侦测(SENSE)管脚通过第二电阻与输出电压模块连接; 其中,各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连接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各二极管的负极与输出电压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转换模块和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硬件电路相同; 所述第一、第二电阻,用于使所述第一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的第一输出电压和第二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的第二输出电压相等。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输入电源为第一输入电压模块, 第一输入电压模块,用于分别为所述第一、第二电源转换模块供电。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具有以下特点: 还包括:缓启动电路; 第一输入电压模块分别为所述第一、第二电源转换模块供电是指通过缓启动电路后分别为第一、第二电源转换模块供电。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侦测(SENSE)管脚用于侦测所述第一、第二输出电压。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第一、第二电阻的阻值为5?10欧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多电源并联工作的方法,应用在上述装置中,该方法包括: 通过分别调节第一、第二电阻,使得第一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的第一输出电压和第二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的第二输出电压相等。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同一个输入电压模块分别为第一、第二电源转换模块供电。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同一个输入电压模块分别为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第二电源转换模块供电包括: 所述输入电压模块经过缓启动电路后分别为第一、第二电源转换模块供电。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一、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侦测(SENSE)管脚,侦测所述第一、第二输出电压。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第二电阻的阻值为5?10欧姆。 综上,上述多电源并联工作的装置及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在一种两个或多个电源并联输出时,通过采用隔离二极管、反馈点选择、合理的电阻值设置,可以实现多电源模块之间均压、均流输出,从而减小电源设计难度、降低电源成本。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多电源并联工作并实现输出均压、均流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专利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的相互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电源并联工作的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 输入电源,第一、第二电源转换模块,输入端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第二二极管,第一、第二电阻,输出电压模块; 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二极管与输出电压模块连接,侦测(SENSE)管脚通过第一电阻与输出电压模块连接;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第二二极管与输出电压模块连接,侦测(SENSE)管脚通过第二电阻与输出电压模块连接; 其中,各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连接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各二极管的负极与输出电压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转换模块和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硬件电路相同; 所述第一、第二电阻,用于使所述第一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的第一输出电压和第二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的第二输出电压相等。 可选地,所述输入电源为第一输入电压模块, 第一输入电压模块,用于分别为所述第一、第二电源转换模块供电。 可选地,还包括:缓启动电路; 第一输入电压模块分别为所述第一、第二电源转换模块供电是指通过缓启动电路后分别为第一、第二电源转换模块供电。 可选地,第一、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侦测(SENSE)管脚用于侦测所述第一、第二输出电压。 可选地,所述第一、第二电阻的阻值为5?10欧姆。 基于上述装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电源并联工作方法,应用上述装置中;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分别调节第一、第二电阻,使得第一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的第一输出电压和第二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的第二输出电压相等。 可选地,还包括:通过同一个输入电压模块分别为第一、第二电源转换模块供电。 可选地,通过同一个输入电压模块分别为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第二电源转换模块供电包括: 所述输入电压模块经过缓启动电路后分别为第一、第二电源转换模块供电。 可选地,还包括: 通过第一、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侦测(SENSE)管脚,侦测所述第一、第二输出电压。 可选地,还包括: 所述第一、第二电阻的阻值为5?10欧姆。 根据上述方法和装置,可知在两个及以上电源并联输出时,通过采用隔离二极管、反馈点选择、合理的电阻值设置,可以实现多电源模块之间均压、均流输出,从而减小电源设计难度、降低电源成本。 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装置及方法,下面用具体实施例说明。 (I)、第一、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入端并联连接; (2)、“第一输入电压”经过缓启动电路输出“第二输入电压”,“第二输入电压”给第一、第二电源转换模块供电; 缓启动电路的作用是防止浪涌电流,保护后端模块; (3)、为防止倒灌,两电源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电源并联工作的装置,包括:输入电源,第一、第二电源转换模块,输入端分别与所述输入电源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第二二极管,第一、第二电阻,输出电压模块;第一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二极管与输出电压模块连接,侦测(SENSE)管脚通过第一电阻与输出电压模块连接;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第二二极管与输出电压模块连接,侦测(SENSE)管脚通过第二电阻与输出电压模块连接;其中,各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连接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各二极管的负极与输出电压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转换模块和第二电源转换模块的硬件电路相同;所述第一、第二电阻,用于使所述第一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的第一输出电压和第二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的第二输出电压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贡维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