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硅氧短切纤维酸沥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88280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硅氧短切纤维酸沥滤装置,包括酸槽、滚筒、转轴及驱动组件,所述转轴贯穿滚筒的轴心并与滚筒固定连接,所述酸槽内设置有支架,所述转轴两端分别设置在支架上,所述驱动组件通过转轴驱动滚筒旋转,所述滚筒的筒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该高硅氧短切纤维酸沥滤装置设计巧妙,自动化程度高,通过滚筒的不断滚动,使滚筒内部的高硅氧短切玻璃纤维不断进行均匀沥滤,加工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加工效率非常高,得到的成品质量较好,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高硅氧短切纤维酸沥滤装置,包括酸槽、滚筒、转轴及驱动组件,所述转轴贯穿滚筒的轴心并与滚筒固定连接,所述酸槽内设置有支架,所述转轴两端分别设置在支架上,所述驱动组件通过转轴驱动滚筒旋转,所述滚筒的筒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该高硅氧短切纤维酸沥滤装置设计巧妙,自动化程度高,通过滚筒的不断滚动,使滚筒内部的高硅氧短切玻璃纤维不断进行均匀沥滤,加工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加工效率非常高,得到的成品质量较好,具有推广使用价值。【专利说明】高硅氧短切纤维酸沥滤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硅氧玻璃纤维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高硅氧短切纤维酸浙滤装置。
技术介绍
高硅氧玻璃纤维是一种人造高性能无机纤维,它具有优良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如优良耐酸性能,优异耐高温性能,优异高温隔热和高温介电性能。它在航天航空、国防军工以及国民经济领域中高温防热隔热、金属冶炼铸造、高温气体液体过滤、建筑防火等领域大显身手,应用领域和需求量日渐增加。 酸浙滤是高硅氧玻璃纤维纱生产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工艺参数和控制以及装备等对高硅氧玻璃纤维酸浙滤率、S12含量、纤维耐高温性能、纤维强力及均匀性有重要影响。 然而现有的酸浙滤工艺一般都是通过人工操作,加工难度较大,不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工作效率较低,得到的产品质量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提高加工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的高硅氧短切纤维酸浙滤装置。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硅氧短切纤维酸浙滤装置,包括酸槽、滚筒、转轴及驱动组件,所述转轴贯穿滚筒的轴心并与滚筒固定连接,所述酸槽内设置有支架,所述转轴两端分别设置在支架上,所述驱动组件通过转轴驱动滚筒旋转,所述滚筒的筒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 考虑到现有技术中,在对高硅氧短切玻璃纤维进行酸浙滤时,需要将高硅氧短切玻璃纤维全部浸在酸槽内,人工操作的话,不仅操作难度大,会对操作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而且由于人工误差很容易导致高硅氧短切玻璃纤维浙滤不均匀而影响产品质量。 而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能够自动进行酸浙滤工艺的高硅氧短切纤维酸浙滤装置,能将大量高硅氧短切玻璃纤维集中处理,通过滚筒的不断滚动,使滚筒内部的高硅氧短切玻璃纤维不断进行均匀浙滤,加工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加工效率非常高,得到的成品质量非常好。 为了使得高硅氧短切玻璃纤维浙滤较为均匀,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特殊的滚筒。 所述滚筒包括筒体及均匀包覆在筒体外圆周的若干弧形盖板,所述筒体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盖板上均匀开设有第二通孔,盖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插接套,且相邻两盖板的第一插接套之间插接有第一插杆,盖板通过第一插接套可沿第一插杆翻转。 为了便于相邻两盖板之间进行连接,相邻两盖板上的第一插接套依次交替设置,各第一插接套内分别开设有第一插孔,且各第一插孔的轴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插杆依次穿过各第一插孔。 为了进一步增加安全性,所述盖板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二插接套,所述筒体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二插接套相对应的第三插接套,第三插接套与第二插接套之间插接有第二插杆。由于增设了第二插杆、第二插接套及第三插接套,即使滚筒在滚动过程中第一插杆掉落或断裂,盖板也不会打开,从而防止对滚筒内的高硅氧短切玻璃纤维产生影响。 为了便于第二插杆与第二插接套、第三插接套插接,所述盖板一端设置有两个第二插接套,所述第三插接套设置在两第二插接套之间,第二插接套、第三插接套内分别开设有第二插孔,且各第二插孔的轴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插杆依次穿过各第二插孔。 通过第一插杆及第二插杆的双重防护,可以防止盖板在使用过程中打开,从而保证了滚筒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为了防止驱动组件对酸液产生影响,所述酸槽内设置有酸液腔及安装腔,所述滚筒设置在酸液腔内,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内,酸液仅存在酸液腔内。 由于酸槽较高,因此需要设计一个专用的齿轮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及电机,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之间,所述第一齿轮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转轴连接。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高硅氧短切纤维酸浙滤装置设计巧妙,自动化程度高,通过滚筒的不断滚动,使滚筒内部的高硅氧短切玻璃纤维不断进行均匀浙滤,加工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加工效率非常高,得到的成品质量较好,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高硅氧短切纤维酸浙滤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高硅氧短切纤维酸浙滤装置的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滚筒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高硅氧短切纤维酸浙滤装置,包括酸槽1、滚筒4、转轴5及驱动组件,所述转轴5贯穿滚筒4的轴心并与滚筒4固定连接,所述酸槽I内设置有支架6,所述转轴5两端分别设置在支架6上,所述驱动组件通过转轴5驱动滚筒4旋转,所述滚筒4的筒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41。 所述酸槽I内设置有酸液腔2及安装腔3,所述滚筒4设置在酸液腔2内,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安装腔3内,酸槽I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酸液腔2和安装腔3隔开,防止酸液腔2内的酸液进入安装腔3内。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8、第三齿轮7及电机,所述第二齿轮8设置在第一齿轮9和第三齿轮7之间,所述第一齿轮9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三齿轮7与转轴5连接。电机驱动第一齿轮9旋转,第一齿轮9带动第二齿轮8旋转,第二齿轮8带动第三齿轮7旋转,第三齿轮7带动转轴5旋转,从而使整个滚筒4旋转。 如图2-5所示,所述滚筒4包括筒体及均匀包覆在筒体外圆周的若干弧形盖板42,所述筒体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41,所述盖板42上均匀开设有第二通孔43,盖板4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插接套44,且相邻两盖板42的第一插接套44之间插接有第一插杆45,盖板42通过第一插接套44可沿第一插杆45翻转。 相邻两盖板42上的第一插接套44依次交替设置,各第一插接套44内分别开设有第一插孔,且各第一插孔的轴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插杆45依次穿过各第一插孔,第一插杆45将相邻的两盖板42的两排第一插接套44串联起来,从而使盖板42可沿第一插杆45翻转实现开启或关闭。由于盖板42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第一插接套44,因此,根据需要,盖板42可向上或向下翻转,非常方便。 由于筒体在不断旋转过程中,第一插杆45可能会掉落或断裂,此时,盖板42会自动打开,会对筒体内的高硅氧短切玻璃纤维造成损坏,甚至造成设备的损坏。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发生,本技术在盖板42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二插接套47,筒体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二插接套47相对应的第三插接套48,第三插接套48与第二插接套47之间插接有第二插杆49。所述盖板42每一端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硅氧短切纤维酸沥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酸槽、滚筒、转轴及驱动组件,所述转轴贯穿滚筒的轴心并与滚筒固定连接,所述酸槽内设置有支架,所述转轴两端分别设置在支架上,所述驱动组件通过转轴驱动滚筒旋转,所述滚筒的筒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群陆一兵胡立胜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市天彩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