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飞专利>正文

清除粉尘用排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86984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6:37
一种清除粉尘用排风装置,包括有主排风槽其内设置有风机,主排风槽包括有进风口,还包括:装置主体,于装置主体内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的宽度与装置主体的内径相同,分隔板间交叉设置,且夹角相同,相邻的两块分隔板与装置主体形成有独立气室,装置主体上开设有排风口,排风口与独立气室连通,装置主体的顶部开设有与独立气室相通的出风口,出风口为中心对称结构设计,出风口的对称中心与装置主体的中心轴同轴设置,进风口与出风口对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存在某一个排风口远离风机的情况出现,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各个排风口的吸气效果相同,能够避免粉尘的堆积,提高粉尘排除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清除粉尘用排风装置,包括有主排风槽其内设置有风机,主排风槽包括有进风口,还包括:装置主体,于装置主体内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的宽度与装置主体的内径相同,分隔板间交叉设置,且夹角相同,相邻的两块分隔板与装置主体形成有独立气室,装置主体上开设有排风口,排风口与独立气室连通,装置主体的顶部开设有与独立气室相通的出风口,出风口为中心对称结构设计,出风口的对称中心与装置主体的中心轴同轴设置,进风口与出风口对接。本技术不存在某一个排风口远离风机的情况出现,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结构设计,本技术各个排风口的吸气效果相同,能够避免粉尘的堆积,提高粉尘排除的效果。【专利说明】清除粉尘用排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通风换气设备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清除粉尘用排风装置。
技术介绍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磨房粉尘排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磨房粉尘排风装置包括主排风槽^以及防尘罩2',主排风槽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口3',防尘罩通过软管与进风口连通。 上述结构存在如下缺点: 1、进风口包括有多个,全部的进风口依次排列设置,如此,当主排风槽内的风机运行时,随着进风口数量的增加,远离风机的进风口排风量逐次递减,此时,位于末端的进风口几乎无法工作,造成粉尘的堆积; 2、防尘罩与进风口采用软管连通,由于软管的直径较小,其风阻较大,非常不利于粉尘排除防尘罩而造成磨房内粉尘污染的加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除粉尘用排风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清除粉尘用排风装置,包括有主排风槽,于所述主排风槽内设置有风机,所述主排风槽包括有进风口,还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为圆筒形结构设计,于所述装置主体内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宽度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径相同,所述分隔板包括有多块,全部的所述分隔板交叉设置,所述分隔板之间的夹角相同,相邻的两块所述分隔板与所述装置主体形成有独立气室,所述装置主体上开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与所述独立气室连通,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独立气室相通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为中心对称结构设计,所述出风口的对称中心与所述装置主体的中心轴同轴设置,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对接。 优选地,所述分隔板包括有两个;与一个所述独立气室相连通的所述排风口包括有两个。 优选地,本技术还包括有防尘罩以及连通部件,所述防尘罩通过所述连通部件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连通部件为漏斗形结构设计,所述连通部件包括有大头接口和小头接口,所述大头接口与所述防尘罩连接,所述小头接口与所述排风口连接。 优选地,本技术还包括有自动打腊组件,所述自动打腊组件包括减速马达,所述减速马达具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外侧套设有移动螺母,所述移动螺母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并可于所述螺杆上滑动;所述移动螺母的外侧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移动螺母滑动连接,所述套筒通过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防尘罩内,所述移动螺母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蜡的安装架。 在上述结构设计中,本技术独创地将装置主体设计为圆形结构,在装置主体内设置分隔板将装置主体内部等分为多个独立气室,装置主体设置在磨房内,其顶部位于装置主体的中心位置(装置主体为圆筒形结构设计,装置主体的中心轴即为其中心位置)开设有一个中心对称结构设计的出风口,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为圆形结构。出风口与主排风槽的进气口对接,由于独立气室结构相同,且出风口中心对称,能够使得主排风槽内的负压均匀分布至各个独立气室内,使得每一个独立气室的吸气作用相同。本技术不存在某一个排风口远离风机的情况出现,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结构设计,本技术各个排风口的吸气效果相同,能够避免粉尘的堆积,提高粉尘排除的效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磨房粉尘排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清除粉尘用排风装置上安装的装置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清除粉尘用排风装置上安装的装置主体的俯视图; 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防尘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自动打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5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 主排风槽1、风机2、装置主体3、分隔板4、排风口 5、防尘罩6、连通部件7、减速马达8、螺杆9、移动螺母10、套筒11、支架12、安装架13、出风口 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2至图5,其中,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清除粉尘用排风装置上安装的装置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清除粉尘用排风装置上安装的装置主体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防尘罩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自动打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清除粉尘用排风装置,包括有主排风槽1,于主排风槽I内设置有风机2,主排风槽I包括有进风口。主排风槽I的一端设置在磨房内,另一端则伸出窗外。在主排风槽I内设置了风机2,用于提供负压使得主排风槽I对磨房内的空气具有吸气作用。主排风槽I包括有进风口,进风口设置在磨房内。基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还包括:装置主体3,装置主体3为圆筒形结构设计,于装置主体3内设置有分隔板4,分隔板4的宽度与装置主体3的内径相同,分隔板4包括有多块,全部的分隔板4交叉设置,分隔板4之间的夹角相同,相邻的两块分隔板4与装置主体3形成有独立气室,装置主体3上开设有排风口 5,排风口 5与独立气室连通,装置主体3的顶部开设有与独立气室相通的出风口 14,出风口 14为中心对称结构设计,出风口 14的对称中心与装置主体3的中心轴同轴设置,进风口与出风口 14对接。 在上述结构设计中,本技术独创地将装置主体3设计为圆形结构,在装置主体3内设置分隔板4将装置主体3内部等分为多个独立气室,装置主体3设置在磨房内,其顶部位于装置主体3的中心位置(装置主体3为圆筒形结构设计,装置主体3的中心轴即为其中心位置)开设有一个中心对称结构设计的出风口 14,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4为圆形结构。出风口 14与主排风槽I的进气口对接,由于独立气室结构相同,且出风口14中心对称,能够使得主排风槽I内的负压均匀分布至各个独立气室内,使得每一个独立气室的吸气作用相同。本技术不存在某一个排风口 5远离风机2的情况出现,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结构设计,本技术各个排风口的吸气效果相同,能够避免粉尘的堆积,提高粉尘排除的效果。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分隔板4包括有两个;与一个独立气室相连通的排风口 5包括有两个。 当然,分隔板4还可以设计为三个或者四个,排风口 5可以设计为三个或者四个或者多个。 作为本技术的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除粉尘用排风装置,包括有主排风槽(1),于所述主排风槽内设置有风机(2),所述主排风槽包括有进风口,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装置主体(3),所述装置主体为圆筒形结构设计,于所述装置主体内设置有分隔板(4),所述分隔板的宽度与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径相同,所述分隔板包括有多块,全部的所述分隔板交叉设置,所述分隔板之间的夹角相同,相邻的两块所述分隔板与所述装置主体形成有独立气室,所述装置主体上开设有排风口(5),所述排风口与所述独立气室连通,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独立气室相通的出风口(14),所述出风口为中心对称结构设计,所述出风口的对称中心与所述装置主体的中心轴同轴设置,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飞
申请(专利权)人:张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