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旋耕刀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86013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旋耕刀片,包括刀柄、刀身以及刀颈,刀柄上设有螺丝孔,刀身包括刀身主平面、弯曲面、刀刃、刀背以及刀头,刀颈上的过渡外侧面上设有折弯。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旋耕刀片,通过在旋耕刀片工作中受力最大的刀颈的边线上设有折弯,在不增加刀体重量下有效的增强了旋耕刀的载荷能力,同时旋耕刀不易变形和断裂、使用寿命较现有技术的旋耕刀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旋耕刀片,包括刀柄、刀身以及刀颈,刀柄上设有螺丝孔,刀身包括刀身主平面、弯曲面、刀刃、刀背以及刀头,刀颈上的过渡外侧面上设有折弯。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旋耕刀片,通过在旋耕刀片工作中受力最大的刀颈的边线上设有折弯,在不增加刀体重量下有效的增强了旋耕刀的载荷能力,同时旋耕刀不易变形和断裂、使用寿命较现有技术的旋耕刀长。【专利说明】—种新型旋耕刀片
本技术涉及农用旋耕机械备件
,具体涉及一种安装于农用旋耕机上的新型旋耕刀片。
技术介绍
旋耕刀是用于农田挠地使用的旋耕机上的配件,旋耕机主要用于田地的耕作和平整作业,其因具有犁、耙合一的作业效果,可大幅度节省人力,且提高耕种的效率,是目前农村最受欢迎的农业机械设备之一;旋耕刀作为旋耕机上的重要配件,每个旋耕机均会设有多把有规则排列的旋耕刀,因此旋耕刀的市场需求非常大,了解旋耕刀使用中的特点并对旋耕刀进行相应的改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旋耕刀是旋耕机的重要工作部件之一,工作中,旋耕刀不仅要承受旋耕机的重量,驱动其行走,且旋耕刀还与田地不断接触摩擦和挤压,田地土壤状况复杂、密度分布不均匀,因此旋耕刀是承受载荷最大、最易损坏的零部件,现有技术的旋耕刀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断裂和弯曲变形,导致旋耕刀失效、无法作业,使得旋耕机需要频繁停机进行手动换刀,不仅降低耕田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成本,且浪费了社会和自然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不易变形和断裂、使用寿命长的新型旋耕刀片。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种新型旋耕刀片,用于设于旋耕机上,包括: 与旋耕机连接的刀柄,设在所属刀柄上的螺丝孔,螺丝孔用于将刀柄固定连接于旋耕机上; 刀身,刀身包括刀身主平面以及与刀身主平面形成夹角的弯曲面,刀身一端设有刀刃,刀身另一端为刀背以及刀头; 刀颈,设于刀柄与刀身之间,刀颈上设有折弯,折弯包括设在刀身过渡区一面上的折弯外型线和折弯突起,设在刀身过渡区另一面上的折弯外型线和折弯凹槽,折弯突起由折弯外型线向刀颈延展,折弯凹槽由折弯里型线向刀颈延展,折弯外型线和折弯里型线平行,并分别与过渡外侧面的两条边线连接,过渡外侧面与刀颈垂直。 优选地,折弯的段数为I个或I个以上折弯。 另外,折弯个数在I个以上时,折弯是多个连续的或是不连续的折弯。 优选地,折弯个数在I个以上时,多个折弯的方向均为同一方向或是不同方向。 优选地,折弯凹槽的折弯里型线的形状包括:半圆形、半椭圆形、弧形、梯形、折线型和方形。 优选地,折弯里型线的起始点设在刀颈内并与螺丝孔的距离为10mm-120mm。 优选地,折弯里型线的长度为5mm-150mm,宽度为2.5mm-1Omm,高度为0.5mm-30mmo 优选地,刀刃与刀头之间的过渡面为斜面或圆滑曲面。 优选地,刀身主平面与弯曲面的夹角为90-140°。 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旋耕刀片,通过在旋耕刀片工作中受力最大的刀颈的边线上设有折弯,在不增加刀体重量下有效的增强了旋耕刀的载荷能力,同时旋耕刀不易变形和断裂、使用寿命较现有技术的旋耕刀长。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图中:1、刀柄;11、螺丝孔;2、刀颈;21、过渡外侧面;22、折弯外型线;23、折弯里型线;24、折弯突起;25、折弯凹槽;3、刀身;31、刀背;32、弯曲面;33、刀刃;34、过渡面;35、刀身主平面;36、刀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旋耕刀片,用于设于旋耕机上,包括: 与旋耕机连接的刀柄1,设在刀柄I上的螺丝孔11,螺丝孔11用于将刀柄固定连接于旋耕机上; 刀身3,刀身3包括刀身主平面35,与刀身主平面35形成夹角α的弯曲面32,刀身下端设有刀刃33,刀身3上端为刀背31和刀头36 ; 刀颈2,设于刀柄I与刀身3之间,刀颈2上设有折弯,折弯包括设在刀身过渡区2一面上的折弯外型线22和折弯突起24,设在刀身过渡区2另一面上的折弯外型线22和折弯凹槽25,折弯突起24由折弯外型线23向刀颈2延展,折弯凹槽25由折弯里型线23向刀颈2延展,折弯外型线22和折弯里型线23平行,并分别与过渡外侧面21的两条边线连接,过渡外侧面21与刀颈2垂直。 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旋耕刀片通过具有规则形状的模具的冲击,在刀片受力最大的刀颈2的外侧边线上形成折弯,因此折弯凹槽和折弯突起的形状与模具的形状相关,旋耕刀片在工作中产生的变形一般从刀颈2的外侧边线开始,因此在此处设置折弯可将刀颈2直线排列的金相组织结构转变成曲线或不规则的组织结构,使金属内部的变形传递和裂纹延伸受到阻碍,因此旋耕刀片不易变形和断裂,从而能在不增加旋耕刀片重量的基础上延长了旋耕刀片的使用寿命。 本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作为一种的优选技术方案,折弯的段数为I个或I个以上折弯。 本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作为一种的优选技术方案,折弯个数在I个以上时,折弯为多个连续或是不连续。 本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作为一种的优选技术方案,折弯个数在I个以上时,多个折弯的折弯方向为同一方向或是不同方向。 本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作为一种的优选技术方案,折弯里型线23的形状包括:半圆形、半椭圆形、弧形、梯形、折线形和方形。 本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作为一种的优选技术方案,折弯里型线23的起始点设在刀颈2内并与螺丝孔11的纵向距离为10mm-120mm。 本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作为一种的优选技术方案,折弯里型线23的长度为5mm-150mm,宽度为2.5mm-1Omm,高度为0.5mm-30mm,如图1所示,长度具体指折弯里型线23上纵向最远两点之间的距离,宽度具体指折弯里型线23上横向最远两点之间的距离,高度具体折弯里型线23上在厚度方向距刀身3平面最远的距离。 本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作为一种的优选技术方案,在刀刃33与刀头36之间设有过渡面34,过渡面34为斜面或圆滑曲面,斜面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旋耕刀采用结构,圆滑曲面可减少边角的磨损,使产品不易产生早期裂纹,如图1所示,本技术优先采用圆滑曲面。 本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作为一种的优选技术方案,刀身主平面35与弯曲面32的夹角α为90-140°。 实施例1: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旋耕刀片,包括刀柄1、刀身3以及设于刀柄I与刀身3之间刀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旋耕刀片,用于设于旋耕机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旋耕机连接的刀柄(1),用于将所述刀柄(1)固定连接于旋耕机上的螺丝孔(11),设在所述刀柄(1)上; 刀身(3),所述刀身(3)包括刀身主平面(35),与所述刀身主平面(35)形成夹角的弯曲面(32),所述刀身一端设有刀刃(33),所述刀身(3)的另一端为刀背(31)和刀头(36); 刀颈(2),设于所述刀柄(1)与刀身(3)之间,所述刀颈(2)上设有折弯,所述折弯包括设在所述刀身过渡区(2)一面上的折弯外型线(22)和折弯突起(24)、设在所述刀颈(2)另一面上的折弯里型线(23)和折弯凹槽(25),所述折弯突起(24)由所述折弯外型线(22)向所述刀颈(2)延伸,所述折弯凹槽(25)由所述折弯里型线(23)向所述刀颈(2)延伸,所述折弯外型线(22)和所述折弯里型线(23)平行,并分别与过渡外侧面(21)的两条边线连接,所述过渡外侧面(21)与所述刀颈(2)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超群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静海县鑫泽五金加工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