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动、夜、深视力三合一测试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81092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驾驶员动、夜、深视力三合一测试仪,所述壳体内设有一光室,该光室外部设有一数码管,光室的下方设有一导轨机构,该导轨的下方设有深视力照明,壳体前部设有面板,该面板处开设有对应光室位置的动、夜视力可视孔。其将动视力、深视力和夜视力这三个单一产品合并为一台仪器,结构中集成了机械部件、光学部件和电子控制电路等几个部分,控制电路方面,采用了最新的集成度很高的单片机芯片来完成控制信号的分析、接收、传输和采集等多个功能,进而令可靠性大为提高,维护保养更为简便,体积也大为缩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驾驶员动、夜、深视力三合一测试仪,所述壳体内设有一光室,该光室外部设有一数码管,光室的下方设有一导轨机构,该导轨的下方设有深视力照明,壳体前部设有面板,该面板处开设有对应光室位置的动、夜视力可视孔。其将动视力、深视力和夜视力这三个单一产品合并为一台仪器,结构中集成了机械部件、光学部件和电子控制电路等几个部分,控制电路方面,采用了最新的集成度很高的单片机芯片来完成控制信号的分析、接收、传输和采集等多个功能,进而令可靠性大为提高,维护保养更为简便,体积也大为缩小。【专利说明】驾驶员动、夜、深视力三合一测试仪
本技术涉及列车驾驶员感官反映测试系统的
,具体的说是驾驶员动、夜、深视力三合一测试仪,包含以下3种测试功能:动视力、深视力和夜视力,特别涉及其内部系统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市场上常见类似的测试产品多为单一性的品种,并且这些产品的弊端大致还包括有:单个产品的体积都偏大;多种品牌令使用操作步骤繁杂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较差;整个测试周期时间偏长;不同产品都含有复杂的机械结构使得维修保养难度较大,为此,本公司开发的这一产品将多项测试功能都整合在了一起,使得产品的整体性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驾驶员动、夜、深视力三合一测试仪,其采用双搅拌机构,并配合盘管式加热装置,确保搅拌均匀,并可防止浙青结焦,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驾驶员动、夜、深视力三合一测试仪,它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一光室,该光室外部设有一数码管,光室的下方设有一导轨机构,该导轨的下方设有深视力照明,壳体前部设有面板,该面板处开设有对应光室位置的动、夜视力可视孔,光室内靠近动、夜视力可视孔一侧设有夜视力照明,光室内远离动、夜视力可视孔的另一侧设有夜视力闪烁灯,夜视力闪烁灯处的光室外部设有C字母反射机构,光室的一侧和另一侧处均设有通孔,上述两个通孔与光室与C字母反射机构的上反射面位于同一水面,光室与动、夜视力可视孔之间设有左右眼测试机构,该左右眼测试机构固定于光室外壁,靠近壳体内设有控制面板集成单元,该控制面板集成单元与面板处的测试确认按键电气连接,导轨机构下部设有字母视力表电机,该字母视力表电机驱动内侧的驱动C字母圆盘,母视力表电机的机架处设有一字母视力表传感器,导轨机构的两端各设有一块挡板,其中一块挡板位于字母视力表电机上方,该块挡板处设有视力字母照明及动视力照明和一目镜,该目镜位于视力字母照明及动视力照明上方,两块挡板之间设有两块相互平行设置的挡光板,两块挡光板端部设有一菱镜座,菱镜座处设有菱镜,该菱镜座紧贴上述目镜设置,该目镜的位置正对上述两块挡光板之间的空间设置,挡板内侧设有一测距视力表传感器,测距视力表传感器与上述目镜位于同一块挡板处,母视力表电机一侧设有字母视力表电机,该字母视力表电机用于驱动上方的皮带,该皮带与上述挡光板设置。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驾驶员动、夜、深视力三合一测试仪,其将动视力、深视力和夜视力这三个单一产品合并为一台仪器,结构中集成了机械部件、光学部件和电子控制电路等几个部分,控制电路方面,采用了最新的集成度很高的单片机芯片来完成控制信号的分析、接收、传输和采集等多个功能,进而令可靠性大为提高,维护保养更为简便,体积也大为缩小。原有的多个产品均使用大功率钨丝灯来作为照明,缺点是耗电量很大,光效也很低,而且需要频繁维修更换,而本产品则采用了符合环保节能要求的LED灯管来替代,能耗大为降低,而且测试效果更佳。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导轨机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导轨机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夜视力及C字母反射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侧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电器控制示意图。 其中: 1、面板; 2、数码管; 3、光室; 4、控制面板集成单元; 5、导轨机构; 6、深视力照明; 7、内部结构支架撑架; 8、底板; 9、底脚; 10、电源座及开关; 11、数据传输端口 ; 12、后板; 13、额枕; 14、方向摇杆; 15、测试确认按键; 16、应答键插孔; 17、深视力杆; 18、动、夜视力可视孔; 19、深视力可视孔; 20、升降脚; 21、右侧板; 22、测距视力表传感器; 23、字母视力表传感器; 24、字母视力表电机; 25、测距视力表电机; 26、夜视力照明; 27、夜视力闪烁灯; 28、视力字母照明及动视力照明; 29、目镜; 30、皮带; 31、挡光板; 32、棱镜; 33、棱镜座; 34、左右眼测试机构; 35、C字母反射机构; 36、C字母圆盘; 37、挡板; 38、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进行描述。 本技术为一种驾驶员动、夜、深视力三合一测试仪,它包括壳体,其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一光室3,该光室3外部设有一数码管2,光室3的下方设有一导轨机构5,该导轨的下方设有深视力照明6,壳体前部设有面板1,该面板I处开设有对应光室3位置的动、夜视力可视孔18,光室3内靠近动、夜视力可视孔18—侧设有夜视力照明26,光室3内远离动、夜视力可视孔18的另一侧设有夜视力闪烁灯27,夜视力闪烁灯27处的光室3外部设有C字母反射机构35,光室3的一侧和另一侧处均设有通孔,上述两个通孔与光室3与C字母反射机构35的上反射面位于同一水面,光室3与动、夜视力可视孔18之间设有左右眼测试机构34,该左右眼测试机构34固定于光室3外壁,靠近壳体内设有控制面板集成单元4,该控制面板集成单元4与面板I处的测试确认按键15电气连接,导轨机构5下部设有字母视力表电机24,该字母视力表电机24用于驱动内侧的C字母圆盘36,C字母圆盘36的C字母可通过上述C字母反射机构35向上投射,母视力表电机24的机架处设有一字母视力表传感器23,导轨机构5的两端各设有一块挡板37,其中一块挡板37位于字母视力表电机24上方,该块挡板37处设有视力字母照明及动视力照明28和一目镜29,该目镜29位于视力字母照明及动视力照明28上方,两块挡板37之间设有两块相互平行设置的挡光板31,两块挡光板31端部设有一菱镜座33,菱镜座33处设有菱镜32,该菱镜座33紧贴上述目镜29设置,该目镜29的位置正对上述两块挡光板31之间的空间38设置,挡板37内侧设有一测距视力表传感器22,测距视力表传感器22与上述目镜29位于同一块挡板37处,母视力表电机24 —侧设有字母视力表电机25,该字母视力表电机25用于驱动上方的皮带30,该皮带30与上述挡光板31设置。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深视力照明6 —侧设有内部结构支架撑架7,用于支撑上述深视力照明6和导轨机构5。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控制面板集成单元4内设有单片机控制模块39,该单片机控制模块39的输入端口分别与字母视力表传感器23、测距视力表传感器22、测试确认按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驾驶员动、夜、深视力三合一测试仪,它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一光室(3),该光室(3)外部设有一数码管(2),光室(3)的下方设有一导轨机构(5),该导轨的下方设有深视力照明(6),壳体前部设有面板(1),该面板(1)处开设有对应光室(3)位置的动、夜视力可视孔(18),光室(3)内靠近动、夜视力可视孔(18)一侧设有夜视力照明(26),光室(3)内远离动、夜视力可视孔(18)的另一侧设有夜视力闪烁灯(27),夜视力闪烁灯(27)处的光室(3)外部设有C字母反射机构(35),光室(3)的一侧和另一侧处均设有通孔,上述两个通孔与光室(3)与C字母反射机构(35)的上反射面位于同一水面,光室(3)与动、夜视力可视孔(18)之间设有左右眼测试机构(34),该左右眼测试机构(34)固定于光室(3)外壁,靠近壳体内设有控制面板集成单元(4),该控制面板集成单元(4)与面板(1)处的测试确认按键(15)电气连接,导轨机构(5)下部设有字母视力表电机(24),该字母视力表电机(24)驱动内侧的驱动C字母圆盘(36),母视力表电机(24)的机架处设有一字母视力表传感器(23),导轨机构(5)的两端各设有一块挡板(37),其中一块挡板(37)位于字母视力表电机(24)上方,该块挡板(37)处设有视力字母照明及动视力照明(28)和一目镜(29),该目镜(29)位于视力字母照明及动视力照明(28)上方,两块挡板(37)之间设有两块相互平行设置的挡光板(31),两块挡光板(31)端部设有一菱镜座(33),菱镜座(33)处设有菱镜(32),该菱镜座(33)紧贴上述目镜(29)设置,该目镜(29)的位置正对上述两块挡光板(31)之间的空间(38)设置,挡板(37)内侧设有一测距视力表传感器(22),测距视力表传感器(22)与上述目镜(29)位于同一块挡板(37)处,母视力表电机(24)一侧设有字母视力表电机(25),该字母视力表电机(25)用于驱动上方的皮带(30),该皮带(30)与上述挡光板(31)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会庆宋扬金来郭凯盛叶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三联交通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