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双季稻农艺生产要求的8寸行距步进式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71045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应双季稻农艺生产要求的8寸行距步进式插秧机,包括发动机总成、变速箱总成、传动机构总成、秧箱总成、机架总成、浮板总成和地轮传动总成,所述机架总成的两侧设有地轮传动总成,地轮传动总成的输入端连接变速箱总成的输出端,所述变速箱总成的输入端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发动机总成,且机架总成的行距为264mm,所述地轮传动总成通过连杆连接底部的浮板总成。在栽插株距均为120mm的前提下,所述8寸行距插秧机每公顷可栽插315657穴,9寸行距插秧机每公顷可栽插277778穴。因此,改进研制适应双季稻农艺生产要求的8寸行距步进式插秧机是提高双季稻单位面积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应双季稻农艺生产要求的8寸行距步进式插秧机,包括发动机总成、变速箱总成、传动机构总成、秧箱总成、机架总成、浮板总成和地轮传动总成,所述机架总成的两侧设有地轮传动总成,地轮传动总成的输入端连接变速箱总成的输出端,所述变速箱总成的输入端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发动机总成,且机架总成的行距为264mm,所述地轮传动总成通过连杆连接底部的浮板总成。在栽插株距均为120mm的前提下,所述8寸行距插秧机每公顷可栽插315657穴,9寸行距插秧机每公顷可栽插277778穴。因此,改进研制适应双季稻农艺生产要求的8寸行距步进式插秧机是提高双季稻单位面积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专利说明】一种适应双季稻农艺生产要求的8寸行距步进式插秧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秧机,具体是一种适应双季稻农艺生产要求的8寸行距步进式插秧机。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双季稻区适龄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农民对双季稻生产机械化的需求日趋迫切。双季稻机械化种植是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和发展重点。近年来,中国引进、消化吸收日本和韩国先进技术,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9寸行距插秧机,对缓解季节性劳动力矛盾,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机械化水平,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目前生产普遍应用的9寸行距插秧机栽插行距为固定的300 mm,适应一季稻农艺生产要求,而双季稻有效分蘖期较短,栽插行距过大,穴数难以保证,其有效穗数不足是限制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一季稻生育期和有效分蘖期较长,能充分利用该种植区域温光资源,其高产技术途径为“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实行宽行窄株易获得高产。9寸行距插秧机适应一季稻农艺生产要求,能充分发挥一季稻的增产潜力,易获得高产。双季稻生育期和有效分蘖期较短,且双季稻区光温资源有限、生长季节紧,其高产技术途径靠增大种植密度,保证足够的穴数、基本苗和有效穗数,实行窄行窄株易获得高产。因而,9寸行距插秧机不适应双季稻农艺生产要求,不能充分发挥双季稻的增产潜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双季稻农艺生产要求的8寸行距步进式插秧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应双季稻农艺生产要求的8寸行距步进式插秧机,包括发动机总成、变速箱总成、传动机构总成、秧箱总成、机架总成、浮板总成和地轮传动总成,所述机架总成的两侧设有地轮传动总成,地轮传动总成的输入端连接变速箱总成的输出端,所述变速箱总成的输入端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发动机总成,且机架总成的行距为264mm,所述地轮传动总成通过连杆连接底部的浮板总成;所述变速箱总成通过传动机构总成连接秧箱总成,所述秧箱总成由苗箱为主体构成,苗箱连接插植臂,所述插植臂位于行走轮后方。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秧箱总成由若干个1064mm长的单行的苗箱组成。 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浮板总成的总长为735mm,且浮板总成后一段的宽度为155 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栽插株距均为120 mm的前提下,所述8寸行距插秧机(行距264 mm)每公顷可栽插315657穴,9寸行距插秧机(行距300 mm)每公顷可栽插277778穴,8寸行距插秧机比9寸行距插秧机每公顷可多栽插37879穴。因此,改进研制适应双季稻农艺生产要求的8寸行距步进式插秧机是提高双季稻单位面积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同时用于双季稻的种植可保证足够的穴数、基本苗和有效穗数,实行窄行窄株易获得高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机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单行苗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浮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适应双季稻农艺生产要求的8寸行距步进式插秧机,包括发动机总成1、变速箱总成2、传动机构总成3、秧箱总成4、机架总成5、浮板总成6和地轮传动总成7,所述机架总成5的两侧设有地轮传动总成7,地轮传动总成7的输入端连接变速箱总成2的输出端,所述变速箱总成2的输入端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发动机总成1,从而实现发动机总成I为动力,带动机架总成5前进后续的插秧工作,且机架总成5的行距为264_,所述地轮传动总成7通过连杆连接底部的浮板总成6,所述浮板总成6的总长为735mm,且浮板总成6后一段的宽度为155 mm,使得浮板总成6的宽度相对与现有技术的浮板宽度变窄,从而防止插秧机行走过程中浮板两侧产生“浪涌”造成秧苗倒伏; 所述变速箱总成2通过传动机构总成3连接秧箱总成4,从而保证秧箱总成4的工作可以井然有序的完成,所述秧箱总成4由苗箱42为主体构成,苗箱42连接插植臂41,从而使得从苗箱42中出来的秧苗经过插植臂41被种入水田中,所述插植臂41位于行走轮71后方以便保护秧苗;所述秧箱总成4由若干个1064mm长的单行的苗箱42组成。 秧箱总成主要由插植动力输入轴、插植离合器凸轮、输入链轮、苗箱移动螺旋轴、导向件、苗移送臂、苗移送滑杆等部件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将由齿轮箱传递过来的动力分别传递给送秧机构和插植臂,实现横、纵向送秧和插秧动作。由于插秧机的机架总成5的行距相应的变小后,插植部箱体内的螺旋轴行程也就相应变小,因此,箱体相应缩短,以保证螺旋轴的轴承安装位置和插植臂的安装位置。 浮板是为了承受插秧机的重量,保持插秧机不下沉。行距改变后,中间浮板后面一段的宽度就会与插植臂发生干涉,并且会产生“涌泥”,掩埋已插秧苗的现象。因此,必须将中间浮板后面一段的尺寸重新设计改进。尺寸的改变需要考虑两个因素:第一,浮板尺寸的变化应保持承压面积基本不变;第二,插秧机行进过程中浮板产生的“涌泥”不能对已插秧苗造成掩埋。 基于上述因素和田间实际“涌泥”发生的情况,依据行距,将中间浮板后面一段的宽度缩小到155 mm,比9寸机窄了 50 mm ;长度增加到735 mm,比9寸机加长了 105 mm。中间浮板前面一段的尺寸不变。改进后,中间浮板总体承压面积比9寸机减少152.25 cm2。但由于插植部箱体、苗箱及苗箱导轨、滑杆等许多零部件变小、缩短,8寸机总体重量减轻,仍能保持接地压力基本不变。 螺旋轴是控制苗箱平稳可靠横向移动的关键零件。它加工精度要求高,不但要求每取一次秧,苗箱移动距离一致,以保证栽插均匀,而且要求每完成一次横向移箱后,能整齐的把一排毯状秧苗连床土一起取完。因此,螺旋轴的螺距和总行程是螺旋轴的主要参数。 原9寸机每完成一次插秧动作,横向移动苗箱量最小为10.8 mm。在每盘播种量100-110 g (露白稻种),纵向取秧量8 mm,最小取秧面积为0.864 cm2时,能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应双季稻农艺生产要求的8寸行距步进式插秧机,包括发动机总成、变速箱总成、传动机构总成、秧箱总成、机架总成、浮板总成和地轮传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总成的两侧设有地轮传动总成,地轮传动总成的输入端连接变速箱总成的输出端,所述变速箱总成的输入端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发动机总成,且机架总成的行距为264mm,所述地轮传动总成通过连杆连接底部的浮板总成;所述变速箱总成通过传动机构总成连接秧箱总成,所述秧箱总成由苗箱为主体构成,苗箱连接插植臂,所述插植臂位于行走轮后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大舒时富陈立才李星江向荣顾义兵叶春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