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钢丸风冷淬火装置及其淬火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64485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铸钢丸风冷淬火装置及其淬火方法,采用风冷,因而不受水汽的影响,从而不会产生铸钢丸的过度锈蚀,不需要后续的铁锈处理工序,即不再需要表面研磨处理,工艺相对简单,耗能少。且整体上,所需要的工艺设备,即铸钢丸风冷淬火装置相比于水淬火结构要简单得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风冷,因而不受水汽的影响,从而不会产生铸钢丸的过度锈蚀,不需要后续的铁锈处理工序,即不再需要表面研磨处理,工艺相对简单,耗能少。且整体上,所需要的工艺设备,即铸钢丸风冷淬火装置相比于水淬火结构要简单得多。【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铸钢丸淬火的装置,以及相应的淬火方法。
技术介绍
抛丸是一种表面处理工艺,相类似的工艺还有喷砂和喷丸,其中抛丸是一个冷处 理过程,分为抛丸清理和抛丸强化,抛丸清理顾名思义是为了去除表面氧化皮等杂质提高 外观质量,抛丸强化就是利用高速运动的弹丸(60-llOm/s)流连续冲击被强化工件表面, 迫使靶材表面和表层(0. 10-0. 85mm)在循环性变形过程中发生以下变化:1.显微组织结构 发生改性;2.非均匀的塑变外表层引入残余压应力,内表层生产残余拉应力;3.外表面粗 糙度发生变化(Ra Rz)。 抛丸材料有多种,典型特点是都具有比较高的硬度,其中钢丸应用比较广泛,所说 的钢丸通常采用铸钢丸,铸钢表面硬度不高,因此需要通过淬火以提高表面硬度。 传统的铸钢丸生产是将其加热到预定温度后用水快速冷却,由于水冷后表面颜色 发黑变暗,在经过晾干以后会生成一层厚厚的铁锈,后续需要再加热蒸发水分,然后进行表 面研磨处理,同时还需要进行水处理,工序复杂,耗能大,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风冷的铸钢丸淬火装置,工艺相对简单,耗能小,而 有效规避了水冷工艺复杂的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风冷的铸钢丸淬火方法。 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铸钢丸风冷淬火装置,包括: 风冷淬火室,为上端开放的立式结构,且下部设有风门,并在中上部相对两侧中的 一侧较高的部位开有进料口,另一侧相对较低的部位开有出料口; 送风机,经由所述风门接入所述风冷淬火室,以提供冷却风; 钢丸淬火筛,布设在进料口与出料口之间,从而形成从进料口向出料口倾斜的风 冷淬火室隔筛; 风速减小室,构造为上端为大端的锥形筒,下底与风冷淬火室上底相同,从而该风 速减小室下端与风冷淬火室上端对接连通;以及 除尘室,构造为上端为小端的锥形筒,且下底与风冷减小室的上底相同,从而该除 尘室下端与风速减小室的上端对接连通,其中除尘室的上底留有管接口,用于除尘设备的 连接。 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一种铸钢丸风冷淬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重力为送料驱动力,采用倾斜向下的网筛为送料通道进行送料,通过网筛倾斜 角度的匹配,产生不同粒径铸钢丸的进出料周期; 在送料路径上,采用向上的冷却风对送料路径上的铸钢丸进行淬火,通过控制风 量以匹配不同粒径的铸钢丸; 而在送料路径上方,通过减小风压进行随风向上走的铸钢丸的风选; 风选铸钢丸后的废气进行进一步的匹配预定粒径的铸钢丸缝隙阻挡后排出废气。 依据本专利技术,采用风冷,因而不受水汽的影响,从而不会产生铸钢丸的过度锈蚀, 不需要后续的铁锈处理工序,即不再需要表面研磨处理,工艺相对简单,耗能少。且整体上, 所需要的工艺设备,即铸钢丸风冷淬火装置相比于水淬火结构要简单得多。 上述铸钢丸风冷淬火装置,所述钢丸淬火筛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7°,在满足 利用重力下行的条件下,能够在钢丸淬火筛上滞留足够长的时间,满足淬火的需要。 进一步地,为方便调整,所述风冷淬火室在设有进料口的一侧和设有出料口的一 侧均设有支撑结构,藉由该支撑结构调整钢丸淬火筛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为刚性固定在风冷淬火室底部的高度调节板,结构紧凑,且 也方便调整,稳定性也好。 所述风冷淬火室的横截面为矩形,且进料口所在边的长度小于相邻边,整体结构 相对紧凑。 所述风门水平设置,并在钢丸淬火筛倾向方向上设有并列的两个进风口,使得所 进冷却风相对均匀。 为满足不同粒径铸钢丸的淬火,所述送风机配有风量调整机构。 进一步进行分拣,所述除尘室内水平地排布有多层相互平行的管状物,相邻层管 状物交错排列,管状物间构成对预定粒径的钢丸的阻挡间隙。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铸钢丸风冷淬火装置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省略除 尘风机)。 图2为相应于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除尘室;2.风速减小室;3.风冷淬火室;4.进料口;5.出料口;6.钢丸淬 火筛;7.钢丸挡板;701.钢丸出口;8.左进风口;9.装置底板;10.右进风口;11.右侧高度 调节板;12.左侧高度调节板;13.风冷淬火室与风速减小室连接板;14.钢管;15.除尘室 上连接板;16.除尘室与风速减小室连接部分;17.除尘风机;18.风冷淬火室检查口。 【具体实施方式】 热处理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从狭义上说,淬火就是把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 (Ac3或者Acl)以上,保温一定时间使之奥氏体后,再以大于临街冷却速度的冷却速度进行 冷却,从而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按照冷却介质分,有空冷淬火、气冷淬火、风冷淬火、水冷淬火、油冷淬火、盐 水淬火、热浴淬火、喷液淬火和喷雾淬火等,也存在符合淬火如喷雾淬火与风冷淬火的负荷 淬火,由于当前铸钢丸主要采用水冷淬火,存在比较多的缺陷,继而,开发除了针对铸钢丸 的风冷淬火装置也相适应的淬火方法。 风冷淬火本身相对比较成熟,在此不再深入描述风冷淬火本身,在下文中,重点描 述针对铸钢丸的风冷淬火设备和方法。 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2,一种铸钢丸风冷淬火装置,其基本结构包括: 风冷淬火室3,位于图1、图2所示结构的下部,整体为下端封闭的柱状筒(整体为 桶形结构),惯常的布置状态是立式结构,上端不设端盖,形成上端开放的结构,用于与其他 部分相连接。 风冷淬火室的下部设有风门,如图1下部所示的两个进风口,即左进风口 8和右进 风口 10,用于引入冷却气体,风冷的气体来源主要是周边环境的气体,必要时进行过滤,使 相关气体比较纯净,冷却速度主要跟风量有关,因此,针对风冷淬火室,满足在规定时间内 通流相适应的风量即可,基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 在风冷淬火室5的中上部相对两侧中的一侧较高的部位开有进料口 4,另一侧相 对较低的部位开有出料口 5,如图1下部左右两侧,自然送料方向是从左向右。 配置送风机,如图2所示的除尘风机17,主要采用离心风机,风量大,且风冷淬火 对风压要求不高,因此,使用离心风机成本也比较低,且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具体配置结构 师,经由所述风门接入所述风冷淬火室3,以提供冷却风,对于风量的调节主要根据铸钢丸 的粒径进行调节。 然后在风冷淬火室3内设置钢丸淬火筛6,布设在进料口 4与出料口 5之间,由于 进料口 4高,出料口 5位置相对较低,从而形成从进料,4向出料口 5倾斜的风冷淬火室隔 筛,如图1所示,这样形成一个倾斜的通道,利用重力作用,加热后的铸钢丸从进料口 4进入 到钢丸淬火筛6,然后铸钢丸沿着钢丸淬火筛6下行,风自下而上对铸钢丸进行快速冷却。 风量较大时,可以对粒径比较大的铸钢丸进行快速冷却,反之,可适用于粒径相对 较小的铸钢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铸钢丸风冷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冷淬火室,为上端开放的立式结构,且下部设有风门,并在中上部相对两侧中的一侧较高的部位开有进料口,另一侧相对较低的部位开有出料口;送风机,经由所述风门接入所述风冷淬火室,以提供冷却风;钢丸淬火筛,布设在进料口与出料口之间,从而形成从进料口向出料口倾斜的风冷淬火室隔筛;风速减小室,构造为上端为大端的锥形筒,下底与风冷淬火室上底相同,从而该风速减小室下端与风冷淬火室上端对接连通;以及除尘室,构造为上端为小端的锥形筒,且下底与风冷减小室的上底相同,从而该除尘室下端与风速减小室的上端对接连通,其中除尘室的上底留有管接口,用于除尘设备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洪修张肖王瑞国张嘎成道荣邴青洋王守仁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开泰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