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让云专利>正文

一种竹林仿野生灵芝栽培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58812 阅读:6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9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林仿野生灵芝栽培技术,在没有任何污染,茂密,雨量充沛的竹林栽培灵芝,采用椴木埋于竹林土之下,并接上灵芝菌种,让其自然生长,利于灵芝菌生长发育,接近野生灵芝的长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林仿野生灵芝栽培技术,在没有任何污染,茂密,雨量充沛的竹林栽培灵芝,采用椴木埋于竹林土之下,并接上灵芝菌种,让其自然生长,利于灵芝菌生长发育,接近野生灵芝的长相。【专利说明】一种竹林仿野生灵芝栽培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林仿野生灵芝栽培技术。
技术介绍
灵芝(学名:Ganoderma Lucidum Karst),又名赤芝、菌灵芝、万年草、灵芝草等, 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为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灵芝多糖是灵芝药用 功能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主要存在于灵芝细胞壁内壁,大部分为β-葡聚糖,其单糖组成 除含有大量葡萄糖外,还含有少量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鼠李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等,它 们大多以(1-3)、(1-4)和(1-6)等糖苷键连接,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增强免疫力、清除 人体自由基、保护心血管、抗辐射、保护肝脏、抗肿瘤等作用。三萜类也是灵芝的有效成分之 一,灵芝所含三萜类不下百余种,其中以四环三萜类为主,灵芝的苦味与所含三萜类有关, 对人体肝癌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也能抑制组织胺的释放,具有保肝和抗过敏等作用。灵芝 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珍品。古代医学经过实际研究证明,灵芝的药用价值,认为灵芝能防治 多种疾病,是滋补强壮、扶正固体的珍品。现在科学技术支气管炎、神经衰弱、冠心病、肝炎、 肿瘤等多种疾病,多癌症疗效显著,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由于自然生长的灵芝少,且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及其它杂质,而灵芝多糖含量不高 (通常为2-5% ),不便于直接作为保健食品或药品原料,因此,许多科学工作者开展灵芝的 人工培养及栽培技术研究。目前,灵芝的栽培方法主要米用大棚培养,以木屑和麸皮作为 培养基,如中国专利CN102090267B,公开了一种桑枝灵芝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Α)装 袋、Β)灭菌接种、C)培养、D)催蕾发生、Ε)育菇管理、F)嫁接、G)通风干燥、Η)喷漆、装盒。 这样生产出来的灵芝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与野生灵芝相比,药物价值有很大的差别。 竹林是由竹类植物组成的单优势种群落,广西等省区分布广泛,而且种类众多,有 毛竹、哺鸡竹、淡竹、早竹等。分布面积最大的是毛竹林,一般多分布于海拔900米以下的低 山丘陵上,植株一般高10-12米,杆径6-13厘米,盖度为75-95%。林下灌木层常见的种类 有檣木、豹皮樟、野珠兰、圆锥八仙、豆腐柴、尖连蕊茶、杜茎山、紫金牛、箬竹等。草本层常见 的种类有兔儿伞、油点草、淡竹叶、蕨类等。在竹林开展仿野生灵芝的栽培,可以提高竹林山 岭的利用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竹林利用率高、成本低廉、效果明 显的竹林仿野生灵芝栽培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种竹林仿野生灵芝栽培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1)栽培环境:选择海拔600-900m的竹林林地; 栽培时间:9月至次年3月; 2)椴木发菌管理: a、栽培料的配制:杂木屑46%、甘蔗渣42%、玉米粉10%、黄豆粉1%、石膏粉 1% ; b、将备料栽培灵芝的树枝截成长50-80cm,直径8-30cm的椴木,四周打光,断面平 滑; c、装袋灭菌:椴木经干燥后,装入聚乙烯塑料袋内,在椴木上覆盖一层拌好的栽培 料,扎好袋口,常压灶内消毒灭菌,当温度上升到100°C时,保持18_25h,闷一夜后,取出放 入接种室内,冷却到30°C以下,开始接种; 菌种要成块状,按每平方米椴木接种量30-35包,扎好袋口,移到培养室内,保持 温度在23-27°C,避光培养,经过30-40天,菌丝就可长满袋,再养一个月,进入田间栽培; 3)栽培管理: a、场地选择与开畦床:对土壤进行翻耕,去掉杂物和石块,在地面上开畦,畦宽 1. 1-1. 7m,畦间距40cm,做排水沟和工人行道,畦长度不限,因地势而异; b、埋土栽培:椴木埋土在11月至次年2月进行,代料栽培的,在3-4月脱袋埋 土,将脱去塑料袋的椴木或菌筒排列在畦床上,椴木与椴木之间或菌筒与菌筒之间,相距 5-7cm,覆盖土壤,覆土厚2-3cm,在日圭床四周,开好排水沟; c、出芝管理与采收:栽培灵芝的椴木或菌筒埋入土中后,防止土壤干燥,每天喷雾 浇水1-2次,喷水量以覆土含水量为25% ; 当灵芝子实体长到菌盖边缘由黄色装变为褐色,菌盖下面的菌管层为淡草绿色 时,停止喷水一天后,在晴天采收,采收时,成熟一个收一个,菌盖较小的,可不采收,继续生 长后,就会从菌盖边缘下部长出一圈新生带,生长发育后长出较大菌盖的灵芝; 采收方法:在离地面1cm左右,剪断菌柄取下,采收后,继续喷水保湿,一般种一 次,可采收3-5潮灵芝,采收下来的灵芝,擦洗掉泥沙后,及时晒干或烘干,干后的灵芝,装 入塑料袋内密封保存; 4)虫害防治: 预防为主:栽培灵芝的场地,要远离种植食用菌的菇房,以上一年未种过灵芝的场 地为好。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竹林,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温度8_35°C ; 所述备料栽培灵芝的树枝,选自除松杉、桉树、香樟树以外的阔叶树。 本专利技术竹林仿野生灵芝栽培技术, 1)栽培环境和时间: 灵芝是一种腐朽能力很强的腐朽菌,在自然条件下,灵芝生长在枯树桩旁边地上, 其菌柄直接着生在地下朽根或朽树桩基部。 灵芝是一种在高温季节生长的菌类,用椴木栽培灵芝,应在9月至次年3月进行, 自此期间,提早生产,对提高灵芝的产量与质量有很好的作用。 2)椴木发菌管理: ⑴、载接种的适宜时间、栽培种制种:时间需安排在接种前一个月进行,原种须提 前40天制作; 栽培料的配制:杂木屑46%、甘蔗渣42%、玉米粉10%、黄豆粉1 %、石膏粉1% ; (2)备料栽培灵芝的树种,除松杉、桉树、香樟树等不能用外,其他的阔叶树都可用 来栽培(属于能香菇、木耳的树种都能栽培)。 (3)锯成长50-80cm椴木,直径8-30cm,四周打光,断面平滑再装袋,椴木长一点, 减少养分流失,又省工省时。 (4)装袋灭菌:准备好椴木,稍经干燥后,装入塑料袋内,失水较多的椴木,经浸 水补充水分后,再装入塑料袋内。装袋的方法:在装好椴木后,在椴木上覆盖一层拌好的 栽培料,也能提高菌种的成活率,也可以什么都不加入,直接装袋,但在接种时,接种量稍 大一些,才易成活,装好袋后,用绳扎好贷口,放入常压灶内,当温度上升到l〇〇°C时,保持 18-25h,闷一夜后,打开灶门,取出放入接种室内,冷却到30°C以下,开始接种。菌种要成块 状,过细不易成活。按每平方米椴木接种量30-35包。扎好袋口,移到培养室内,保持温度 在25°C左右,避光培养,大约经过一个月左右,菌丝就可长满袋,再养一个月,让菌丝充分分 解木材,并积累较多的养分,再进入田间栽培。 3)栽培管理: (1)场地选择与开睦床:在海拔600-900m左右竹林,海拔高气温偏低,生长速度 慢,但质地紧密,皮壳发育好,色泽光亮,有利于积累更多营养成分,营养成分高。林地里, 要求场地不积水,排水易,靠近水源。现对场地的土壤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竹林仿野生灵芝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栽培环境:选择海拔600‑900m的竹林林地;栽培时间:9月至次年3月;2)椴木发菌管理:a、栽培料的配制:杂木屑46%、甘蔗渣42%、玉米粉10%、黄豆粉1%、石膏粉1%;b、将备料栽培灵芝的树枝截成长50‑80cm,直径8‑30cm的椴木,四周打光,断面平滑;c、装袋灭菌:椴木经干燥后,装入聚乙烯塑料袋内,在椴木上覆盖一层拌好的栽培料,扎好袋口,常压灶内消毒灭菌,当温度上升到100℃时,保持18‑25h,闷一夜后,取出放入接种室内,冷却到30℃以下,开始接种;菌种要成块状,按每平方米椴木接种量30‑35包,扎好袋口,移到培养室内,保持温度在23‑27℃,避光培养,经过30‑40天,菌丝就可长满袋,再养一个月,进入田间栽培;3)栽培管理:a、场地选择与开畦床:对土壤进行翻耕,去掉杂物和石块,在地面上开畦,畦宽1.1‑1.7m,畦间距40cm,做排水沟和工人行道,畦长度不限,因地势而异;b、埋土栽培:椴木埋土在11月至次年2月进行,代料栽培的,在3‑4月脱袋埋土,将脱去塑料袋的椴木或菌筒排列在畦床上,椴木与椴木之间或菌筒与菌筒之间,相距5‑7cm,覆盖土壤,覆土厚2‑3cm,在畦床四周,开好排水沟;c、出芝管理与采收:栽培灵芝的椴木或菌筒埋入土中后,防止土壤干燥,每天喷雾浇水1‑2次,喷水量以覆土含水量为25%;当灵芝子实体长到菌盖边缘由黄色装变为褐色,菌盖下面的菌管层为淡草绿色时,停止喷水一天后,在晴天采收,采收时,成熟一个收一个,菌盖较小的,可不采收,继续生长后,就会从菌盖边缘下部长出一圈新生带,生长发育后长出较大菌盖的灵芝;采收方法:在离地面1cm左右,剪断菌柄取下,采收后,继续喷水保湿,一般种一次,可采收3‑5潮灵芝,采收下来的灵芝,擦洗掉泥沙后,及时晒干或烘干,干后的灵芝,装入塑料袋内密封保存;4)虫害防治:预防为主:栽培灵芝的场地,要远离种植食用菌的菇房,以上一年未种过灵芝的场地为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让云
申请(专利权)人:刘让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