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育新专利>正文

一种水控自动升降景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5797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控自动升降景观,属于一种人造景观,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水力控制自动升降的景观,解决了现有静态或动态人造景观存在的景观观赏性不足、人力需求大、不能自动随时调整,或是存在的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的技术问题,在充有水的水池水面以下设置浮体,并通过刚性支架将浮体与观景物连接在一起,使观景物及其支架、浮体、配重物等各种部件的所受重力之和与浮体排水所受浮力达到平衡,就能保持观景物处于静止状态,调节配重物的重量,则可以调节上述重力之和与浮力之间的大小关系,使观景物上升或下降,而配重物是通过调控水箱里的水量调节来实现重量的调节。可适用于各种娱乐、休闲、观赏场所。(*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控自动升降景观
本技术属于一种人造景观,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水力控制自动升降的景观。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于休闲娱乐观赏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造景师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人造景观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但是这些景观多数是静态,或是依靠园艺工人不断修剪、整理、调整才能有变化,或是依靠电力或其它燃烧燃料提供能源的方式来形成动态景观。静态景观日久生厌,人工调整方式需要更多人力,而且不能形成自动、随时的景观调整,依靠电力或其它方式提供动力形成动态景观又会造成能源浪费,特别是燃油类提供动力方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静态或动态人造景观存在的景观观赏性不足、人力需求大、不能自动随时调整,或是存在的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的技术问题,为人们提供一种利用水的浮力,自动控制景观升降,形成动态景观,增强观赏性和趣味性的水控自动升降景观。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在充有水的水池内设置浮体,并通过刚性支架将浮体与观景物连接在一起,由于浮体在水池的水面以下,其排开水受到的浮力是一定的,使观景物及其支架、浮体、配重物等各种部件的所受重力之和与上述浮力达到平衡,就能保持观景物处于静止状态,调节配重物的重量,则可以调节上述重力之和与浮力之间的大小关系,使观景物上升或下降。这里的配重物主要是通过调控水箱里的水量调节来实现重量的调节。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控自动升降景观,包括充有水的水池,设置在水池内的主浮体,以及与主浮体通过支架连接的观景物,所述观景物与主浮体之间的支架上设置有主调控水箱,主调控水箱的底部有主调控水箱给排水管与自动控制水箱连通,当主调控水箱内充满水时,主调控水箱给排水管与主调控水箱的底部连通处的高度和主调控水箱给排水管与自动控制水箱的连通处的高度相等;所述自动控制水箱的上部设置进水管,进水管的出口处安装有浮球阀;所述进水管与给水-->管连通,与给水管连通的还有设置在自动控制水箱上部,但高度高于进水管出口的调节水管,调节水管上安装有调节水阀;所述自动控制水箱的底部还设置有自动冲水阀,自动冲水阀的虹吸管高度高于浮球阀的浮球的最上位高度,主调控水箱的上口高度高于自动冲水阀上的虹吸管高度。这里,观景物、主浮体、主调控水箱及其三者之间的支架、主调控水箱内的水所受的重力与主浮体排水所受的浮力之间存在平衡关系;主调控水箱内的水量增加,使上述重力大于上述浮力,观景物会随着主浮体一起下降,当主调控水箱内的水量减少,使上述重力小于上述浮力,则观景物会随着主浮体一起上升。进一步而言,所述水池的底部通过水池给排水管与给水管连通,并设置有与水池给排水管相通的水池溢水管,水池溢水管口的高度略低于水池的高度。高度略低于水池高度的水池溢水管口的作用是,使水池溢水管口始终保持溢满状态,保持水池内的水位高度。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观景物的中部、主调控水箱的中部、主浮体的中部开有贯穿三者的通孔,该通孔在水池内的部分与水池相通,通孔内设置有次浮体,次浮体上设置有与通孔、水池不相通的次调控水箱,次调控水箱的顶端通过空心支柱与花柱连接,该空心支柱的上端口侧面高于水池的水面处设置有通气孔,该空心支柱下口与次调控水箱相通。花柱的位置处在观景物中部的通孔内,次调控水箱的底部通过次调控水箱给排水管与自动控制水箱的底部相通,当次调控水箱充满水时,次调控水箱与次调控水箱给排水管相通处的高度和次调控水箱给排水管与自动控制水箱相通处的高度相等。依据与上述方案相同的调节原理,通过调节次调控水箱内的水量来调节花柱的升降,增加了从观景物中部升降花柱的景致,进一步提高了观赏性和趣味性。而且,由于次调控水箱给排水管与自动控制水箱相通处的高度低于主调控水箱给排水管与自动控制水箱相通处的高度,这样,在自动控制水箱内的水位变化时,总是主调控水箱先放完水或后蓄满水,而次调控水箱后放完水或先蓄满水,形成观景物总是先于花柱升起,而花柱总是先于观景物降落的梯级变化动态景观。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水池的上口处设置有花架,花架上设置有主花盆定位管,主花盆定位管内设置有主花盆,主花盆的底部固定有伸出花架底部的顶杆,主花盆上的花卉顶端与观景物的底部边沿接触。在主浮体上升过程中,其架体上部会将顶杆支起,带动主花盆一起上升,由于这时观景物也在上升,则形成了好似与观景物紧密接触的主花盆内的花卉将观景物托起的“奇妙”景-->观。而在主浮体下降的过程中,主花盆由于重力作用也会随之下降,形成与观景物同升同降的动态景观。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主花盆定位管的外围设置有次花盆定位管,次花盆定位管内设置有次花盆,次花盆的底部固定有伸出花架底部的顶杆。与上述方案一样,次花盆在主浮体上升或下降过程中,也会与观景物同升或同降。作为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自动控制水箱设置在排水井内,主调控水箱给排水管、次调控水箱给排水管、水池给排水管都设置有可将其内部的水排入排水井的控制阀及出口,自动控制水箱的底部通过固定在排水井井壁上的支撑架托起固定,自动冲水阀的排水出口也设置在排水井内。设置排水井,并把各水管的排水口与之相通,是为了节约水源,将在调节过程中使用排出的水源排放在水池中,可以集中再利用。所述排水井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排水井内的水可通过排水管排出再利用,或变成其他用途的给水管,形成水的循环使用,或是用来浇花、灌溉,或是经简单处理后作为生活用水。更具体的方案是,所述观景物为石头,水池为设置在地面以下的水池,花架上面铺设有草坪,草坪的周边设置有围栏。观景物可设置为巨石,只要其重量与主浮体所受浮力满足前述的要求即可,也可以是雕塑、布景以及其它景物,在花架上铺设草坪、并在其周边加设围栏,让观赏者不能近到中间,既保证了安全,也可以草坪、围栏为掩护,提高整个景观的神秘性,由于观赏者不能到近处观察,不能很快明了整体景观的动作机理,更增加了整体景观的趣味性和观赏性。本技术通过调节主调控水箱(其上部开口通气)、次调控水箱(通过与其相通的空心支柱的上端侧口通气)内的水量,以调节水池的水面上下各部件所受重力与主浮体、次浮体排水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来调节观景物、花柱的升降,并通过控制调节水管的流速(单位时间内出水量的大小)来精准调节自动控制水箱内的水量的增加,可以实现定时升降的功能,即如果主调控水箱、次调控水箱内的水量已经满足上述重力与上述浮力之间的平衡时,在一定时间内调节水管流入自动控制水箱内的水量达到自动冲水阀的虹吸管上端,使自动冲水阀开启,由于其排水口出水量远大于进水管和调节水管的进水量,自动控制水箱内的水位和水量急速下降,在压差的作用下,根据上述阐述,主调控水箱的水量先排放,打破上述重力与浮力之间的平衡后,观景物上升,随后,次-->调控水箱的水量也开始排放,花柱也开始上升;自动冲水阀在自动控制水箱内的水排完后关闭,而在自动控制水箱水位低于浮球阀的浮球最高位置时,进水管开始进水,由于进水管、调节水管的进水量是一定的,自动控制水箱、主调控水箱、次调控水箱的容积也是一定的,则自动控制水箱内水位到达浮球阀的浮球位置时,这个时间也是一定的,这时由于主调控水箱、次调控水箱分别通过主调控水箱给排水管、次调控水箱给排水管与自动控制水箱相通,而且通过上述阐述,次调控水箱内先蓄满水,使花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控自动升降景观,包括充有水的水池(3),设置在水池(3)内的主浮体(5),以及与主浮体(5)通过支架连接的观景物(1),其特征在于:    所述观景物(1)与主浮体(5)之间的支架上设置有主调控水箱(2),主调控水箱(2)的底部有主调控水箱给排水管(7)与自动控制水箱(20)连通,当主调控水箱(2)内充满水时,主调控水箱给排水管(7)与主调控水箱(2)底部的连通处的高度和主调控水箱给排水管(7)与自动控制水箱(20)的连通处的高度相等;    所述自动控制水箱(20)的上部设置进水管(15),进水管(15)的出口处安装有浮球阀(16);    所述进水管(15)与给水管(10)连通,与给水管(10)连通的还有设置在自动控制水箱(20)上部,但高度高于进水管(15)出口的调节水管(14),调节水管(14)上安装有调节水阀(12);    所述自动控制水箱(20)的底部还设置有自动冲水阀(18),自动冲水阀(18)上的虹吸管高度高于浮球阀(16)的浮球的最上位高度,主调控水箱(2)的上口高度高于自动冲水阀(18)上的虹吸管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控自动升降景观,包括充有水的水池(3),设置在水池(3)内的主浮体(5),以及与主浮体(5)通过支架连接的观景物(1),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景物(1)与主浮体(5)之间的支架上设置有主调控水箱(2),主调控水箱(2)的底部有主调控水箱给排水管(7)与自动控制水箱(20)连通,当主调控水箱(2)内充满水时,主调控水箱给排水管(7)与主调控水箱(2)底部的连通处的高度和主调控水箱给排水管(7)与自动控制水箱(20)的连通处的高度相等;所述自动控制水箱(20)的上部设置进水管(15),进水管(15)的出口处安装有浮球阀(16);所述进水管(15)与给水管(10)连通,与给水管(10)连通的还有设置在自动控制水箱(20)上部,但高度高于进水管(15)出口的调节水管(14),调节水管(14)上安装有调节水阀(12);所述自动控制水箱(20)的底部还设置有自动冲水阀(18),自动冲水阀(18)上的虹吸管高度高于浮球阀(16)的浮球的最上位高度,主调控水箱(2)的上口高度高于自动冲水阀(18)上的虹吸管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控自动升降景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3)的底部通过水池给排水管(9)与给水管(10)连通,并设置有与水池给排水管(9)相通的水池溢水管口(17),水池溢水管口(17)的高度略低于水池(3)的高度。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水控自动升降景观,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景物(1)的中部、主调控水箱(2)的中部、主浮体(5)的中部开有贯穿三者的通孔,该通孔在水池(3)内的部分与水池(3)相通,通孔内设置有次浮体(6),次浮体(6)上设置有与通孔、水池(3)不相通的次调控水箱(4),次调控水箱(4)的顶端通过空心支柱与花柱(23)连接,该空心支柱的上端口侧面高于水池(3)的水面处设置有通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育新
申请(专利权)人:陈育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