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653822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9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与屋顶出水口连接管道,及安装在出水口和管道上方的防尘罩,及与管道连接的第一雨水收集装置,及位于管道内部的粉碎叶片和安装在第一雨水收集装置内部的第一过滤层,及分别安装在第二雨水收集装置和第三雨水收集装置内部的第二过滤层、沉淀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易清理、维护;2、利用第一雨水收集装置、第二雨水收集装置和第三雨水收集装置分别对雨水进行总体过滤及根据后期使用用途区别过滤,提高整体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工作效率和雨水纯度;3、粉碎叶片依靠雨水冲击力(重力)旋转,粉碎雨水中所含杂质、保证管道雨水流通通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水资源与环境
,具体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与屋顶出水口连接管道,及安装在出水口和管道上方的防尘罩,及与管道连接的第一雨水收集装置,及位于管道内部的粉碎叶片和安装在第一雨水收集装置内部的第一过滤层,及分别安装在第二雨水收集装置和第三雨水收集装置内部的第二过滤层、沉淀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易清理、维护;2、利用第一雨水收集装置、第二雨水收集装置和第三雨水收集装置分别对雨水进行总体过滤及根据后期使用用途区别过滤,提高整体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工作效率和雨水纯度;3、粉碎叶片依靠雨水冲击力(重力)旋转,粉碎雨水中所含杂质、保证管道雨水流通通畅。【专利说明】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水资源与环境
,具体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水资源的匮乏,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世界各国开始注重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建成不同规模的示范工程。总的来说,雨水利用发展可分为解决生活用水的初级阶段、解决生产用水的中级阶段和解决生态用水的高级阶段,而三个阶段中雨水的收集、储存以及处理技术一直是雨水利用研究的重点。当前城市建设中路面及屋面等多为不透水结构,此种径流系数为0.9,这就意味着90%的降水形成地面径流流失,一方面是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增加的城市下水道排水压力,在西方多数国家已将屋顶及平台降水纳入研究范围,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非饮用水资源如冲厕所、浇花、草及草坪等,所以研究利用降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具有相当大社会经济效益。但是,现有的雨水收集系统其工作方式为对雨水统一收集并进行净化过滤,没有区别对雨水用途进行相应的处理,导致整体处理系统工作效率低、造成大量雨水资源白白浪费。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解决现有传统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统一收集处理效率低问题,依照用途区别对雨水进行处理,提高雨水收集处理效率及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与屋顶出水口连接管道,及安装在出水口和管道上方的防尘罩,及与管道连接的第一雨水收集装置,及位于管道内部的粉碎叶片和安装在第一雨水收集装置内部的第一过滤层,及分别于第一雨水收集装置连接的第二雨水收集装置和第三雨水收集装置,及分别安装在第二雨水收集装置和第三雨水收集装置内部的第二过滤层、沉淀层。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尘罩为圆形,其圆顶设置为实心、圆柱面设置滤孔、圆底固定边上设置定位孔。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尘罩为金属或塑料防尘罩。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层为沙子。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层倾斜安装在第二雨水收集装置内部,倾斜角度为20。-40。。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层为过滤网。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沉淀层为活性炭,厚度为30cm-5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雨水收集及再利用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易清理、维护;2、利用第一雨水收集装置、第二雨水收集装置和第三雨水收集装置分别对雨水进行总体过滤及根据后期使用用途区别过滤,提高整体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工作效率和雨水纯度;3、粉碎叶片依靠雨水冲击力(重力)旋转,进一步粉碎雨水中所含杂质、保证管道雨水流通通畅。同时本技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生产成本低、易推广。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防尘罩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序号如下:1_管道、2-防尘罩、3-粉碎叶片、4-第一雨水收集装置、5-第一过滤层、6-第二雨水收集装置、7-第二过滤层、8-第三雨水收集装置、9-沉淀层、10-滤孔、1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 如图1所示的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与屋顶出水口连接管道1,及安装在出水口和管道I上方的防尘罩2,与管道I连接的第一雨水收集装置4,及位于管道I内部的粉碎叶片3和安装在第一雨水收集装置4内部的第一过滤层5,及分别于第一雨水收集装置4连接的第二雨水收集装置6和第三雨水收集装置8,及分别安装在第二雨水收集装置6和第三雨水收集装置8内部的第二过滤层7、沉淀层9。 其中,如图2所示的防尘罩2为圆形,其圆顶设置为实心、圆柱面设置滤孔10、圆底固定边上设置定位孔11及防尘罩2为金属或塑料防尘罩,一方面保证落叶等杂物不进入管道堵塞管道和利用定位孔11进行固定,另一方面金属选用不锈钢材料或耐腐蚀、耐高温塑料保证防尘罩2使用寿命、正常进行雨水过滤; 第一过滤层5为沙子层、厚度为5cm-10cm,保证过滤去除杂质及渗水速度;第二过滤层7倾斜安装在第二雨水收集装置6内部,倾斜角度为20° -40°,保证杂质不堵塞滤网(杂质因重力滚落一侧、定期清理),提高过滤工作效率;沉淀层9为活性炭、厚度为30cm-50cm,最大限度吸附一次过滤后雨水中杂质(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500-1700 m2 /g),吸附率高雨水达到使用标准。 实施例 工作原理:首先屋顶进水经防尘罩2过滤后通过管道I进入第一雨水收集装置4,其中管道I内部安装的粉碎叶片2对雨水中混合的杂质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叶片2可依据需要可装或不装);进入第一雨水收集装置4的雨水由第一过滤层5进行初次过滤;再通过水管将初次过滤的雨水分别进入第二雨水收集装置6和第三雨水收集装置8,雨水在分别由第二过滤层7和沉淀层9进行二次处理,再通过第二雨水收集装置6和第三雨水收集装置8上设置的出水口排出使用。 本系统中经第二雨水收集装置6和第二过滤层7 二次处理的雨水用来灌溉如浇花、浇树及草坪等;经第三雨水收集装置8和沉淀层9 二次处理的雨水用来冲马桶、洗车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屋顶出水口连接管道(1),及安装 在出水口和管道(I)上方的防尘罩(2),及与管道(I)连接的第一雨水收集装置(4),及位于管道(I)内部的粉碎叶片(3)和安装在第一雨水收集装置(4)内部的第一过滤层(5),及分别于第一雨水收集装置(4)连接的第二雨水收集装置(6)和第三雨水收集装置(8),及分别安装在第二雨水收集装置(6)和第三雨水收集装置(8)内部的第二过滤层(7)、沉淀层(9)。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罩(2)为圆形,其圆顶设置为实心、圆柱面设置滤孔(10)、圆底固定边上设置定位孔(U)。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罩(2)为金属或塑料防尘罩。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层(5)为沙子。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层(7)倾斜安装在第二雨水收集装置(6)内部,倾斜角度为20° -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屋顶出水口连接管道(1),及安装在出水口和管道(1)上方的防尘罩(2),及与管道(1)连接的第一雨水收集装置(4),及位于管道(1)内部的粉碎叶片(3)和安装在第一雨水收集装置(4)内部的第一过滤层(5),及分别于第一雨水收集装置(4)连接的第二雨水收集装置(6)和第三雨水收集装置(8),及分别安装在第二雨水收集装置(6)和第三雨水收集装置(8)内部的第二过滤层(7)、沉淀层(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春朱正中缪春晓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珠景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