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飞专利>正文

一种降低石崖茶叶斑病发病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651459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9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石崖茶叶斑病发病率的方法。该方法是从石崖茶种植后的第2年开始,在每年的11~12月期间的雨后对石崖茶施用花生麸和农家肥,其中花生麸和农家肥的重量比为2~4:6~8,肥料的施用量为每棵2年生的石崖茶施用100~150克,树龄大于2年的石崖茶按每增加一年树龄在上一年的施用量基础上增加10~20%重量计算。经统计,在按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进行施肥,不改变其它日常管理的方式时茶园中石崖茶的叶斑病害发病率较现有常规管理茶园的发病率低12~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该方法是从石崖茶种植后的第2年开始,在每年的11~12月期间的雨后对石崖茶施用花生麸和农家肥,其中花生麸和农家肥的重量比为2~4:6~8,肥料的施用量为每棵2年生的石崖茶施用100~150克,树龄大于2年的石崖茶按每增加一年树龄在上一年的施用量基础上增加10~20%重量计算。经统计,在按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进行施肥,不改变其它日常管理的方式时茶园中石崖茶的叶斑病害发病率较现有常规管理茶园的发病率低12~45%。【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栽培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石崖茶,又名石岩茶、石山茶,学名亮叶黄瑞木,扬桐属,乔木。因生长在悬崖上而 得名,其芽叶肥厚,所制茶叶汤色亮丽。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20%、茶多酚23. 4%,氨基酸 9. 73%以及野生物碱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元素,是目前发现在自然植物中黄酮类含量最高 的植物,属国内珍稀的原生态纯天然绿色植物的茶中珍品。 石崖茶主要生长在广西境内,平南县、平乐县、蒙山县、桂平市、昭平县、金秀县、环 江县等县市的高海拔原始森林的悬崖绝壁上,古时驯猴采摘,民间又称为"猴摘茶"。由于野 生石崖茶多产于山区的悬崖绝壁等危险之处,数量少且采摘困难,近十来年,已有不少企业 或茶农将野生石崖茶引种下山进行人工栽培。 叶斑病是石崖茶人工栽培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发病率较高(约为60%)。叶斑病主 要危害叶片,叶片受害初期产生黄褐色稍凹陷小点,边缘清楚。随着病斑扩大,凹陷加深凹 陷部深褐色或棕褐色,边缘黄红色至紫黑色,病健交界清楚。单个病斑圆形或椭圆形,多个 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大斑,后期病叶脱落。一般在春、秋多雨季节发生严重。现有叶斑病的防 治方法主要是从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止病害扩展蔓延,其中常用药剂有20%硅唑·咪鲜胺 1000倍液,38%恶霜嘧铜菌酯800?1000倍液或4%氟硅唑1000倍液,50%托布津1000倍, 70%代森锰500倍、80%代森锰锌400?600倍,50%克菌丹500倍等。另一种常用方法是采 用生物防治,具体是用哈茨木霉菌300倍液,直接喷施于病部叶面,同时配合烟熏制剂进行 烟熏从而达到较好的防治叶斑病的目的。但不管是采用上述哪种方法,都是采用化学药剂 对石崖茶进行喷施,这不仅会对环境及石崖茶的品质造成影响,而且由于它们都是在叶斑 病害发生之后才开始防治,再加上任何病害的防治效果都不能达到百分之百,因此,上述方 法难以从根本上降低石崖茶叶斑病的发病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采用该方 法可以有效降低石崖茶叶斑病害的发病率,且不会污染环境。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降低石崖茶叶斑病发病率的方法,是从石崖茶种植后的第2年开 始,在每年的11?12月期间的雨后对石崖茶施用花生麸和农家肥,其中花生麸和农家肥的 重量比为2?4 :6?8,肥料的施用量为每棵2年生的石崖茶施用100?150克,树龄大于 2年的石崖茶按每增加一年树龄在上一年的施用量基础上增加10?20%重量计算。 上述方法中, 对石崖茶施用花生麸和农家肥的时间优选是在每年的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的雨 后。 所述花生麸和农家肥的重量比优选为2. 5?3. 5 :6. 5?7. 5,更优选为3 :7。 对于树龄大于2年的石崖茶的施用量,优选是按每增加一年树龄在上一年的施用 量基础上增加15%重量计算。 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中所述的花生麸是花生仁榨油后的附产物通过加工而成的优质 有机肥料。 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中所述的农家肥,包括以各种动物、植物残体或代谢物组成,如人 畜粪便、秸杆、动物残体、屠宰场废弃物等。优选是选用厩肥(指猪、牛、马、羊、鸡、鸭等畜禽 的粪尿与秸杆垫料堆怄制成的肥料)。 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中肥料的施用方法可以是: (1)将花生麸饼肥捣碎,再与农家肥混合均勻,堆积2?3个星期以上即可作为肥 料使用; (2)在每年的11?12月期间,下雨过后,在以石崖茶树干为圆心,半径50?100cm 的范围内挖一个坑,将肥料放入坑内,然后再盖上一层薄土,即完成施肥。 申请人: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在人工栽培石崖茶的过程中,将花生麸和农家肥按 上述特定比例在每年11?12月期间的雨后施用,可有效减轻石崖茶叶斑病害的发病率,而 且成本低,方法也易操作,适合扩大推广使用。经统计,在按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进行施肥,不改 变其它日常管理的方式时茶园中石崖茶的叶斑病害发病率较现有常规管理茶园的发病率 低12?4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2008年?2011年,在广西桂林市平乐县源头镇兰洞村委中洞村的1号石崖茶种植 园(茶园面积5亩)和2号石崖茶种植园(茶园面积4亩)内进行石崖茶叶斑病害发生率 统计试验。2008年时,两个茶园中的石崖茶的树龄均为4年(2008年之前两个茶园均的管 理方式相同,均按现有常规管理方式管理),在之后的4年试验中,除了施用的肥料、施肥的 时间不同之外,其它日常管理方式均相同,其中1号茶园采用现有常规方法进行施肥,2号 茶园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进行施肥,具体是: 1、2008 年: (1)1号茶园:2008年3月中旬,下雨后的第2天,对1号茶园中的石崖茶进行施肥, 所用的肥料为厩肥,施用量为每棵石崖茶300克,肥料的施用方法为:在以石崖茶树干为圆 心,半径50?100cm的范围内挖一个坑,将肥料放入坑内,然后再盖上一层薄土,即完成施 月巴。2008年9月,下雨后的第2天,又对1号茶园中的石崖茶进行施肥,所用的肥料为农家 月巴,施用量为每棵石崖茶300克,肥料的施用方法同前。其它日常管理按现有日常管理方式 进行。 (2)2号茶园:2008年11月下旬,下雨后的第2天,对2号茶园中的石崖茶进行施 月巴,所用的肥料由花生麸和厩肥组成(两者的重量比为3 :7,制作方法为:将花生麸饼肥捣 碎,再与厩肥混合均匀,堆积3个星期后即得),施用量为每棵石崖茶140克,肥料的施用方 法与1号茶园的施肥方法相同。其它日常管理按现有日常管理方式进行。 2、2009 年: (1) 1号茶园:2009年3月上旬,下雨后的第2天,对1号茶园中的石崖茶进行施 月巴,所用的肥料为厩肥,施用量为每棵石崖茶320克(按上一年施用量的20%(w/w)增加), 肥料的施用方法为:在以石崖茶树干为圆心,半径50?100cm的范围内挖一个坑,将肥料放 入坑内,然后再盖上一层薄土,即完成施肥。2009年10月,下雨后的第2天,又对1号茶园 中的石崖茶进行施肥,所用的肥料为厩肥,施用量为每棵石崖茶320克(按上一年施用量的 20%(w/w)增加),肥料的施用方法同前。其它日常管理按现有日常管理方式进行。 (2)2号茶园:2009年12月上旬,下雨后的第2天,对2号茶园中的石崖茶进行施 月巴,所用的肥料由花生麸和厩肥组成(两者的重量比为3 :7,制作方法为:将花生麸饼肥捣 碎,再与厩肥混合均匀,堆积3个星期后即得),施用量为每棵石崖茶168克(按上一年施用 量的20%(w/w)增加),肥料的施用方法与1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低石崖茶叶斑病发病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石崖茶种植后的第2年开始,在每年的11~12月期间的雨后对石崖茶施用花生麸和农家肥,其中花生麸和农家肥的重量比为2~4:6~8,肥料的施用量为每棵2年生的石崖茶施用100~150克,树龄大于2年的石崖茶按每增加一年树龄在上一年的施用量基础上增加10~20%重量计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飞
申请(专利权)人:唐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