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车设置用船舶及海上风车设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651053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9 14:13
一种支承架(10),该支承架(10)用于以收容有风车(11)的状态将风车(11)搬运至风车设置海域,所述风车(11)组装有塔架(13)、机舱(14)及风车叶片(15),并向预先设置于该风车设置海域的根基上设置所述风车(11),其中,具备风车支承用结构体(24、25),该风车支承用结构体(24、25)具有对于所述塔架(13)的外周面从外侧进行支承而防止所述风车(11)的翻倒的翻倒防止支承件(21),且该风车支承用结构体(24、25)具有对于在被收容的所述塔架(13)上设置的凸缘(22)从下侧进行支承而承受所述风车(11)的整体的重量的下部支承体(2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海上风车设置用船舶及海上风车设置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上风车设置用船舶及海上风车设置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欧洲,海上风车建设盛行,今后其规模日益扩大,海上的设置施工量处于大幅增加的倾向。此外,风车的设置海域也从岸远离,正在计划大水深海域的风车设置,所使用的风车自身也处于大型化的倾向。海上风车的设置作业使用具备自升式平台装置及甲板起重机的自升降式驳船。在该自升降式驳船上装载有分割或一部分接合的风车叶片、内置有发电机/增速器的机舱、塔架这样的风车零件、为了在海上设置风车而从海底构筑的根基结构。并且,在通过自航或拖航而将自升降式驳船搬运至风车设置海域之后,自升式平台装置的自升式平台腿向海底下降而将船身向海面上完全抬起,在此状态下,使用驳船上的甲板起重机进行风车的组装作业。在现存的大部分的风车设置用驳船中,一次能够装载风车2~3台量的风车零件及根基结构。将风车零件及根基结构在集聚港装船之后,向设置海域移动而将装载的台数量的风车及根基结构设置之后,再次返回集聚港,重复进行风车的运输/设置。而且,也存在使自升降式驳船作为风车设置作业专用而常驻于风车的设置海域,而使用另一自升降式驳船作为零件运输用的情况。即,从集聚港将多个风车零件、根基结构装载于零件运输用驳船,向常驻的风车设置作业专用驳船的附近停船,在撑起之后,利用设置作业专用驳船的甲板起重机将装载于零件运输用驳船上的风车零件及根基结构吊起,直接进行设置作业。然而,在上述那样的现状的施工方法中,从设置施工时间及驳船用船成本的观点出发,预料到在海上的设置施工需要巨大的成本,成本的削减、改善成为大的课题。设置施工时间的课题可列举如下情况:由于风车的设置海域距岸边比现状离开更远而从集聚港到设置海域的回航时间增大;由于设置海域的水深比到目前为止更深而通过自升式平台装置使驳船升降的时间增大;由于使用的风车的大型化而通过现状使用的机械材料一次能够运输的风车的台数减少而时间性的作业效率下降。驳船用船成本的课题可列举如下情况:由于施工量的增大而作业驳船需要增大;伴随着使用的风车的大型化,驳船的尺寸、自升式平台装置或甲板起重机的容量增大,由此驳船的船价增大。另一方面,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风车的根基设为浮体,并拖航至设置海域,使浮体沉入而落座于海中,由此设置海上风车的方式。这样,在组装好风车的状态下搬运至设置海域而进行设置,具有不会产生在设置现场的组装作业这样的优点。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690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在设置风车时,需要通过起重船对风车进行支承,一边保持姿势一边使浮体沉入海中,从而伴随着困难的作业。而且,除了拖航船之外还需要部署起重船,因此难以实现成本的减少。另外,在进行将组装好的风车利用船舶搬运至设置海域进行设置的所谓风车一体设置时,考虑了使用将风车整体从上方吊下进行移送的起重机的情况。然而,在这样的起重机中,在强风时吊下的起重机摆动而伴随危险,因此不得不中断作业,从而作业期间、成本增大。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组装后的状态的风车进行搬运而在设置海域进行设置时,能够以简便的作业设置风车的海上风车设置用船舶及海上风车设置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以下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支承架用于以收容有风车的状态将所述风车搬运至风车设置海域,所述风车为组装有塔架、机舱及风车叶片的风车、或组装有塔架及机舱的风车,并且向预先设置于该风车设置海域的根基上设置所述风车其中,具备风车支承用结构体,该风车支承用结构体具有对于所述塔架的外周面从外侧进行支承而防止所述风车的翻倒的翻倒防止支承件,且该风车支承用结构体具有对于在被收容的所述塔架上设置的凸缘从下侧进行支承而承受所述风车的重量的下部支承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支承架,进行将组装有塔架、机舱及风车叶片的风车、或组装有塔架及机舱的风车直接搬运至风车设置海域并设置的所谓风车一体设置。由此,能够省略设置海域的风车的组装作业。而且,将组装有塔架、机舱及风车叶片的风车、或组装有塔架及机舱的风车经由支承架而悬吊。由此,在陆地侧的风车装载作业时,在风车设置海域的风车设置作业时,能够防止风车受到损伤。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中,上述支承架中还优选所述风车支承用结构体构成为在所述塔架固定于所述根基的状态下能够从所述风车分离。根据上述第二方案的支承架,在预先设于风车设置海域的根基上设置了风车之后,从该风车拆卸而回收支承架。由此,回收后的支承架能够为了将在陆地侧预先组装好的新的风车搬运至风车设置海域并设置而反复使用(再使用)。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中,上述支承架中还优选所述风车支承用结构体的最上部以与所述塔架的长度方向轴线平行的方式沿着铅垂方向形成。根据上述第三方案的支承架,例如图4及图5所示,支承架10的最上部的桁架结构以与塔架13的中心轴线(长度方向轴线)平行的方式沿铅垂方向形成。由此,能够防止风车叶片与支承架的接触,能够防止风车叶片的损伤。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的海上风车设置用船舶在甲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搭载空间,该搭载空间能够搭载并固定收容有所述风车的上述任一项记载的支承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的海上风车设置用船舶,进行将组装有塔架、机舱及风车叶片的风车、或组装有塔架及机舱的风车直接搬运至风车设置海域并设置的所谓风车一体设置。由此,能够省略风车的设置海域的组装作业。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案中,上述海上风车设置用船舶还优选所述搭载空间在一方的舷侧沿着船首尾方向并排配置,船上起重机在所述甲板上的另一方的舷侧配置在一个搭载空间与另一个搭载空间之间。根据上述第五方案的海上风车设置用船舶,能够有效利用甲板上的空间,能够减小甲板的面积,能够实现该海上风车设置用船舶的小型化。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案中,上述海上风车设置用船舶还优选所述搭载空间以使所述风车支承用结构体的中心位于所述船上起重机的回旋半径上的方式配置。根据上述第六方案的海上风车设置用船舶,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甲板上的空间,能够进一步减小甲板的面积,能够实现该海上风车设置用船舶的进一步小型化。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案中,上述海上风车设置用船舶还优选设为具备自升式平台装置且通过使多个自升式平台腿向海底下降而能够在海上固定立足点的自升式平台船,在所述船上起重机的回旋中心位置配置所述自升式平台腿中的至少一个。根据上述第七方案的海上风车设置用船舶,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甲板上的空间,能够进一步减小甲板的面积,能够实现该海上风车设置用船舶的进一步小型化。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案的海上风车设置方法将组装有塔架、机舱及风车叶片的风车、或组装有塔架及机舱的风车以收容于支承架的状态搬运至风车设置海域,使所述风车及所述支承架向预先设置于所述风车设置海域的根基的一侧移动,在将所述塔架的下端部固定于所述根基的上端部的状态下使所述支承架从所述风车分离而回收所述支承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案的海上风车设置方法,进行将组装有塔架、机舱及风车叶片的风车、或组装有塔架及机舱的风车直接搬运至风车设置海域并设置的所谓风车一体设置。由此,能够省略风车的设置海域的组装作业。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海上风车设置用船舶及海上风车设置方法,进行将组装有塔架、机舱及风车叶片的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海上风车设置用船舶及海上风车设置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承架,用于以收容有风车的状态将所述风车搬运至风车设置海域,所述风车为组装有塔架、机舱及风车叶片的风车、或组装有塔架及机舱的风车,并且向预先设置于该风车设置海域的根基上设置所述风车,其中,具备风车支承用结构体,该风车支承用结构体具有对于所述塔架的外周面从外侧进行支承而防止所述风车的翻倒的翻倒防止支承件,且该风车支承用结构体具有对于在被收容的所述塔架上设置的凸缘从下侧进行支承而承受所述风车的重量的下部支承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2.20 JP 2012-0341151.一种支承架,用于以收容有风车的状态将所述风车搬运至风车设置海域,所述风车为组装有塔架、机舱及风车叶片的风车、或组装有塔架及机舱的风车,并且向预先设置于该风车设置海域的根基上设置所述风车,其中,具备风车支承用结构体,该风车支承用结构体具有对于所述塔架的外周面从外侧进行支承而防止所述风车的翻倒的翻倒防止支承件,且该风车支承用结构体具有对于在被收容的所述塔架上设置的凸缘从下侧进行支承而承受所述风车的重量的下部支承体,所述风车支承用结构体构成为在所述塔架固定于所述根基的状态下能够从所述风车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架,其中,所述风车支承用结构体的最上部以与所述塔架的长度方向轴线平行的方式沿着铅垂方向形成。3.一种海上风车设置用船舶,在甲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搭载空间,该搭载空间能够搭载并固定收容有所述风车的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承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上风车设置用船舶,其中,所述搭载空间在一方的舷侧沿着船首尾方向配置,船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泽井贵之熊本均小松正夫渡部友则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