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井画收藏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43761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7:23
一种藻井画收藏盒,在经过防火、防虫、防霉、防酸处理的下盒体上端设置有与下盒体经过相同处理的上盒体,上盒体内上表面和下盒体内下表面设置有吸附层,上盒体和下盒体内左右侧、前后侧设置有碳素吸附层,上盒体和下盒体内的吸附层外表面设置有耐高温板、耐高温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减震垫,这种结构的文物收藏盒,具有防火、防虫、防霉、防酸等功能,在板材之间粘贴有碳素吸附板,碳素具有标准石墨结构相和非晶态碳物相,可以使储存的文物长久保持稳定,对被保护的纸质文物和木质文物直接具有保护作用,既可用于藻井画收藏,也可以用于其他纸质文物和丝绢文物的收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纸质文物和木质文物收藏盒
,具体涉及到具有防火、防虫、防霉、防酸功能的纸质文物收藏盒。
技术介绍
藻井,又称绮井、天井、方井、复海、斗八等,是中国建筑中一种顶部装饰手法,将建筑物顶棚向上凹进如井状,四壁饰有藻饰花纹,故而得名,其目的是突出主体空间。藻井早先多见于佛教石窟的洞顶装饰,以莫高窟的藻井较为有名。后逐渐演变为木制建筑的一种顶部处理方法。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同时装饰以荷、菱、藕等藻类水生植物,都是希望能借以压伏火魔作祟。现存最早的木制藻井,是位于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上的藻井,建于公元984年。藻井的出现由来已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墓室顶上已有藻井装饰,上面刻画着藕茎类的水草植物,常见的有菱角、荷花或莲叶。据建筑家梁思成先生考证大约在两千年以前,就有藻井这个名词。东汉应劭著《风俗通》载:“今殿作藻井。井者,东井之像也;藻,水中之物,取以压火灾也”。中国古代宫殿多为木结构,常有火灾之患,所以也常用藻井装饰。在我国,藻井最早在汉代就已经在宫殿上出现了。除了作为一种装饰之外,它还含有避火消灾的意思。在我国古代,人们非常注意装饰于建筑物上的彩画,它既防护了建筑物被侵蚀,又加强了整体和美化。同时还融入了历代建筑者的不同风格。汉代的藻井,多是以水草为图案的装饰物,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传入,普遍用莲花、飞天和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现存北魏时期云冈石窟中的藻井的彩绘,就是以莲花、飞天为装饰物。唐宋时期的藻井的彩色或雕刻上的颜色,是多层次,富丽而和谐,飞天、珍禽异兽和花草的图案,描绘技巧较高。明清时期,藻井的布局上只画团龙、白鹤、寿字、梵文字等单层图案,用色多深绿、靛青、朱红、橘黄及金粉几种,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盛严雄伟的感觉。目前,现存的藻井受到环境与人为的破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变,使存留的历史信息逐渐变得模糊。温度的急剧变化产生的反复热胀冷缩是藻井材质弹性疲乏,开裂;藻井木构件与彩绘结合的部位容易起翘脱落,风化褪色,遭雨水渗漏颜色发黑,遭微生物侵蚀,千疮百孔。藻井长期处于开放的环境下,缺少日常清理维护,布满鸟粪和灰尘。为了重现历史原貌,经过修复后的藻井,必须在具有防火、防虫、防霉、防酸与炭素环境下保存,才能将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传承下去。在我国档案、书法、绘画等古文献中,以墨汁书写的字迹绝大多数耐久不褪,且墨汁以下的纸张状况保存良好,这种现象主要归因于沉积在纸张表面的炭颗粒。大量的考古发现:炭素可以使储存物品长久保持稳定,亦对与之接触的材料具有独特的保护作用。文献资料表明:炭素具有标准石墨结构相和非晶态碳物相,存在外径达47.5埃的笼状碳,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储藏物品耐久收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火、防虫、防霉、防酸功能的藻井画收藏盒。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经过防火、防虫、防霉、防酸处理的下盒体上端设置有与下盒体经过相同处理的上盒体,上盒体内上表面和下盒体内下表面设置有吸附层,上盒体和下盒体内左右侧、前后侧设置有吸附层,上盒体和下盒体内的吸附层外表面设置有耐高温板,耐高温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减震垫。本技术的上盒体和下盒体为正方体或长方体,上盒体设置在下盒体上后的高度为10~15cm。本技术的吸附层为碳素吸附层。本技术的上盒体、下盒体采用了经过防火、防虫、防霉、防酸处理的板材制作成,可以有效地延长藻井画的保存时间,这种架构的文物收藏盒,具有防火、防虫、防霉、防酸等功能,在板材之间粘贴有厚度为1cm的碳素吸附层,碳素具有标准石墨结构相和非晶态碳物相,存在外径达47.5埃的笼状碳,碳素吸附层可以使储存的文物长久保持稳定,对被保护的纸质文物直接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在盒子的上表面采用电脑雕刻技术刻上藻井的名称,便于封存。这种结构的藻井画收藏盒,具有防火、防虫、防霉、防酸、防震等优点,可作为木质藻井画收藏盒,也可作为其它纸质文物的收藏盒。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在图1中,本实施例的藻井画收藏盒由上盒体1、碳素吸附层2、耐高温板3、减震垫4、下盒体5联接构成。本实施例的上盒体1、下盒体5经过防火、防虫、防霉、防酸处理,防火、防虫、防霉、防酸处理的具体方法已在专利号为CN201310548945.2上公开。上盒体1的上表面、下盒体5下表面为边长为95cm的正方形,上盒体1的上表面、下盒体5下表面为正方形,正方形的具体尺寸应按照储藏的藻井画的具体尺寸来确定,上盒体1盖在下盒体5上后的高度为15cm,上盒体1内上表面、左右侧面、前后侧面粘贴有一层厚度为1cm的吸附层,下盒体5内下表面、左右侧面、前后侧面粘贴有一层厚度为1cm的吸附层,本实施例的吸附层为碳素吸附层2,碳素具有标准石墨结构相和非晶体碳物相,存在外径达47.5埃的笼状碳,碳素可以使储藏的纸质藻井画耐久收藏,对储藏的纸质藻井画有保护作用。碳素吸附层2的外表面是经过处理的耐高温板3,耐高温板3对储藏的藻井画有防火作用,耐高温板3的外表面安装有减震垫4,减震垫4用于减轻盒体开合时的缓冲力,防止储藏的藻井画在运输过程中或在储藏过程中因外力原因出现损毁,延长了盒体的使用寿命。根据需要,在盒子的上表面采用电脑雕刻技术刻上藻井的名称,便于封存。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上盒体1、下盒体5为经过防火、防虫、防霉、防酸处理,上盒体1的上表面、下盒体5下表面为边长为95cm的正方形,上盒体1的上表面、下盒体5下表面为正方形,正方形的具体尺寸应按照储藏的藻井画的具体尺寸来确定,上盒体1盖在下盒体5上后的高度为10cm。上盒体1和下盒体5的内部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上盒体1、下盒体5为经过防火、防虫、防霉、防酸处理,上盒体1的上表面、下盒体5下表面为边长为95cm的正方形,上盒体1的上表面、下盒体5下表面为正方形,正方形的具体尺寸应按照储藏的藻井画的具体尺寸来确定,上盒体1盖在下盒体5上后的高度为12cm。上盒体1和下盒体5的内部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4在以上的实施例1~3中,上盒体1和下盒体5为经过防火、防虫、防霉、防酸处理,上盒体1的上表面、下盒体5下表面为长方形,本实施例长方形的长为95cm、宽为60cm,长方形的具体尺寸应按照储藏的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藻井画收藏盒,其特征在于:在经过防火、防虫、防霉、防酸处理的下盒体(5)上端设置有与下盒体(5)经过相同处理的上盒体(1),上盒体(1)内上表面和下盒体(5)内下表面设置有吸附层,上盒体(1)和下盒体(5)内左右侧、前后侧设置有吸附层,上盒体(1)和下盒体(5)内的吸附层外表面设置有耐高温板(3),耐高温板(3)的外表面设置有减震垫(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藻井画收藏盒,其特征在于:在经过防火、防虫、防霉、防酸处理的下盒体(5)上端设置有与下盒体(5)经过相同处理的上盒体(1),上盒体(1)内上表面和下盒体(5)内下表面设置有吸附层,上盒体(1)和下盒体(5)内左右侧、前后侧设置有吸附层,上盒体(1)和下盒体(5)内的吸附层外表面设置有耐高温板(3),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虎周小玲陈亚芍王文军周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