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物阻燃涂层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4268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织物阻燃涂层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内腔由网孔板分隔为上下两层,其中下层腔室为加热腔,上层腔室为烘干腔,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于加热腔前后两侧的加热膛,所述加热膛内设有电热丝,所述加热腔内前后排列有一排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前后相邻的两连接管左右错开,前后两侧的加热管与对应的加热膛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织物在输送过程中充分与热空气接触得到烘干,保证烘干的一致性和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纺织
,尤其涉及织物阻燃涂层涂布设备。
技术介绍
在织物阻燃涂层涂布设备中均设有烘干装置,其设于阻燃涂层涂布装置后侧,对涂布后的阻燃涂层进行烘干。一般烘干装置采用烘干箱,但是传统的烘干箱烘干均匀性一致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织物阻燃涂层烘干装置,保证烘干的一致性和均匀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织物阻燃涂层烘干装置,设于阻燃涂层涂布装置后侧,所述阻燃涂层涂布装置包括由给胶槽和刮刀组成的涂层涂布单元,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内腔由网孔板分隔为上下两层,其中下层腔室为加热腔,上层腔室为烘干腔,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于加热腔前后两侧的加热膛,所述加热膛内设有电热丝,所述加热腔内前后排列有一排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前后相邻的两连接管左右错开,前后两侧的加热管与对应的加热膛连通,所述织物输送装置穿过烘干腔,所述烘干腔前侧设有织物入口,所述烘干腔后侧设有织物出口,所述烘干腔前后两侧对应织物入口和织物出口设有夹持织物的夹持器以确保织物纬向张力。优选的,所述烘干腔顶部设置有除湿装置。优选的,所述加热腔前后两侧均设置鼓风机向加热腔鼓风。优选的,所述烘干腔顶部设有风扇向烘干腔吹风。优选的,所述烘干腔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反馈控制电热丝的加热功率。本技术为了保证烘干的一致性和均匀性,将烘干箱的内腔由网孔板分隔为上下两层,其中下层腔室为加热腔,上层腔室为烘干腔,其中加热腔中的加热膛加热产生的热量依次通过加热管,使加热腔内空气加热,而鼓风机向加热腔鼓风使热风充分流动并流向烘干腔,烘干腔顶部的风扇也加强了热空气的流动,与此同时织物由织物入口进来后经过烘干腔,最后再从织物出口出去,使织物在输送过程中充分与热空气接触得到烘干,其中的除湿装置可以将烘干过程中产生的湿气排除,而通过温度传感器的反馈控制,电热丝的加热功率进行变化,使烘干腔内温度始终保持适度,有利于提高烘干质量,当然也有利于节约能源。综上,本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实现了烘干腔内热量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同时,烘干腔前后两侧对应织物入口和织物出口设有夹持织物的夹持器以确保织物纬向张力使织物在烘干输送过程中保持较好的伸展性,因此最终有效保证了阻燃涂层烘干的一致性和均匀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加热管的分布结构示意图;图4为放卷装置和张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收卷装置和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图1至图5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织物阻燃涂层涂布设备,包括输送织物的织物输送装置1,在织物输送织物装置前侧依次设有放卷装置4和张紧装置5,在织物输送装置后侧依次设有冷却装置7和收卷装置8,在织物输送装置织物输送方向上设有进行阻燃涂层涂布的涂层涂布装置。织物输送装置1包括沿织物输送方向上设置的若干个输送辊12,织物11由输送辊12进行输送。织物12由放卷装置4释放后经张紧装置5控制张力进入涂层涂布装置进行涂层涂布,然后再由冷却装置7冷却后经收卷装置8收卷。如图1所示,在织物输送方向上依次设有底胶涂布装置、中胶涂布装置以及面胶涂布装置,所述底胶涂布装置和中胶涂布装置之间以及中胶涂布装置和面胶涂布装置之间设有烘干装置3,所述底胶涂布装置、中胶涂布装置以及面胶涂布装置均由给胶槽21和刮刀22组成的涂层涂布单元2构成,所述给胶槽21设于刮刀22前侧,所述给胶槽21下端设有下胶口,所述下胶口与刮刀22之间留有便于胶水流出的下胶缝隙,所述底胶涂布装置和面胶涂布装置均设有一组涂层涂布单元2,所述中胶涂布装置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两组涂层涂布单元2。其中,所述刮刀22的厚度为6mm。将中胶总量分为两次进行涂布,在涂布时,第一次涂布时加入约2/3干胶总量的中胶,第二次加入约1/3干胶总量的中胶,可以有效提高织物中胶带胶量。常用阻燃涂层刮刀厚度为3mm,本技术中将阻燃刮刀厚度增加到6mm,试验证明刮刀厚度增加后刮胶时透浆量增加,故底胶的上胶量提高,有利于提高后续的中胶上胶量。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烘干装置3包括烘干箱30,所述烘干箱的内腔由网孔板分隔为上下两层,其中下层腔室为加热腔31,上层腔室为烘干腔32,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于加热腔前后两侧的加热膛311,所述加热膛311内设有电热丝,所述加热腔内前后排列有一排加热管312,所述加热管312之间通过连接管314连通,前后相邻的两连接管314左右错开,相邻的两个加热管312之间设有连接筋315。前后两侧的加热管与对应的加热膛311连通,所述织物输送装置穿过烘干腔,所述烘干腔前侧设有织物入口,所述烘干腔后侧设有织物出口。所述烘干腔32前后两侧对应织物入口和织物出口设有夹持织物的夹持器321以确保织物纬向张力。所述加热腔31前后两侧均设置鼓风机313向加热腔鼓风,所述烘干腔顶部设有风扇向烘干腔32吹风。所述烘干腔32顶部设置有除湿装置33,所述烘干腔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反馈控制电热丝的加热功率。加热膛311加热产生的热量依次通过加热管312,使加热腔31内空气加热,而鼓风机313向加热腔31鼓风使热风充分流动并流向烘干腔32,烘干腔32顶部的风扇也加强了热空气的流动,与此同时织物由织物入口进来后经过烘干腔32最后再从织物出口出去,使织物在输送过程中充分与热空气接触得到烘干,其中的除湿装置33可以将烘干过程中产生的湿气排除,而通过温度传感器的反馈控制,电热丝的加热功率进行变化,使烘干腔32内温度始终保持适度,有利于提高烘干质量,当然也有利于节约能源。如图4所示,所述张紧装置5包括三个呈“品”字形排列的张紧辊,织物由放卷装置放出后从上侧的第一张紧辊51顶部绕下经左下侧的第二张紧辊52底部再由右下侧的第三张紧辊53顶部绕出。所述第三张紧辊53处设有检测织物张力的张力传感器54,所述第一张紧辊及第二张紧辊由一变频器控制转速,变频器接收张力传感器信号并根据张力大小调整第一张紧辊51及第二张紧辊52的转速大小。本技术在张紧装置5上加装张力传感器54和相应的变频控制器,使张紧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织物阻燃涂层烘干装置,设于阻燃涂层涂布装置后侧,所述阻燃涂层涂布装置包括由给胶槽和刮刀组成的涂层涂布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内腔由网孔板分隔为上下两层,其中下层腔室为加热腔,上层腔室为烘干腔,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于加热腔前后两侧的加热膛,所述加热膛内设有电热丝,所述加热腔内前后排列有一排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前后相邻的两连接管左右错开,前后两侧的加热管与对应的加热膛连通,所述织物输送装置穿过烘干腔,所述烘干腔前侧设有织物入口,所述烘干腔后侧设有织物出口,所述烘干腔前后两侧对应织物入口和织物出口设有夹持织物的夹持器以确保织物纬向张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织物阻燃涂层烘干装置,设于阻燃涂层涂布装置后侧,所述阻燃涂层涂
布装置包括由给胶槽和刮刀组成的涂层涂布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
包括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内腔由网孔板分隔为上下两层,其中下层腔室为加
热腔,上层腔室为烘干腔,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
于加热腔前后两侧的加热膛,所述加热膛内设有电热丝,所述加热腔内前后排
列有一排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前后相邻的两连接管左右
错开,前后两侧的加热管与对应的加热膛连通,所述织物输送装置穿过烘干腔,
所述烘干腔前侧设有织物入口,所述烘干腔后侧设有织物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龙顾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盛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