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掺配油泥的水煤浆气化烧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39918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掺配油泥的水煤浆气化烧嘴,其是在第一氧气管道外套设有水煤浆管道,水煤浆管道外套设有油泥浆管道,油泥浆管道外套设有第二氧气管道,油泥浆管道的出口端面延伸至水煤浆管道的出口端面外侧,水煤浆管道的出口端面延伸至第一氧气管道的出口端面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直接进入烧嘴在烧嘴内与水煤浆及氧气进行混合后燃烧气化,大为降低油泥与煤掺配制水煤浆的制浆难度,降低油泥对水煤浆稳定剂及成浆特性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掺配油泥的水煤浆气化烧嘴,其是在第一氧气管道外套设有水煤浆管道,水煤浆管道外套设有油泥浆管道,油泥浆管道外套设有第二氧气管道,油泥浆管道的出口端面延伸至水煤浆管道的出口端面外侧,水煤浆管道的出口端面延伸至第一氧气管道的出口端面外侧,本技术能够直接进入烧嘴在烧嘴内与水煤浆及氧气进行混合后燃烧气化,大为降低油泥与煤掺配制水煤浆的制浆难度,降低油泥对水煤浆稳定剂及成浆特性的影响。【专利说明】一种可掺配油泥的水煤浆气化烧嘴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煤浆气化工艺烧嘴,特别是一种可用于掺配油泥的水煤浆 气化烧嘴。
技术介绍
含油污泥是一类含有石油等有机质与水、泥沙等组成的稳定胶状体系,其中的有 机质除含有重质化原油、半成品渣油及成品油外还含油大量稠环芳烃及有害微生物,含油 污泥伴随着原油采、炼、集、输各个环节,按其来源主要可分为来源为原油、半成品油及成品 油集输过程中所形成的罐底油泥,炼油厂污水处理系统隔油池底泥、生化污泥及气浮装置 浮渣所形成的"三泥"及在原油开采过程中形成的落地油泥三大类。目前国内已有的处理 含油污泥的方法,归纳起来有:焚烧法、焦化法、填埋法、地耕法、溶剂萃取法、热解技术、含 油污泥综合利用、固化法、化学破乳法及生物治理等。用这些方法处理含油污泥,因成本高、 原油回收率较低、易产生二次污染等原因均未能普遍实施。无论采取物理、化学还是生物方 法,目前针对油泥的处理上都存在能耗高、易造成二次污染、资源利用率低、综合利用程度 不高的问题。压榨、干化、掩埋、铺路、制砖或焚烧,都会因含油而造成环境破坏。如何能经 济的对大规模产生的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其中的石油资源进行资源化利用,尤其 是油泥中所含有的重质油资源如何有效利用一直是石化行业安全环保治理的难题。 水煤浆是一种由煤、水及添加剂按一定比例经物理研磨混合后的一种新型、高效、 清洁的煤基燃料,水煤浆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等特点,可用于电站锅炉、工业锅 炉和工业窑炉代油、代气、代煤燃烧,是当今洁净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水煤浆的 主要用于加压煤气化制备合成气继而进行合成氨及甲醇工业,是煤化工产业的龙头。水煤 浆加压煤气化技术的关键是要求烧嘴良好的雾化效果及抗磨特性,以利于气化炉长周期运 行。目前限于材料和加工工艺的限制,工业上使用的水煤浆气化烧嘴通常运行周期为50? 90天,气化烧嘴的工艺烧嘴的性能已经成为气化炉能否长期稳定高效生产的关键 油泥的主要成分为油、水及泥,成分组成与水煤浆类似并具有较好的热值和造气 性能,如能将油泥按一定比例与煤、添加剂及水进行掺配,配制成含油泥的水煤浆后进行气 化或将油泥调质后与水煤浆共同进入气化炉通过气化烧嘴进行燃烧造气,即可将常规处理 方法油泥中难以利用的石油资源转化为合成气,并在1300°c高温处理下对油泥彻底进行无 害化处理,剩余的泥沙转化为灰分可制水泥。因此,油泥掺配水煤浆或油泥与水煤浆共进料 造气与目前现有的各种油泥处理相比较是一种工艺可行、经济性优良、工业化前景良好并 且能对油泥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方法。但油泥由于来源广泛、成分复杂、体 系均一性差、分散能力不良且含有大量的胶质和大分子有机质等组分,如直接将油泥与煤、 水及添加剂掺配进行水煤浆制浆将极大的影响制浆的成浆性及稳定性。同时由于油泥中含 有部分不可研磨的大分子胶质及硬度极高的压裂沙,会极大的影响油泥直接掺配水煤浆的 成浆性及稳定性,同时由于胶质体的存在影响水煤浆在烧嘴中雾化效果并对现有的水煤浆 气化烧嘴产生较大的磨损。因此,如何在不改变现有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及炉体结构的条 件下或将油泥调质后与水煤浆共同进入气化炉通过气化烧嘴进行燃烧造气就成为能否使 用煤气化技术处理油泥的关键。 中国专利CN102031152B公开了一种用于水煤浆气化的工艺烧嘴及系统及其应 用,是一种针对常规水煤浆的工艺烧嘴,但是其不能适用于含有油泥的水煤浆或以油泥为 原料的水煤浆气化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将油泥掺配煤后配制成 含油泥的水煤浆进行气化或将油泥调质后与水煤浆共同进入气化炉通过气化烧嘴进行燃 烧造气并能进行长周期工业化运行的可掺配油泥的水煤浆气化烧嘴。 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第一氧气管道外套设有水煤浆 管道以在第一氧气管与水煤浆管道之间形成水煤浆通道;所述水煤浆管道外套设有油泥浆 管道以在水煤浆管道与油泥浆管道之间形成油泥浆通道,在油泥浆管道外套设有第二氧气 管道以在油泥浆管道与第二氧气管道之间形成第二氧气通道;所述油泥浆管道的出口端面 延伸至水煤浆管道的出口端面外侧,且距离水煤浆管道的出口端面20?500mm ;所述水煤 浆管道的出口端面延伸至第一氧气管道的出口端面外侧,且距离第一氧气管道的出口端面 50 ?200mm。 上述油泥浆管道的出口为拉瓦尔型,其收缩端面在水煤浆管道出口端面的上方。 上述水煤浆管道和油泥浆管道的内壁以及第二氧气管道的外壁上均喷涂有陶瓷 复合基耐磨涂层,厚度可为〇. 1?〇. 3mm。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掺配油泥的水煤浆气化烧嘴,在水煤浆管道与第二氧气 管道之间增加了油泥浆管道,致使在水煤浆管道与油泥浆管道之间形成油泥浆通道,使含 油污泥经过降粘调质处理后可不需与煤掺配制得水煤浆后进入烧嘴气化,而直接进入烧嘴 在烧嘴内与水煤浆及氧气进行混合后燃烧气化,大为降低油泥与煤掺配制水煤浆的制浆难 度,降低油泥对水煤浆稳定剂及成浆特性的影响,同时在水煤浆管道和油泥浆管道的内壁 以及第二氧气管道的外壁上喷涂陶瓷复合基耐磨涂层,使得油泥中大分子粘态胶质及高硬 度物质对烧嘴的磨损及烧蚀影响减小,从而保证了烧嘴在油泥浆进料体系下的长周期运 行,为油泥掺配水煤浆进而利用水煤浆气化方法综合利用油泥资源提供了保障,经济与环 保综合效益显著,适于工业化应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烧嘴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但是本技术不仅限于 下述的实施情形。 实施例1 由图1可知,本实施例的可掺配油泥的水煤浆气化烧嘴是由第一氧气管道1、水煤 浆管道2、油泥浆管道3、第二氧气管道4以及陶瓷复合基耐磨涂层5构成。 本实施例的第一氧气管道1位于烧嘴的中心位置,内径为50mm,在第一氧气管道1 的外部套设水煤浆管道2,水煤浆管道2与第一氧气管道1之间形成环形的水煤浆通道,水 煤浆通道的宽度为150mm,在水煤浆管道2的内壁上喷涂有陶瓷复合基耐磨涂层5,厚度为 0· 2mm,水煤浆管道2出口为收敛型,其出口端面距离第一氧气管道1的出口端面为50mm。 在水煤浆管道2的外侧套设有油泥浆管道3,油泥浆管道3与水煤浆管道2之间形成宽度 为200_的环形油泥浆通道,参见图2,在油泥浆管道3的内壁上喷涂有厚度为0. 1_的陶 瓷复合基耐磨涂层5,油泥浆管道3的出口为拉瓦尔型,即收缩-扩张形,其收缩端面在水 煤浆管道2出口端面的上方,油泥浆管道3的出口端面与水煤浆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掺配油泥的水煤浆气化烧嘴,在第一氧气管道(1)外套设有水煤浆管道(2)以在第一氧气管道(1)与水煤浆管道(2)之间形成水煤浆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煤浆管道(2)外套设有油泥浆管道(3)以在水煤浆管道(2)与油泥浆管道(3)之间形成油泥浆通道,在油泥浆管道(3)外套设有第二氧气管道(4)以在油泥浆管道(3)与第二氧气管道(4)之间形成第二氧气通道;所述油泥浆管道(3)的出口端面延伸至水煤浆管道(2)的出口端面外侧,且距离水煤浆管道(2)的出口端面20~500mm;所述水煤浆管道(2)的出口端面延伸至第一氧气管道(1)的出口端面外侧,且距离第一氧气管道(1)的出口端面50~200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东元扈广法齐永红王燕李霁阳许磊姚彬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