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循环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36028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废油气回收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油气循环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气循环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循环装置、第二循环装置和第三循环装置,所述第一循环装置进行成品油气循环吸收,所述第二循环装置进行化工尾气入口,所述第三循环装置对贫气油气进行回收,所述的三个循环装置相互连通,形成多循环吸附吸收和低温冷却吸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大大的拓展活性炭吸附+真空解吸+吸收的适用范围,对于易溶于煤油、柴油或者汽油等常见成品油的化工品全部适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很多易挥发的、易溶于成品油的化工品气体回收变为有价值产品,使油气排放浓度<25g/m3,油气处理效率达到95%,同时化工品的回收达到99%以上,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有机废油气回收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油气循环回收装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气循环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循环装置、第二循环装置和第三循环装置,所述第一循环装置进行成品油气循环吸收,所述第二循环装置进行化工尾气入口,所述第三循环装置对贫气油气进行回收,所述的三个循环装置相互连通,形成多循环吸附吸收和低温冷却吸收。本技术能够大大的拓展活性炭吸附+真空解吸+吸收的适用范围,对于易溶于煤油、柴油或者汽油等常见成品油的化工品全部适用,本技术能够将很多易挥发的、易溶于成品油的化工品气体回收变为有价值产品,使油气排放浓度<25g/m3,油气处理效率达到95%,同时化工品的回收达到99%以上,减轻对大气的污染。【专利说明】一种油气循环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有机废油气回收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油气循环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针对油气的碳氢化合物的有效回收技术,主要使用活性炭吸附+吸收工艺,活性炭吸附吸收工艺中真空解吸的优点是不造成二次污染,安全性高,能耗低,但是对不易真空解吸的有机气体不适合此方法,这就造成了这一工艺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对于易溶于煤油、柴油或者汽油等常见成品油的化工品全部适用,本技术能够将很多易挥发的、易溶于成品油的化工品气体回收变为有价值产品,使油气排放浓度<25g/m3,油气处理效率达到95%,同时化工品的回收达到99%以上,减轻对大气的污染。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气循环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循环装置、第二循环装置和第三循环装置,所述第一循环装置包括成品油气入口,所述成品油入口、手动气阀、第五蝶阀和第一吸附罐顺序连接,所述第一吸附罐和第五蝶阀之间的管道顺序连接有第六蝶阀、真空泵、第八蝶阀、止回阀和第一吸收塔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第一吸附罐顶端设有排放口 ; 所述第二循环装置包括化工尾气入口,所述化工尾气入口通过管道和第二吸收塔连接,所述第二吸收塔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和所述成品油入口的管道连通后进入第一循环系统,所述第二吸收塔的吸附剂出口、第二循环泵、第二气动阀、吸附剂储罐、第三循环泵和所述第二吸收塔吸收剂入口顺序连接; 所述第三循环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贫气油入口、第一真空阀、第一循环泵、第一蝶阀和第一吸收塔,所述第一吸收塔排气口通过管道和成品油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吸收塔排油口、第三真空阀、第四循环泵、第二真空阀和富汽油出口顺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循环装置还包括制冷机组。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机组设置在所述第三循环泵和所述第二吸收塔之间,所述制冷机组入口管道与第一气动阀连接后再与吸附剂储罐和真空泵之间的管道连通,形成制冷循环吸收。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机组的制冷温度低于10摄氏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循环装置还包括第二吸附罐。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吸附罐进气管道与第四蝶阀连接后与第一吸附罐进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二吸附罐和第七蝶阀连接后与真空泵的进气管道连通,所述真空泵与第八蝶阀、止回阀和第一吸收塔顺序连接形成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吸附罐顶端设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设有第二蝶阀且与所述第一吸附罐排放口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优越效果在于:本技术能够大大的拓展活性炭吸附+真空解吸+吸收的适用范围,对于易溶于煤油、柴油或者汽油等常见成品油的化工品全部适用,本技术能够将很多易挥发的、易溶于成品油的化工品气体回收变为有价值产品,使油气排放浓度<25g/m3,油气处理效率达到95%,同时化工品的回收达到99%以上,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油气循环回收装置实施例1示意图, 图2为一种油气循环回收装置实施例2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贫汽油入口、2-第一循环泵、3-第一吸收塔、4-排放口、5-第一吸附罐、6-第二吸附罐、7-真空泵、8-止回阀、9-第二吸收塔、10-第二循环泵、11-吸附剂储罐、12-化工尾气入口、13-第三循环泵、14-制冷机组、15-成品油汽入口、16-富汽油出口、17-第四循环泵;Z01-第一真空阀、Z02-第二真空阀、Z03-第三真空阀;D01-第一蝶阀、D02-第二蝶阀、D03-第二蝶阀、D04-第四蝶阀、D05-第五蝶阀、D06-第六蝶阀、D07-第七蝶阀、D08-第八蝶阀,QOl-第一气动阀、Q02-第二气动阀;S01-第一手动阀。 图中一表示油气运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气循环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循环装置、第二循环装置和第三循环装置,所述第一循环装置包括成品油气入口 15,所述成品油入口15、手动气阀S01、第五蝶阀D05和第一吸附罐5顺序连接,所述第一吸附罐5和阀第五蝶阀D05之间的管道顺序连接有第六蝶阀D06、真空泵7、第八蝶阀D08、止回阀8和第一吸收塔3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第一吸附罐5顶端设有排放口 ;所述第二循环装置包括化工尾气入口12,所述化工尾气入口 12通过管道和第二吸收塔9连接,所述第二吸收塔9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和所述成品油入口 15的管道连通后进入第一循环系统,所述第二吸收塔9的吸附剂出口、第二循环泵10、第二气动阀Q02、吸附剂储罐11、第三循环泵13和所述第二吸收塔9吸收剂入口顺序连接;所述第三循环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贫气油入口 1、第一真空阀Z01、第一循环泵2、第一蝶阀DOl和第一吸收塔3,所述第一吸收塔3排气口通过管道和成品油入口 15连接,所述第一吸收塔3排油口、第三真空阀Z03、第四循环泵17、第二真空阀Z02和富汽油出口 16顺序连接。本技术工作原理是把油气分为三路,一路为成品油油气,直接进入活性炭吸附系统;另一路为易溶于成品油的化工品尾气,进入吸收塔进行吸收,吸收剂采用冷成品油,吸收完成后的油气进入活性炭吸附系统;第三路为贫气油油气,进入吸收塔进行吸收,吸收完成后的油气进入活性炭吸附系统;最终将是成品油的活性炭吸附+吸收工艺,产出可直接应用的成品油,而富含化工品的成品油吸收剂可通过回炼或重新调制使用。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气循环回收装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改进,所述第二循环装置还包括制冷机组14,所述制冷机组14设置在所述第三循环泵13和所述第二吸收塔9之间,所述制冷机组14入口管道与第一气动阀QOl连接后再与吸附剂储罐11和真空泵10之间的管道连通,形成制冷循环吸收,所述制冷机组14的制冷温度低于10摄氏度;所述第一循环装置还包括第二吸附罐6,所述第二吸附罐6进气管道与第四蝶阀D04连接后与第一吸附罐5进气管道连通;所述第二吸附罐6和第七蝶阀D07连接后与真空泵7的进气管道连通,所述真空泵7与第八蝶阀D08、止回阀8和第一吸收塔3顺序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第二吸附罐6顶端设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设有第二蝶阀D02且与所述第一吸附罐5排放口 4连通,化工品尾气经化工尾气入口 12经气路管道送入油气回收系统的第二吸收塔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气循环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循环装置、第二循环装置和第三循环装置,所述第一循环装置包括成品油气入口(15),所述成品油入口(15)、手动气阀(S01)、第五蝶阀(D05)和第一吸附罐(5)顺序连接,所述第一吸附罐(5)和阀第五蝶阀(D05)之间的管道顺序连接有第六蝶阀(D06)、真空泵(7)、第八蝶阀(D08)、止回阀(8)和第一吸收塔(3)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第一吸附罐(5)顶端设有排放口;所述第二循环装置包括化工尾气入口(12),所述化工尾气入口(12)通过管道和第二吸收塔(9)连接,所述第二吸收塔(9)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和所述成品油入口(15)的管道连通后进入第一循环系统,所述第二吸收塔(9)吸附剂出口、第二循环泵(10)、第二气动阀(Q02)、吸附剂储罐(11)、第三循环泵(13)和所述第二吸收塔(9)吸收剂入口顺序连接;所述第三循环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贫气油入口(1)、第一真空阀(Z01)、第一循环泵(2)、第一蝶阀(D01)和第一吸收塔(3),所述第一吸收塔(3)排气口通过管道和成品油入口(15)连接,所述第一吸收塔(3)排油口、第三真空阀(Z03)、第四循环泵(17)、第二真空阀(Z02)和富汽油出口(16)顺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晓崔立鹏赵志华刘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海湾环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