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密集读取的超宽带电子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35010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密集读取的超宽带电子标签,包括绝缘基材、位于绝缘基材上的标签天线、以及与标签天线连接的标签芯片;所述标签天线包括两组耦合块、两个辐射臂和短路环;其中,短路环设置于中部,短路环上设有一开口,标签芯片设置于短路环的开口处,与短路环连接形成闭合环路;两个辐射臂分别连接于短路环两侧;每个辐射臂的外侧设置一组耦合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可密集读取的超宽带标签,克服了普通标签堆叠时性能下降明显的缺点,有效的解决了单标签与多标签性能不一致的问题,增强了标签密集堆叠性能的一致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环境适应性好,带宽宽,灵敏度高、结构简单的特点,可以应用于全球各频段RFID行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密集读取的超宽带电子标签,包括绝缘基材、位于绝缘基材上的标签天线、以及与标签天线连接的标签芯片;所述标签天线包括两组耦合块、两个辐射臂和短路环;其中,短路环设置于中部,短路环上设有一开口,标签芯片设置于短路环的开口处,与短路环连接形成闭合环路;两个辐射臂分别连接于短路环两侧;每个辐射臂的外侧设置一组耦合块。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可密集读取的超宽带标签,克服了普通标签堆叠时性能下降明显的缺点,有效的解决了单标签与多标签性能不一致的问题,增强了标签密集堆叠性能的一致性。本技术具备环境适应性好,带宽宽,灵敏度高、结构简单的特点,可以应用于全球各频段RFID行业。【专利说明】—种可密集读取的超宽带电子标签
本技术涉及射频识别
,具体涉及一种可密集读取的超宽带电子标签。
技术介绍
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在RFID (Rad1 FrequencyIdentificat1n,射频识别)系统中,一般由阅读器和标签组成。阅读器通过无线射频读取标签内的信息,与传统条形码相比,其具有阅读距离远,读取速度快,非可视识别,支持快速读写等优点。RFID技术与互联网、无线通讯网络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的跟踪与信息共享,在物流供应链、生产自动化、公共信息服务、交通管理以及军事应用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随着RFID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接近单品级应用,在超高频RFID领域中关于标签堆叠的现象日益增加,标签密集时互相干扰越来越严重,而单标签性能却越来越好。因此在整个系统中,单标签和多标签的性能不一致,导致了系统的实施困难;如典型的门禁系统,如果在误读和漏读的矛盾中又增加了单标签与多标签性能差异过大的现象,门禁系统就很难有效工作,因此只有很好的解决了单标签与多标签性能差异过大的问题才能解决好门禁系统的应用问题,类似的还包括档案文件管理等。 不难看出,现有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密集读取的超宽带电子标签,克服普通标签堆叠时性能下降明显的缺点,有效的解决单标签与多标签性能差别过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密集读取的超宽带电子标签,包括绝缘基材、位于绝缘基材上的标签天线、以及与标签天线连接的标签芯片; 所述标签天线包括两组耦合块、两个辐射臂和短路环;其中,短路环设置于中部,短路环上设有一开口,标签芯片设置于短路环的开口处,与短路环连接形成闭合环路;两个辐射臂分别连接于短路环两侧;每个辐射臂的外侧设置一组耦合块。 进一步地,每组耦合块中包含有至少一个耦合块,两组耦合块中包含的耦合块数量是相等的。 进一步地,所述耦合块与辐射臂之间,以及耦合块与耦合块之间,相互间隔一段距离设置,且相互直流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基材为PET膜、PCB板或纸板。 进一步地,所述短路环的形状为矩形框状或“U”形。 进一步地,所述标签天线为覆盖于绝缘基材上的金属导体层。 进一步地,所述耦合块与辐射臂之间,以及耦合块与耦合块之间的间隔区域中填充有绝缘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辐射臂朝向耦合块的一端呈阶梯状; 所述每组耦合块中包括至少一个阶梯状耦合块; 所述阶梯状耦合块与辐射臂的形状相契合,组合安装后整个标签天线整体呈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每组耦合块还包括若干个矩形耦合块,所述矩形耦合块设置于阶梯状耦合块和辐射臂之间。 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可密集读取的超宽带标签,克服了普通标签堆叠时性能下降明显的缺点,有效的解决了单标签与多标签性能不一致的问题,增强了标签密集堆叠性能的一致性。本技术具备环境适应性好,带宽宽,灵敏度高、结构简单的特点,可以应用于全球各频段RFID行业。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密集读取的超宽带电子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绝缘基材; 2、短路环;3、辐射臂; 4、f禹合块;6、标签心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密集读取的超宽带电子标签包括绝缘基材1、位于绝缘基材I上的标签天线、以及与标签天线连接的标签芯片6 ; 所述标签天线包括两组耦合块4、两个辐射臂3和短路环2 ;其中,两个辐射臂3分别连接于短路环2两侧,两组耦合块4分别与两个辐射臂3直流断开安装。耦合块4用于提高天线带宽;短路环2用于提供一个电感来与标签芯片6进行共轭匹配,以与标签芯片6阻抗匹配,此外,还用于防止静电。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标签天线整体设置成矩形状,呈左右对称的分布,其中,短路环2设置于中部,短路环2上设有一开口,标签芯片6设置于短路环2的开口处,与短路环2连接形成闭合环路。两个辐射臂3分别连接于短路环2两侧;每个辐射臂3的外侧设置一组耦合块4。 标签堆叠的一致性是由标签天线及标签的宽度决定的,标签越窄,其互耦作用就越小,但标签设置得过窄则会导致天线带宽也相应变窄;因此,本技术通过设置适当的标签宽度,设置耦合块4增加天线带宽,再装配短路环2和标签芯片6进行共轭匹配,进而与标签天线匹配阻抗,从而解决标签堆叠一致性问题,以及单标签与多标签性能不一致性的问题。 作为优选,每组耦合块4中包含有至少一个耦合块4,两组耦合块4中包含的耦合块4数量是相等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每组耦合块4中包含有三个耦合块4,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耦合块4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两个、四个或者更多。 作为优选,所述耦合块4与辐射臂3之间,以及耦合块4与耦合块4之间,相互间隔一段距离设置,且相互直流断开。 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耦合块4与辐射臂3之间,以及耦合块4与耦合块4之间的间隔区域中填充有绝缘材料,用于提高耦合块4与辐射臂3之间的直流断开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基材I为PET膜、PCB板或纸板。 作为优选,所述短路环2的形状为矩形框状或“U”形。 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标签天线为覆盖于绝缘基材上的铜质、铝质或银质金属导体层。 具体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以标签天线左侧的辐射臂3为例,所述辐射臂3朝向耦合块4的一端呈阶梯状;每组耦合块4中包含两个矩形耦合块4和一个阶梯状耦合块4 ;所述矩形耦合块4设置于阶梯状耦合块4和辐射臂3之间。三个耦合块4与辐射臂3的形状相契合,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密集读取的超宽带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基材、位于绝缘基材上的标签天线、以及与标签天线连接的标签芯片;所述标签天线包括两组耦合块、两个辐射臂和短路环;其中,短路环设置于中部,短路环上设有一开口,标签芯片设置于短路环的开口处,与短路环连接形成闭合环路;两个辐射臂分别连接于短路环两侧;每个辐射臂的外侧设置一组耦合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腾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摩天射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