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管机固定扣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34216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顶管机固定扣瓦,该固定扣瓦将原三块分体式扣瓦设计为单块固定扣瓦,利用左扣瓦支架和右扣瓦支架的支架本体作为总支撑部分,固定扣瓦的左下切面搭接在左定位台的左支撑面上,固定扣瓦的右下切面搭接在右定位台的右支撑面上,再由固定扣瓦的左右斜面与左定位台的右台沿和右定位台的左台沿的接触面限位,使固定扣瓦不会出现转动;利用上扣瓦支架与左扣瓦支架和右扣瓦支架的螺栓螺母部件对固定扣瓦实现压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顶管机固定扣瓦,该固定扣瓦将原三块分体式扣瓦设计为单块固定扣瓦,利用左扣瓦支架和右扣瓦支架的支架本体作为总支撑部分,固定扣瓦的左下切面搭接在左定位台的左支撑面上,固定扣瓦的右下切面搭接在右定位台的右支撑面上,再由固定扣瓦的左右斜面与左定位台的右台沿和右定位台的左台沿的接触面限位,使固定扣瓦不会出现转动;利用上扣瓦支架与左扣瓦支架和右扣瓦支架的螺栓螺母部件对固定扣瓦实现压紧。【专利说明】—种顶管机固定扣瓦
本专利技术涉及轧制顶管机
,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顶管机固定扣瓦。
技术介绍
湖北新冶钢钢管事业部原273生产线产品的品种和规格基本被460和170生产线覆盖,在目前市场条件下,合同并不十分饱满,4条生产线的产能无法全部发挥,273生产线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而新冶钢4条生产线均适合中厚壁管的生产,在薄壁管领域缺乏竞争力。针对上述情况,为提高公司在无缝钢管领域的竞争力,决定对273生产线轧管机区进行局部改造,即:拆除现ASSEL轧机机组,新增219CPE轧机机组。改造后,该273生产线可以生产直径Φ63?219_、壁厚5?16_的薄壁无缝管,主要品种以油管、套管、高压锅炉管、液压支柱管为主,生产能力为22万吨/年。改造后,公司在保持原产品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了薄壁管品种,产品范围扩大,在当前市场情况下,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19CPE轧机机组的顶管机共有105、145、180、220四种规格的芯棒,根据生产情况在每个规格之间进行倒换。在倒换芯棒时存在更换固定扣瓦难度大,花费时间长等问题,不能实现快速倒换工具,不利于生产的顺行。并且固定扣瓦每组由三片组成,存在加工难度大、加工周期长等问题,也相应增加了采购成本。 调查发现,现在解决更换固定扣瓦难度大,花费时间长的装置有:如申请号为201220379025.3的一种顶管机芯棒推杆的导向装置,其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利用三个棍子构成的导向辊装置来代替基于扣瓦的导向装置来实现;现在解决扣瓦紧固的装置有:如201220459892.8的一种改进的推进式热扩管机中记载了扣瓦结构是用两片弧形的扣瓦将连接原料管的拉杆与芯棒加以紧固的结构,两片扣瓦间用螺钉紧固;现在减少整个生产线因夹紧装置故障停机的时间,提高生产线连续性的装置有:如申请号为201320177154.9的一种顶管机前台毛管夹紧装置,该装置将用于夹持毛管的传统导槽+可开闭扣瓦结构替换为具有半圆弧形夹持口的可摆动上夹持模具与固定的下夹持模具,另外采用夹紧装置单体结构的形式,可以快速更换夹紧装置来实现提高生产线的连续性;现在实现对轧管长距离无擦伤导向的装置有:如201110209691.2的一种轧管机出口台的导向装置,该装置采用三个导向辊+—个可摆动的上扣瓦结构为所轧管件进行无擦伤导向,来提高生产时的安全性、可靠性,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生产作业率;现在解决扣瓦模块费时费力的装置有:如200920022276.4的一种无级可调扣瓦机构,其将现有技术中的扣瓦结构替换成可转动的上扣瓦(通过与摆臂连接)+固定的下挡板的组合结构,对于不懂规格的顶杆(钢管)不需要更换模块,便可扣住不同规格顶杆(钢管),防止顶杆(钢管)甩动,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人力。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中顶管机固定扣瓦的用途特点: 1、通过利用三个棍子构成的导向辊装置的方式来代替基于扣瓦的导向装置来实现导向,这样对于在原来生产线中已经安装扣瓦支架的顶管机全部替换,这样会增加很大的成本来实现,同时造成了原有顶管机的资源浪费。 2、采用螺钉的形式将两片扣瓦紧固。 3、219CPE轧机机组的顶管机的固定扣瓦存在的问题是:如图1所示,顶管机固定扣瓦I共十四组,每组三块,如图3所示,分别为上固定扣瓦11、左固定扣瓦12和右固定扣瓦13。如图2和图3所示,上固定扣瓦11、左固定扣瓦12和右固定扣瓦13分别通过上T型螺栓31、左T型螺栓32和右T型螺栓33对应安装在上支架21、左支架22和右支架23上,每块扣瓦上有四个螺栓,十四组扣瓦共计一百六十八个螺栓,每次拆装需花费很长时间;同时固定扣瓦I安装在相应的扣瓦支架的U形槽内,长时间使用后存在生锈、灰尘进入缝隙等问题,从扣瓦支架上在线拆除固定扣瓦I难度很大。而上述查询的资料无法直接使用在219CPE轧机机组的顶管机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管机固定扣瓦,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固定扣瓦加工难度大、加工周期长等问题,以及进一步地解决固定扣瓦更换困难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顶管机固定扣瓦,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顶管机固定扣瓦,安装在扣瓦支架上,固定扣瓦为具有中空内腔的圆筒体结构,在圆筒体的筒壁上沿着固定扣瓦的长度方向、从固定扣瓦的一端面到另一端面开有与圆筒体的中空内腔贯通的直槽。 优选地,在所述顶管机固定扣瓦中,在固定扣瓦的外圆周面上,位于直槽的左右两侧位置分别加工有切面,即左下切面和右下切面。 优选地,在所述顶管机固定扣瓦中,在所述直槽的两个侧壁外半部加工有斜面,分别为左斜面和右斜面。 优选地,在所述顶管机固定扣瓦中,左斜面与固定扣瓦的左下切面呈垂直设置,右斜面与固定扣瓦的右下切面呈垂直设置。 优选地,在所述顶管机固定扣瓦中,在所述固定扣瓦的两端面的内圆周面处加工有向外倾斜的过渡锥面,用于为待加工推杆提供导向和对中。 优选地,在所述顶管机固定扣瓦中,所述扣瓦支架包括:左扣瓦支架,与固定扣瓦的左下切面配合,用于为固定扣瓦提供左下侧支撑力;右扣瓦之架,右扣瓦支架与左扣瓦支架结构相同,呈对称设置,右扣瓦支架与固定扣瓦的右下切面配合,用于为固定扣瓦提供右下侧支撑力;和上扣瓦支架,上扣瓦支架分别与左扣瓦支架和右扣瓦支架连接并与固定扣瓦的外圆周面配合,且与左右扣瓦支架配合一起作用压紧固定扣瓦。 优选地,在所述顶管机固定扣瓦中,左扣瓦支架包括:左支架本体和左定位台,在左支架本体上加工有两个以上左安装孔,左定位台安装在左支架本体上,在左定位台上设有左支撑面,左支撑面为一倾斜面,固定扣瓦的左下切面搭接在左定位台的左支撑面上,左支撑面用于为固定扣瓦提供左下侧的支撑力;右扣瓦支架包括:右支架本体和右定位台,在右支架本体上加工有两个以上右安装孔,右定位台安装在右支架本体上,在右定位台上设有右支撑面,右支撑面为一倾斜面,固定扣瓦的右下切面搭接在右定位台的右支撑面上,右支撑面用于为固定扣瓦提供右下侧的支撑力;上扣瓦支架包括:两侧分别带有两个以上安装耳的上支架本体,上支架本体两侧的安装耳分别与左支架本体的左安装孔和右支架本体的右安装孔固定配合,用于将上支架本体、左支架本体和右支架本体固定安装在一起;和上定位台,上定位台安装在上支架本体的下端,上定位台的下端面为圆弧面,上定位台的下端面与固定扣瓦的外圆周面配合,用于紧固固定扣瓦, 进一步优选:在所述左支撑面的下端向上延伸有右台沿,右台沿与所述左支撑面呈垂直设置,右台沿与固定扣瓦的直槽处的左斜面配合或者离开一定间距;在所述右支撑面的下端向上延伸有左台沿,左台沿与所述右支撑面呈垂直设置,左台沿与固定扣瓦的直槽处的右斜面配合或者离开一定间距。 优选地,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管机固定扣瓦,安装在扣瓦支架上,其特征在于:固定扣瓦为具有中空内腔的圆筒体结构,在圆筒体的筒壁上沿着固定扣瓦的长度方向、从固定扣瓦的一端面到另一端面开有与圆筒体的中空内腔贯通的直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红森袁方成汪有源王成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新冶钢特种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